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巫觋通神 » 第十四章 有关之人

第十四章 有关之人

    一股带着牛肉味的腥气在院子里飘散开,只见那几辆木板车上是一堆堆剃了肉的牛骨,显然还很新鲜,牛骨上还带着一两丝碎肉,颜色鲜红。令苏景行有种来到肉铺后院的既视感,实在难以将它们和占卜这么神秘玄妙的事联系在一起。

    大巫修说:“上前来,每人各挑两块。”

    太学生们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大巫修的吩咐,来到牛骨前。但到了之后,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有太学生问:“请问大巫,我等应如何挑选,可需醒灵感知?”

    “若真是灵性契合,何须醒灵才能感知?何况,这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骨料,本身便没多少灵性,且以你们的灵性水平,感知不感知根本不会有区别。”大巫修不甚在意地说,“随意拿两块即可。”

    众太学生:……好吧,你是大巫。

    苏景行看着眼前的骨头,头脑中下意识的反应便是:这骨头上肉太少也不够香,不能像卤大骨那样啃着吃,拿来炖汤的话骨头又太大太长,需要劈成几段,而且油水不足,炖出来肯定不怎么好吃。

    身旁许灵犀已经选中了一块骨料,力役用草绳系了给她提在手上。见苏景行还愣着,她低声说:“你怎么还不挑?小心等会儿有看中的被别人挑走了。”

    苏景行默默地看了她一眼,这几车骨头对他来说一眼扫过没一块好的,全都是放在肉铺案下,别人买肉当添头送都不要的,哪有什么看中的。

    当然,作为卜骨,骨料选择标准定然不同,但他仍看不出这些骨头有什么区别。于是只好随手拿了两块,让力役系上。

    大巫修手里也拿了一块牛骨,等众太学生挑选完毕,说道:“普通巫者占卜,以龟甲,牛肩胛骨为主。龟卜中,以龟腹甲为多,背甲参用;骨卜中,以牛肩胛骨最多,羊鹿猪狗肩胛骨参用。有些巫者有自己偏好,也有用肋骨,髋骨,头盖骨等作为占卜材料。你们手中拿的,便是作为占卜骨料大宗的牛肩胛骨。

    “甲骨的整治,包括了甲骨的取材,削,锯,切,错,刮,磨,穿孔以及钻凿等多道工序。

    “卜骨与卜甲不同,卜骨整治,首先需要将骨上残留的油脂去除,否则不但不易施灼,影响占卜,还会日久发臭。”

    随着大巫修的话语,又是几个力役进来,合力端着一口装满水的大鼎,后面还有一人背着柴火。几人向大巫修行礼,然后便开始生火烧水。

    大巫修将手上的牛骨投入水中:“想要去除油脂,可将骨料放入水中文火慢煮。火不可过,过了骨疏而不可用。亦不能太小,小了则油脂不能尽去。”

    苏景行看着冒着水蒸气和牛肉汤味的大鼎,又有了来到食铺后院的既视感。

    放学后,巫院众太学生各提着两大块牛骨出来,引来其他院中的太学生们诧异的目光。

    巫院众太学生可以借太学中的炉鼎工具整治卜骨,不过由于工具有限,需要排队。若是怕来不及,也可以自己想办法。

    整治的牛肩胛骨也是普通,并没有什么特殊步骤,亦不需要什么特殊工具,主要是锯,刀,矬,凿,钻等五种。

    苏景行原身的父亲以前会自己修补家具,这些工具都是齐全,因此便带着卜骨回家整治。李云山亦是如此。

    两人从太学出来,街上亦有不少人古怪地看向他们。太学向来是书香圣地,庄重肃穆,见过穿着弟子服提书箱的,何曾见过提生牛骨头的?

    李云山去车马行乘车时,那年轻伙计便惊讶地问:“两位郎君今天买了骨头回家炖汤?”

    苏景行和李云山的心情都有些微妙,李云山感叹道:“大巫授课,果然与众不同!”

    和李云山分开后,苏景行回家经过肉铺,朱屠户从案桌后探出头来叫住他:“苏小郎君,苏小郎君!你这是去哪里买的牛骨!”

    朱屠户皱起眉头,挑剔地打量着苏景行手中的牛骨,“这是牛肩胛骨吧?这种骨头要肉没肉,要油水没油水,何况这两块还刮得这么干净,顶多是煮水有点肉味,可还费时间费柴火,最是没人要的。要想炖汤,还是你以往喜欢的牛尾最佳!”

    像朱屠户这样的街坊邻居,与苏景行相熟,又在长年在太学外开着铺子,对于巫院太学生不像其他人那样敬畏和盲目信服。

    他颇有些惋惜的意味,“小郎君,你向来在我家买肉,最是有眼光的,今天怎么被人哄了去,买了这种骨头!”

    苏景行暗想,对于这种骨头拿来吃纯粹就是浪费人力物力这一点上,两人倒是英雄所见略同。他解释道:“朱屠,这牛骨不是买来吃的,是院中发下来另有他用的。”

    “哦哦,不是买来吃的!那就对了。”朱屠户恍然,又好奇,“竟是太学里发的?可太学发这牛肩胛骨做什么?”

    苏景行一时解释不清,只得道:“是学习时需要用到的材料,现在还不能用,需要经过处理才行。”

    朱屠户半懂不懂地点点头:“你们巫院太学生,就是不一样,连学习用的材料都这么特别。”

    朱屠户和苏景行说话的时候,旁边其他店家也有人出来看热闹,见状纷纷说:“是啊,人家苏郎君以后可是巫者,做什么哪里是我们这种普通人能明白的。”

    苏景行与众街坊寒暄几句,这才提着牛骨回到家。

    正在从袖中摸钥匙开锁,他便听身后一个清脆的女声叫道:“苏郎君。”

    他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明丽少女站在不远处看着他。她穿着鹅黄色的骑装,边缘点缀着粉白绣花,双目清澈灵动,显得青春俏丽。她身后,是一位年轻女子,身穿浅蓝色深衣,白色领边和袖口绣着深蓝色花纹,容貌古典,气质温婉,向苏景行含笑致意。

    苏景行与那两位女子打招呼:“两位方家娘子。”

    方家的姐妹俩是苏景行的邻居,就住在他家对面。妹妹方含杏正是叫住苏景行的明丽少女,还在县学读书。姐姐方如瑶则是那位温婉丽人,曾在太学书画院就读,前两年结业了,因为成绩出众,留校担任直讲。

    方如瑶笑着问:“苏郎君放学了?”

    “是的。”苏景行说,“两位娘子是要出门?”

    方如瑶点点头:“我和含杏去医馆为母亲取药,田阿姆在家准备哺食。”

    方家姐妹的父亲早逝,是寡母将两人带大。田阿姆是方家的仆妇,一直在方家帮工,与方家母女三人都十分亲近,如同家人。

    方家夫人和田阿姆怜惜苏景行失去父母,对他颇为照顾,当初在他刚刚穿越,忙乱无措的时候帮了他不少忙。

    苏景行关心方夫人:“方夫人可是有什么不适?”

    方如瑶盈盈笑道:“多谢苏郎君关心。母亲并无不适,只是惯常喝的一些养生调理的汤药罢了。”

    方含杏看着苏景行手里的牛骨,语调轻快:“苏郎君,那是拿来炖汤的汤骨吧?昨天田阿姆也买了骨头炖汤,很是好喝。”

    苏景行不得不再次解释道:“这不是吃的,而是课上需要用到的材料。”

    方如瑶和方含杏闻言都有些吃惊。方含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将那牛骨打量了好几遍,似乎想要看出究竟有哪里特殊。

    方如瑶迟疑地问:“这难道是某种妖兽的骨头?我曾听闻有的妖兽兽骨里会残留着其生前的力量,可用来制作灵器灵宝。”她在太学生中任职,也认识几位巫院的直讲,对于巫术灵物等略知一二。

    苏景行尴尬地说:“不……这就是普通的牛肩胛骨。”

    方含杏瞪大眼睛:“牛骨头?还真是炖汤的那种啊?”

    苏景行想纠正她,一般炖汤都不用牛肩胛骨,而是用牛尾骨,或者牛腿骨。不过,他动了动嘴唇,还是把话咽回去了,毕竟就算说了,也不会令牛肩胛骨显得更高级。

    方含杏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小声嘀咕道,“你们巫院太学生可真是古怪……半夜冒着大雨骑马出门,上课还要用炖汤的牛骨头……”

    苏景行与方家熟识,当初去找邓谷栗的那天晚上,便是向方家借的马。

    方如瑶轻咳一声,柔柔瞪了妹妹一眼,温和地责备道:“你懂什么,巫者们行事不拘一格,自有深意。”

    “不拘一格”这个词,顿时又让苏景行想起了上次雨夜借马。

    因为方家以为他遇上了急事,十分关切。苏景行只好把感悟天地自然那套说法搬出来,这才糊弄过去。而方如瑶估计早在太学中听过巫院那位喜欢在雨夜里赤身狂奔的师兄的事迹,当时便若有所思地说:早就听闻巫院太学生行事不拘一格,果然不假。

    想到之前朱屠等人的感叹,苏景行觉得自己在街坊邻里眼中的形象正往着奇怪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