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新贵 » 第三十章【编户齐民】

第三十章【编户齐民】

    “上官,乡册在此!”

    李长贵闻言,从怀里拿出从养墙夫那里拿来的乡册呈上道。

    王参军拿过乡册,所见正是李长贵翻到的,记载了李荆落户所在的一页。

    王参军见其上籍贯、落户、有无田地、年龄等一应俱全,点了点头,在其上盖上了县印,又在一旁拿出县册,记录上李荆的信息。

    王参军合上县册,便代表着李荆正式成为一名大唐编户齐民的农户,而因为李长贵的原因,还成为一名良家子。

    李荆的姓名不会上报到郡里记载,若李荆要到郡里服役、参军之类的,县里会给符传。

    只有李荆搬到县里居住,或是有功封爵、或是要迁到其他州县居住,才会到郡报备,说明人口流动原因。

    一般农夫,只在县里记载其生平信息,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一般人,从出生到老死,都走不出一个县,最多就是到州里服役,但那只要一道符传就可以解决,朝廷可没那么多书纸,也没那么多人去管理一个州的人口。

    分而治之,是最节省的办法。

    当然,这样也容易让县里的世家大族藏匿人口,因此历史上多有朝廷派人到县乡一级统计人口。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郡级的城市只记载了郡治的人口,以及郡里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名人名士以及一些统计犯。

    王参军合上县册,代表李荆已经是一名大唐身家清白的庶民。

    见王参军如此好说话,李长贵到是有些诧异。

    而王参军见二人还不离去,开口问道:“你们还有事?”

    李长贵忙到:“没有,多谢参军通融,不知参军可有空,下吏在陈家酒楼坐东,好让李荆谢谢参军通融之恩。”

    类似李荆这种已经属于野人的情况,要上户籍是很难的。但王参军二话不说就加盖了县印,虽说有自己和李长文、赵骁为李荆做保,又有柴进给王参军打过招呼,但王参军盖了印,日后李荆要是什么通缉要犯,比如犯了造反谋逆之嘴的后人,被查出来,王参军也要担责任的。

    因为顾忌今日给李荆上户籍恐怕不顺利,李长贵可是把半生积蓄都拿了出来。

    但从乡里,到现在户籍上完,一切顺利得不像话,让李长贵感觉在梦里一样,总觉得不花点钱,心理不踏实。

    但王参军显然没空和李长贵这种乡野小吏打交道,当下道:“你们要感谢的是柴校尉,本官只是做了个顺水人情而已,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李长贵见此,也只得带着李荆告辞。

    二人出来县衙,李长贵看看日头道:“走吧,去看看大家粮领好了没。”

    说着,就带着李荆在路上询问一些已经领了粮往回赶的人,得知领粮地点,便带着李荆前往。

    “长贵叔,户籍落完了?”

    二人走到一半,就见李长文带着领了粮的村民往这边来,人群中有人见了李长贵和李荆,当下打起了招呼。

    “恩!”李长贵走进众人,淡淡应了声,询问起李长文道:“粮领齐了?”

    “齐了!”李长文厌缺缺的应了声,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兴致。

    见李长文不高兴,李长贵皱眉询问道:“咋?粮出了问题?”

    一旁的村民见李长贵询问李长文为啥不高兴,开口解释道:“长贵叔,粮没问题,是刚才放粮的告诉我们,说是朝廷发了公文,我们县以后归周至县那边管,司竹县特别设成什么皇家园林,以后我们要办事,得去周至县县衙,司竹县衙改成什么皇家别院,听说连县城里的人都要迁走了。”

    李长文闻言,踢一脚开口的村民,对李长贵道:“别听他胡说,县城里的人怎么能迁走?那可是几万口人,迁能迁到哪里去?是上面说,以后司竹县改成皇家园林,司竹司也要撤了。”

    李长贵闻言皱起眉头道:“那我们村里来做工的怎么办?那柴校尉才在我们村招来人,这司竹司怎么就没了?”

    李长文道:“人还用着呢,不过据说要迁到北边竹园,在哪里做工,不过据说不造纸了,只生产竹制工具,或者给宫里腌制笋干什么的。”

    李长贵疑惑道:“那你怎么不高兴?”

    “还能为啥?”李长文没好气回到:“本以为司竹司招人,村里人能进去做工,好歹也是给皇家做事的,吃穿不愁,但我听说,这次招人,是为了拆除司竹司里那些造纸作坊,将司竹司改成什么皇家园林。”

    李长文说着长叹口气道:“这改成皇家园林,招去的人还是得回村里不说,以后这司竹县数千亩竹林都是皇家东西,大家想挖点竹笋补贴家用都不可能了。

    皇家的东西,谁敢挖?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没那么严重吧?”

    李长贵闻言,也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正所谓靠山吃山,司竹县以前虽然是官府专营,但附近村民每到笋子破土时节,总会成群结队的到竹林里挖些笋子,自己吃,也可以买了补贴家用。

    而司竹县数千亩竹林,其中也不止是笋子,什么竹鼠之类的,以及竹林中特有的野菜之类的,都是附近村民补贴吃食的来源。

    但正如李长文所言,司竹县改为皇家园林,那以后他们这些平民那里还敢进去?

    要是被管理的官兵抓住,杀头是不大可能,但一顿板子,罚钱什么的,也不是平民可以承受的。

    罚钱还好,要是遇上恶吏,一顿板子下来,医治的汤药费能让一个平民之家破产。

    所以听闻李长贵的话,李长文拍拍车上的粮食道:“这粮,是买司竹县人以后不进竹林呢。”

    众人闻言,心情也不好起来,但朝廷发话,他们也没办法,好歹还有粮食补贴,不至于像大业年间的朝廷,强征强买。

    李长贵闻言,环顾四周,踢一脚李长文道:“你不要命了。”

    接着对众人道:“既然粮领到了,那大家把粮运回去吧。”

    李长文也知自己失言,闻言点点头,招呼着众人往回运粮食。

    见众人往回赶,李长贵则招呼着李荆,往县中市集而去。

    李荆户籍办好,已经正式落户李家村,现在自立一户,除了房子需要修缮,还需要置办家当。

    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吃穿什么的,都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