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架空大唐:开局套李二拉犁 » 第四十一章: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第四十一章: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啥玩意?

    恪儿竟然活捉了颉利可汗?

    这,这怎么可能?

    一时间,李世民竟然难以相信这则消息。

    那可是颉利可汗。

    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布下十面埋伏都不曾活捉到的颉列可汗。

    居然被恪儿带着一千府兵就给活捉了?

    并且当时颉利可汗身边,还足足有一万多兵马?

    以李世民之勇猛,都难以想象,这一仗究竟是如何打出来的。

    因为即便换成是他亲自上阵,都不敢保证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但是,这可是白纸黑字的奏报。

    恪儿绝对不可能在这方面撒谎的。

    因为如果是撒谎的话,很快就会被戳穿的。

    等你大军回来,你没拿到颉利可汗,到时候拿什么献俘?

    总不能说被他半路上跑了吧?

    一时间,李世民神色都有些恍惚。

    因为他也没猜到,李恪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甚至明知李恪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撒谎,当他兀自难以相信。

    直到更晚一些时间,暗卫也传递来消息,确认了这一消息。

    李世民才真的相信,蜀王李恪,真的率领一千府兵,活捉了颉利可汗这件事情。

    暗卫传递来的消息中,叙述了整场战役的详细经过。

    整个经过,绝对是从头到尾的碾压,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但是李世民看的却是捏了一把汗。

    敌我双方之间,可是足足十倍的力量差距啊。

    一个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一个不慎,他就要失去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啊。

    李世民心里一阵阵后怕。

    他都不知道李恪这家伙,为何如此胆大妄为。

    但是他取得的成就,也让李世民为之自豪不已。

    这可是朕的儿子啊!

    第二日早朝,各政务处理完毕之后。

    按照常规,这个时候就该退朝了。

    而李世民则是笑眯眯地拿出一封奏报来说道:“朕昨晚接到蜀王的奏报,众爱卿都传看一番吧。”

    当即有御前太监上前,双手接过奏报,率先递给百官之首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接过奏报,一目十行,很快就将内容看完。

    长孙无忌将奏报传递给身后之人,然后说道: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蜀王英勇果敢,率领一千府兵,击溃一万东突厥骑兵,活捉颉利可汗。”

    “此乃我大唐冠军侯是也!蜀王之勇武,真有陛下当年之风采啊!”

    长孙无忌一番话,让文武百官,满座皆惊。

    什么?

    蜀王殿下,竟然率领一千府兵,直接击溃东突厥一万骑兵?并且还活捉颉列可汗?

    这,这也太厉害了啊?

    即便是皇帝当年,也没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战绩吧?

    这蜀王,真的有冠军侯之勇猛啊!

    此时,李道宗也看过奏报,忍不住纵声大笑道:

    “蜀王真不愧是我李家麒麟儿啊!”

    “蜀王这一役,打出了我大唐皇室之风采,扬我大唐之威,臣为陛下贺,为我大唐贺!”

    杜如晦看完奏报之后,出列说道:“陛下,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十五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

    “经此一役,东突厥必将彻底没落。而其周围之部落,必将忙于侵吞东突厥牧场和牛羊。至少为我大唐争取到五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而这一切,都是蜀王之功绩啊!臣为陛下贺,为我大唐贺。”

    大唐才刚建国不久,目前可谓是百废待兴。

    现在大唐最需要的,就是发展时间。

    每一年,大唐国力,都能强盛一分。

    五年时间,大唐的国力,必将强盛许多。

    杜如晦之后,文武百官,纷纷出面道贺。

    这让李世民更加的开心。

    这是朕的皇儿啊!

    这一次,算是给朕赚足了脸面。

    ……

    李世民取出蜀王的奏报,自然并不全是为了夸子。

    颉利可汗被活捉,那接下来,草原游牧民族,必然会有所动荡。

    大唐就要提前做好决策了。

    是接手东突厥的地盘呢?

    还是将这个地盘放出去,当作诱饵,让草原游牧民族自相残杀。

    这些决策,自然需要群策群力。

    经过一上午的殿议,总算是制定好相应策略。

    这一次能够活捉颉利可汗,至少为大唐争取到五年安稳发展的时间。

    对此,李世民十分欣喜。

    吃过午饭之后,李世民开始批阅奏折。

    很快,他就看到于志宁上的奏疏。

    于志宁是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负责教导太子。

    于志宁在奏疏上批评李承乾过于奢华,兴建房舍,穿华丽衣服,每一餐都铺张浪费,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看到这个奏报之后,李世民十分不喜。

    朕的太子,有这老东西说的如此不堪吗?

    这老东西,逮着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真不是东西。

    但是这个时代,十分注重师道。

    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只能夸奖于志宁做的好,然后训斥太子李承乾一番。

    又批阅了几分奏折,李世民又看到了一封孔颖达的奏报。

    孔颖达任国子司业,太子右庶子,他在国子监任职的同时,还负责教导太子。

    和于志宁一左一右,共同担任太子的老师。

    在奏报中,孔颖达更是不客气,将太子李承乾批的面目狰狞,一无是处。

    批判太子乖张跋扈,批判太子不用心学习,批判太子鞭挞宫女,没有仁德。

    批判太子不尊师重道,批判太子……

    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开始黑了起来。

    再次批阅几分奏折之后,李世民又碰到张玄素的奏疏。

    张玄素,是少詹事兼右庶子,又是一位太子老师。

    张玄素在奏疏中,也是逮着太子一阵猛批。

    说太子不爱学习,就爱和小太监玩耍,老师说了也不听,臣心情十分沉痛。

    所谓三人成虎。

    如果光是一个于志宁的话,李世民还会觉得没准是这老东西没事就上纲上线。

    但是现在又多出来一个孔颖达,再加上一个张玄素。

    几乎每一个太子的老师,都在说太子顽劣不堪不堪造就啊,甚至都把他比作秦二世了。

    这让李世民的脸,越来越黑。

    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是寄予厚望的。

    甚至在李承乾跛足之后,都没准备废黜他太子之位。

    但是他没料到,李承乾居然如此顽劣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