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希止传说 » 第三十三章 新人

第三十三章 新人

    逻叶城李希言的学堂童生试四人参加考试,全中,再次提高了学堂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也仅限于逻叶城,城内的人不会到外地刻意宣传,原因嘛,自然是最原始的本地保护主义了。不想更有权势的人到这里来挤占学习名额,更不想李先生被更有权势的人挖走。凡是想着逻叶城好的人,不管家里有没有适龄入学儿童,都会不自觉的维护学堂。

    所以直到现在学堂里仍然都是本城以及借助城内亲戚家的学生,没有外地学生。但这天却来了一个外地学生。

    安海早上出门去买饼,一开门,门口墙角蹲了三个粗汉并一个小男孩。

    几人见到开门踉跄起身,一人朝着安海噗通就跪下了,“俺们是来拜师的,这是俺儿,求先生收下他”,小童连忙也跪倒叩头。

    安海连忙拉起几人,回头见李希言已经站在院中望着门口。于是道:“我不是先生,我家公子才是。几位……不是本地人?”

    几人见认错人也不尴尬,大汉连忙从怀中掏出户籍文书,小心翼翼的展开递上前道:“俺们昨日刚入了籍,就在城外十里的杨家集,现下已经是本地人了”。安海接过看了看,确实是昨日的衙签户籍文书,又看了看后面两人,大汉连忙道:“他们是俺同乡,还是农户,么法转籍,俺现在是商户”。

    大卫在百年前经历了天灾人祸,经济萧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朝廷允许无田农户转商籍,且可以转移户籍,这项政策延续至今。当初大批的民众流离失所,一部分转商籍落户各地,短时间内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毕竟在古代,商人地位最低,只有走投无路之人才不得不转。

    哎,看来又是一个凄苦的故事,安海暗叹一声道:“你们进来吧”。

    李希言戴着面具一袭青袍站在院中大枣树下的石桌凳前,目光相对,小男孩有一瞬睁大眼睛微张嘴巴后恢复正常,站在大汉身边。三个粗汉也是一怔,就望向安海,生怕又认错人。

    “这位就是李先生。公子,这几位是来求入学的”,几人欲下跪,安海连忙阻止。将户籍递给了李希言,希言看了看,折好还给了大汉,挪身坐下了,安海又把旁边的长凳子挪好,“你们坐下说话。”

    几人也不敢客气,自然是遵循着忐忑的坐下,男孩则站在三个男人身侧后。

    “你叫什么?”小男孩见身旁的爹和叔伯都没答话,知道是问的自己,上前一步,就要跪下被言语阻止,“你还不是我的学生,先不用跪。说说,你的名字、喜好,多大了,平时都做什么?”

    “俺叫肖然,9岁了,……没有什么喜好。平日都是跟爹……娘……一起下地干活的。”男孩只扭捏了一瞬,只是提到娘的声音特别含糊。

    “你想读书吗?你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李希言直望着他,虽带着莲花面具,语气缺温和。

    “……想读书的,读了书考了秀才,爹就能赎回田产房屋了……”很现实的回答,没什么问题。

    “大卫的律法只允许商户异地入籍一次,你父亲和你已经是逻叶城下辖之人了,不管以后如何,原来的田产你们已经没有资格拥有了,你可知道?”李希言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最无情的真相。

    对面三人显然也不知道,同样震惊的瞪大双眼。肖然望了望李希言,再转头看了看爹和叔伯,突然就哇的一声哭起来。大汉最先反应过来,连忙起身拉住儿子示意他不要哭了,可是没用,哭着拍打大汉,“呜呜……他们骗人,骗人,娘没了,田地房子也没了,……再也没有了……”。

    另两个大汉拉过肖然,大汉得以腾出手,朝着李希言行了个四不像的礼道:“先生,小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些。……俺本来就是送娃来读书的,既已经这样,以后就不用再想了,俺好好经商贡娃读书,求先生收下他。”说完就跪下了,阻都来不及。

    安海只得上前再次拉起男人坐下,李希言接着道:“我并非官员,你不必跪我,要跪也是你儿子跪”,见男孩不哭了又道:“阿海,带他去洗把脸。”大汉听出了言外之意,又不敢确信,手送了紧,紧了松。

    安海给肖然打了盆水在井边擦洗。

    李希言继续道:“我这学堂,每年3两银的束脩,不管吃住。你们落户在城外,每天如何来回?”

    旁边的黑瘦汉子从怀里掏出一个旧荷包递给大汉,大汉接过,起身,“俺们知道,束脩都准备好了。先生放心,娃儿身体好,一口气能跑二十里路,耽误不了读书的。午饭俺就给娃点铜板在城里吃。早上还可以从家里带点干粮。”汉子终于确定孩子能入学了,喜的连忙保证。

    肖然擦洗完,又站在父亲身侧。

    “肖然,这世间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读书可以知耻明礼,磨炼心志,使我们在困境中更坚韧,不致迷失于困境;读书同时能让我们有能力庇佑他人,减少世间苦难。读书亦为修身养性之道,非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你可知否?”

    “是,先生,肖然谨记”,上前两步,在几人前面朝着李希言跪下磕头。

    “行,起来吧。今日你们先回吧,明日过来正式入学。”

    安海送几人离开,交代了要准备的东西,才去买早点。等买回来吃完,已经比平日晚了两刻钟,学堂里孩子们也已经晨练完毕,在诵读文章了。

    站在院中环顾,得尽快请别的先生慢慢代替自己了,在这里15年了,她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随着学堂名声日渐显胜,早晚会有有心之人过多关注自己,万一容貌之事被人窥见,不定会生出怎样的事端。只是这好先生真是难寻啊!本来罗一是个很好的接班人选,但那孩子似乎更执着科举仕途,屈居边关小城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蒙学先生,确实大材小用……哎,再看看,再找找吧。再等三五年,一定得离开这里。

    晚饭后,安海对李希言说:“公子,要不,……买个人吧,属下还能好好带几年,要不然那些铺子以后没人打理怎么办?”

    “阿海,你今年多大了?”李希言抬眸看他一眼,忽而问道。

    “……属下68了”。

    “哦,才68,早着呢,放心,你还能过78,甚至88”。

    “可是,可属下年老体迈,已经跑不动了啊,江城那边传来消息,有两个铺子被官府查封了,这使唤个人跑腿都没有,哎”。

    “哦,咱那营生还有人眼红啊?那你去吧,实在不好办,就不要了!咱们的钱又用不完。”李希言一边泡脚,一边翻书,漫不经心的建议。

    “小姐,属下跟您说正经事呢。这是您的产业,以后属下若不在了,您还要靠这些过日子呢,照您这么大方,得多少够施舍?”安海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踱步,真是放心不下,就小姐这性子,哎。

    “这世上的事儿,人心最难把控,所以不需要去把控人心,你即使买了人,就能保证一辈子衷心,再说,我的情况适合找个人近身跟着吗?一切顺其自然,放宽心,老的慢一点,你就能过98”,抬头见他还是愁眉苦脸,接着道:“好了,你放心去处理吧,我会考虑你说的,这总行了吧。”哎,老小孩,都老了,怎么还不小孩?不过也确实,安海的情况10年健康应该没问题,之后就难说了,在古代像他这种普通人,活过70的很少见。长寿的都是隐士、大家族善于修身养心之人。

    过两日,安海安排好就出发去处理铺子的事了。

    学堂里新来的肖然,每天都来的很准时。即使李希言说他每天跑那么远的路已经锻炼了,可以省了晨练课,但他依然坚持。刚开始,新鲜,且看你能坚持多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