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灼灼昭华 » 第61章 颐指气使

第61章 颐指气使

    这一切,都隐隐指向一个方向,有人在能接触到富商的场所取用的水源处投放了某些东西,至于其效用到底是什么,暂时未明。

    秋华沉吟片刻:“派人盯着赵、柳、米三家,密切注意府上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出入人员,尤其是夜间。”

    这三家,都是水质比较特别的。

    “另外,要盯紧镇上那几个外来的富家子弟,一旦有异动,立即来报。”

    次日一早,晨曦微露,秋华便着装准备出发去镇上探查。

    刚到一楼大厅,掌柜便迎了上来:“秋少爷这是准备出门?”

    “嗯,掌柜可是有事?”

    东家前些日子发布的命令,今日方才传到这远离城市的南镇。

    掌柜的初初看清指令,便一度庆幸不已。

    东家有令,若是有人能提供特定的信物,此人一出现,立即上报,同时,要如待东家一般待此人。

    “此时天色尚早,秋少爷不如用过早点再出门。”

    “掌柜的当真无事!”无缘无故,掌柜的态度怎会变化如此之大。

    掌柜环视一圈,见四下没有其他客人,轻声道:“昨日上面传来命令,若是见到手持信物之人,一定要慎重对待,全力配合。之前多有怠慢,还望秋少爷海涵。”

    “掌柜客气了,南镇的进展能如此之快,多亏了您的相助。

    南镇这边的事可能有些麻烦,接下来还需多多留意。”

    见秋华并没有因上面的指令而颐指气使,掌柜的欣然应允:“这是自然。”

    “这镇上可有特别热闹的地方?”

    话题转得太快了些,亏得掌柜对这一带很是熟悉:“说起热闹的地儿,数镇子有活动的时候最多,若说平常,不过多是酒楼、茶馆、戏院这些地方。”

    “这里还有戏院?”

    “有的,离这不远。”

    “那一会用过早饭,劳烦掌柜派个人带路。”

    “好咧,不知您今天想吃点什么?”

    “清粥小菜即可。”

    “您稍等。”

    晨间的辉记,人烟稀疏,窗外的街区却很是热闹。

    辉记的消费,也是那般令人望而却步。

    会当凌绝顶,未尝不是一份孤寂。

    秋华有心无意地用过早饭,秋华寻着引路人的方向朝戏院而去。

    这戏院,向来是极讲究受众的地方,未曾想到,西洋文化入侵,城市戏曲没落的之际,在这偏远之地,竟还能存活下来。

    未入其门,先闻其声。

    幼年时洛阳城里的记忆涌上心头,街边树下那唱戏的年迈身影恍若重现眼前。

    洛阳城里的老爷爷老奶奶最是喜欢这余韵悠长的腔调。

    不知如今的洛阳城,是否还保留着那么一两座完整的戏院,是否还能寻到一副完整的行头,是否能觅得三两名角。

    “秋少爷,这就是镇上最大的戏院了。您请。”

    “不用跟着了,你回去吧,我在这坐坐。”

    小厮面露难色:“您一个人,这...要不,小的留下,还能帮您跑跑腿什么的。”

    虽然不知道这人是何身份,可看掌柜的态度,此人除了不能得罪,恐怕还得好生护着,这若是出了一点意外,他可是担待不起。

    “我就在这戏院里,哪也不去,看一幕戏就回去,行了,赶紧走吧。”秋华状似无奈。

    若是不果断些,这小厮还不知要跟到何时,行动起来可是有诸多不便。

    “那行,我这就去回禀掌柜。”

    贵人可得罪不起,既然是这位少爷的命令,回去跟掌柜的说明实情,出了事也怪不到他头上,这么一想,小厮心中一定,忙领命而返。

    终究是地处偏远,即便是镇上最大的戏院,也不过是一栋竹楼修建而成。

    熟悉的服饰、引人喝彩的腔调、满堂的掌声,秋华恍若又回到了当初的洛阳,那个安宁繁华的城市。

    一入门,便有伙计上前招呼,秋华便点了些茶水,就着点心,听起了戏。

    许是地域差异,秋华听着,除了这腔调与个别词,竟恍若听天书一般,不知所言。

    秋华心中一动,来此多日,竟从未遇上言语差异。

    南镇便罢了,镇子总比乡村要发达些,可为何村中的大叔大娘们竟也说起了这南方的通用语。

    需知这通用语若非土生土长及后天学习者,断无可能掌握。

    可,一个小小的镇子,又有何能力接触到与城市相关的教育呢!

    莫非,是肖老的缘故!

    秋华琢磨来琢磨去,总感觉这肖老不简单,南江水源的事儿,即便不是他主导,待在这边许多年,凭他的睿智,也应有所察觉才是。

    打定主意,秋华也顾不上看戏了,匆匆付了茶水钱与赏金,径直往外疾走。

    眨眼间,便能出大门,却又瞬间退回了戏院里。

    她,似乎,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此人姓甚名谁,秋华还真不知,可当日在嘉林城,秋华曾遥遥望过一回,此人正是北军和谈的成员之一,她不会看错的。

    如今局势紧张,北军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秋华心中升起警惕。

    “小二,你们店里的糕点尚可,可还有其他品类?”

    这么一个出手阔绰的大主顾去而复返,小二高兴地合不拢嘴:“这是楼里的单子,您看还要写什么?”

    秋华一心二用,看单子的同时,双眸不经意地关注着北军之人及与其相对而坐的另一名男子。

    秋华断定自己不曾见过此人,看似和周围的老百姓没有差别,秋华却始终觉得哪里不对劲。

    粗粗点了几样糕点让伙计打包,秋华沉默不语地盯着前方的戏台,以及戏台一侧的两人。

    刹那间,秋华脑海中闪过一丝明亮,那人的举止虽与国人一致,却有一个很特别的细节引人猜疑。

    国人品酒举杯,因酒杯精致容量小,举杯的方式以两指捏住下方杯炳为主,而此人确实将杯炳嵌入手指间,以手掌拖起了整个酒杯。

    这种方式,一般是使用西洋酒杯时才用的,而能接触到洋酒并养成这种习惯的,要么是世族子弟或富商,要么是远洋而来的外国人。

    若是本国人,自幼便深受本国文化影响,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影响下便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潜意识行为往往是最真实的,能有如此习惯的,极大可能是外国人。

    如今战事正是紧张的时候,除了参与战事的人,一般的西洋人早已退回了本国国土,此时此刻,北军部属与一个极有可能是外敌之人在南镇会面,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

    “少爷,您的糕点都在这了,都是新鲜出炉的,您放心。”

    “行,若是吃着味道不错,我下次再来。”

    未免打草惊蛇,秋华迅速提着糕点折返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