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灼灼昭华 » 第55章 薯成

第55章 薯成

    “哦,现在只种番薯,不种大米,是吗?”

    “也有人喜欢吃大米,就自己种点,这年头,都奔着生计去,谁还顾得上大米还是番薯,哪个产量高自然就选哪个。

    我听说城里人都喜欢**细的大米饭,你是不是吃不惯,不用客气,要是不习惯,就先吃点菜,晚点我让母亲给你煮点粥。”

    “不用不用。”秋华连连摆手,本就是借住,再给人家添麻烦就说不过去了。

    “那你怎么不吃啊,是不是担心有危险。”见秋华没有动作,强子二话不说,拿起一个番薯就连皮咬了下去。“你看,里面可好看了,吃起来也甜。”

    主人家都热情邀请了,秋华自然不能再瞻前顾后的,再说有什么问题不是还有空间嘛。

    选了一个紫色的,看着就招人喜欢,轻轻咬了一口,皮很薄,大大一个,里面竟全是厚实香甜的果实,不看产量,单就这样两三个,就足以饱腹。也许,这就是村子这般平淡和安宁的原因。

    不为生计发愁,是为平淡,不为生活奔波,是为安宁。

    秋华心中不由有了一个想法,若是能确定它的产量以及无害性,最终将这种食物推广开来,即便战争持续多年,即便没有空间的支持,她相信,后方储备也足以支撑南军走到最后。

    心念一起,想做就做:“大叔大娘,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们能答应,当然,我也不强求,以你们的意愿为主。”

    “小伙子,有什么需要,说吧。”大叔夹了一筷子菜,缓缓说道。

    “不知您是否可以送我几个番薯的种子?我想试试看能不能向外推广。”

    “当然没问题,先吃饭,一会让再给你找出来。”话音刚落,大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秋华还真不敢相信,若这真是村子里独有的高产量食物,这般轻易地拱手相送,岂等于送出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秋华不知道是该说村民们质朴,还是该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太好了,非常感谢您。哦,对了,为什么叫番薯?是来自西域吗?”

    “正是。据肖老说,他后来翻阅了许多书籍,终于在一本译文书上找到了这种食物的名字。书上记在,这番薯便是生长在西域之地,不知何故,才流传到了这里。”

    “原来是这样。”

    入夜时分,秋华拎着大娘给的一袋子番薯,取出一块放进空间的土壤里,静待明日的结果。

    东边主屋。

    “老头子,你怎么就这么爽快地把番薯给了出去,这可不像你啊,要是搁其他村子里的人找我们要,你非得把人赶跑不可。”

    大叔接任村长以来,也曾有过满腔热血,推广番薯,造福邻里,奈何众人的执念已深,一直不肯相信这种来历不明的食物,这事也就搁浅了。

    “今天回来的时候,我和肖老聊了两句,肖老说,这丫头也许真的可以让番薯在南边推广开,到时候,即便是战乱发生,大家也不用在像从前一般忍饥挨饿了,虽然不及米饭,可至少可以果腹,便足够了。”

    大娘惊呼:“丫头!”

    “正是,看不出来吧。我到现在也没看出来,若不是肖老说的,我还真不相信,这般俊秀的模样,竟是一个姑娘家。”

    “肖老说的话,自然是可信的。这丫头也太大胆了,竟然敢孤身一人出门,你说这要是遇上歹人可如何是好。”

    “她既然敢一个人来这,必然是有所依仗的,你就不必操心了,只要她不做出什么危害村子的事,能帮的我们就帮一把,肖老看中的人,想必人品也不会差。”

    “我说着肖老好不容易看中一个小伙子,怎么随随便便就放过了,原来是个小姑娘,放心,我晓得的,只要她在村里一日,我自然会看顾着点。”

    “嗯,别想这么多,太晚了,睡吧。”

    煤油灯内的光芒一闪,黑夜又恢复了平静。

    宁静的山村迎来了黎明的第一声欢呼,鸡鸣鸟叫之声让这个山村平添了一份热闹。

    睡意一去,秋华没有急着起身,而是第一时间来到空间,验证自己的猜想。

    经过一夜的时光流转,许多生命在悄无声息地离去,也有无线生机悄悄萌芽,空间里绿油油的薯叶就是最好的证明。

    短短一夜,番薯的成熟占地面积虽然仅仅和普通大米持平,可令人惊叹的,是它的产量。个头硕大的番薯,可谓是大米的数倍,另外,相对大米而言,它更不容易在收集过程中流失。

    仅仅一眼,秋华就意识到了它的巨大价值,可秋华还心中还有一个疑问亟需验证,若是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她才能真正放心地将它推广开来。

    空间毕竟有其优越性,秋华担忧,番薯的产量有可能受到了空间环境的影响,因而,她需要找机会,在南方的土地上种上一些番薯来检验它的生长条件是否苛刻,而这,只能等到离开这以后再找机会回一趟庆阳试试了。

    推开门,大娘早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起来,各种干获一一开始摆放在阳光之下。

    “小伙子,醒了,快下来吃饭。”大娘不经意间抬头,就看见昨晚借宿的小伙子瘦弱的身影出现在二楼的走道。

    “大娘,您这么早就开始干活了。”

    “农家活,都习惯了。倒是你,昨晚住得习惯吗?”

    “很好。”秋华满带笑意地接过大娘手中的白粥和咸菜。

    “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你将就一下。”

    “这已经很好了。”不是客套话,比起许多流离失所、终日饱受饥饿困扰的百姓来说,粗茶淡饭都是个奢望,当今时局,秋华深深知道,自己没有娇气的资格。

    “好,好,好,不嫌弃就好。你赶紧吃,村里今天刚好有人进镇,你就和他们一起过去,一来,有马车,你不用走那么远,二来,路上也有个照应,怎么样?”

    秋华喝下碗里最后一口粥,很是满足:“谢谢大娘,能有人陪我进镇最好不过了,免得我到了镇子里还得找人问路。”

    “那就好,你回去收拾一下行李,一会我带你去找他们。”

    “您这也忙,要不您指条路,我自己过去也行。”

    “还是我和你去吧,你对他们不是很熟悉,可能一时半会找不着人。”大娘说得很是委婉,这村子里的人虽然不主动攻击外姓人,可对陌生人也不会轻易相信,若不是熟悉的人领着,这小伙子想要顺利地和他们结伴恐怕不是容易的事儿。

    “行,谢谢大娘。”说完,拿着空碗就往院子里的水井边走,这吃了人家的东西,可没有让乡亲帮着收拾餐具的理由。

    “你看你,怎么还自己动起手来了,既然到了大娘这,就是缘分,怎么还这么客气呢!”一时不及阻拦,大娘忍不住念叨上了。

    秋华笑而不语,粗糙的瓷碗干净如初,秋华将其收入厨房,回房收拾行李便迅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