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新贵 » 第二十三章【编户齐民】

第二十三章【编户齐民】

    “那你还真是不可气!”柴进没好气的看一眼对方道:“锄地工具各二十件,收割工具各四事件,播种工具三件。

    另外,家无丁壮,或丁壮残疾卧病的,拨粮二石。”

    柴进打断李长文道:“不要再要其他的,驸马关照你们,但你们也体量下驸马府的难处。”

    “理解理解!”李长文闻言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理解。随即又问道:“那将军二来是做什么呢?”

    “二来?”柴进看一眼二人,笑道:“二来是一件大好事,此事整个司竹县人,都可得实惠。”

    见李长文与赵诚不说话,看着自己,柴进便直言道:“司竹县令举兵谋逆,你们知道吧?”

    李长文与赵诚闻言,眼神交流下,李长文回道:“有些耳闻,但不想却是真的。”

    “哼!不是真的,那朝廷大军来此作甚?”

    柴进一挺胸道:“不怕事先告诉你们,那县令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受了太子蛊惑。”

    “太子?”

    李长文与赵诚闻言,更不敢搭话了。

    太子蛊惑下属谋逆,这还用说吗?直接说太子谋逆不就好了?

    而太子如何谋逆?自然是造他老子的反。太子造反这个话题,他们升斗小民可不敢接。

    但柴进显然不理会二人意愿,继续道:“太子与齐王欲要谋害陛下,幸上天庇佑,秦王即使发现太子与齐王阴谋,陛下已经将太子与齐王正法。”

    见二人还是不说话,柴进只得直接道:“司竹县令乃东宫余孽,负隅顽抗,今已被朝廷大军平定。

    但战火难免殃及百姓,如今司竹县百废待兴,极度缺乏伐竹做工的劳力。

    陛下让卫将军(右武卫将军柴进)召集农夫工匠,尽快恢复司竹司生产,卫将军念及司竹县父老乡亲们追随公主情谊,特让我带人向全县父老乡亲们宣告。

    卫将军说了,有意者,可前往县衙报备,便可进司竹司做工。”

    李长文与赵诚听了,明白了柴进真正来意,给残破的司竹司抓壮丁来了。

    但二人听了,也觉得此事确实是乡民得利。

    毕竟,司竹司是朝廷衙门,隶属皇家内库。

    在哪里做事,就是在给皇帝做事,是天子家臣。

    “那不知去做工,一日多少工钱?”

    “不少!”柴进看着李长文,对方是个不要脸的,见利忘命,因此把话给对方说清楚,免得这家伙日后牵累他人。“但入工的,必须入工籍。”

    “这……”

    李长文犹豫道:“那人去做工了,家里的地怎么办?”

    “所以,要考虑清楚,”柴进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至于工钱,要看做什么的。

    普通伐竹工等级,一日十文,包中、晚两餐,集体住宿。

    负责造纸等级的普通匠人,每日二十文,也包餐,集体住宿。

    至于在往上,就是管理工地的小吏等级,或者有一技之长受用。工钱也升到每日五十文左右,包两餐,单人住宿。”

    李长文与赵诚对视一眼,请问柴进道:“那我们给村民说说,商量商量?”

    “去吧!”柴进点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司竹县那边还等人开工呢,你们要是拖拖拉拉,被其他村镇的人占完份额,可不要说驸马府没关照你们。”

    “哎!我这就去!”

    李长文闻言,连忙告罪,将散去的村民又召集回来。

    不过,这次的主角,是柴进。

    “族长,又有啥事啊?”

    人群中,有人问起来。

    大家才散去,虽然因为有官兵来,都没回家,但这才多大会儿,又把人集中到祖祠来议事。

    “大好事!”李长文按按手,示意村民安静道:“这位,是柴将军,驸马爷的族人,柴将军刚才与我说了,司竹司因为战乱,导致劳力缺失,匠人缺失。

    因此,凡是有意前往司竹司做事的,现在都可以在我这里报名登记,只要身无疾病,皆可前往。”

    众人闻言,议论起来,过了一阵,像是商议好了,人群中才有人问道:“那族长,去司竹司是什么章程?去的人要服役吗?”

    “就是,去了后,家里的地咋办呢?总不能一直在司竹司,荒废家中田地吧。”

    “有工钱吗?给钱粮还是给钱啊!”

    “好了,静一静。”李长文再次安抚下村民道:“你们担忧的,柴将军自然会给你说清楚。”

    李长文说完,对着一旁的柴进笑着道:“上官都题目见大家的意见了,不知可如何?”

    柴进点点头,虎视着扫了一圈人群道:“各位乡亲父老所担心的问题,本校尉今日在这里与你们说清楚,你们考虑好了,在做选择不迟。”

    柴进说着,朝着长安方向一拱手道:“这次司竹司招募人工,乃柴驸马与太子商议后的决策。

    凡进司竹司者,皆改民籍为工籍,也就是入了司竹司,便受少府节度,日后不得在务农,专司为国伐竹造纸之责,以及制作其他竹制品。

    至于服役,每年有一月不发放工钱,以此代役。

    也就是说,进了司竹司,便不需要在前往其他县城服役,参与建造工事等,只需按时完成少府安排的工作即可。

    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进入司竹司的。

    只有家有二丁以上者,方可择一丁进入司竹司,其地由家中其他人代耕,毕竟不能荒废田地。而代耕者,赋税少缴纳两成,以资鼓励其代耕之功。

    至于进入司竹司的,工钱多少问题,少府自有规划。

    我来之前,目前少府给出的待遇是负责伐竹以及运输材料的,工钱每日十文,有手艺在身者,则每日二十文。

    若是被提拔为管理小吏,则每日五十文。以上,每日皆由司竹司提供两餐。”

    柴进说完待遇,再次向村民强调道:“众位乡亲父老,司竹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你们能有这次机会,全是驸马和太子看在平阳公主份上,给予司竹县乡亲父老们的一个机会。

    毕竟你们为大唐建立,立了不少功劳,太子和驸马没有忘记你们的付出,大唐也没有忘记。”

    人群中有人高兴道:“将军可是说真的?真是柴驸马和太子给我们李家村的的机会?”

    “不是给你们李家村,而是给整个司竹县。”柴进道:“司竹司现在差伐竹、运输物资、巡守竹园的人手,大概一千三百人。以及其他岗位也有四五百差(chai)额。

    不过差额虽然大,司竹县却有口丁二十万,报了名,你们也不一定能选上。

    为此,太子特意按村镇人口多少,划了差额,每个村镇先补齐差额,人手若不够,才会重新招募。

    所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了店了。要报名可得趁早,毕竟早报上,早选中。”

    听闻柴进这一说,村民明显意动起来,有人问道:“那将军,我们村有多少差额?”

    “就是,报了名,选不上不是白费功夫吗?”

    柴进闻言道:“选不选上得各凭运气,至于你们村的差额,大概二十个。

    但具体多少,得我查过你们村双丁之家有多少才能确定。”

    村民闻言,纷纷道:“双丁之家能有几户?不是在服役,就是在从军,如今村中还在的丁壮,都是留守耕地的。

    有双丁在家的,都是未成年的孩童,做不了官家的活计。”

    柴进闻之,询问一旁的李长文道:“李村正,你们村还有多少双丁之家?”

    李长文闻言苦笑道:“不瞒校尉,村中现有双丁在家的,唯有十六户,其中九户刚服役回来,四户是有伤疾在身,无法再服役。另外三户,则是今年刚成丁的人家。”

    柴进皱眉道:“如此少?”

    虽然过了许多村镇,对于各村镇少有双丁人户早有准备,但不想李家村既然如此少。

    李长文则为其解释道:“大业年间,村中先后三次出丁百人征什么高句丽,能回来者不过半数。

    后来平阳公主在司竹募兵,全村能出丁壮已不足百人,他们数年征战在外,能回来者十不存一。

    现村中有户八十三,口二百七十四,但多老幼妇孺,丁壮已不过五十。

    因此,方才下官听闻校尉言太子和柴驸马没有忘记我们李家村,下官才厚颜索要几头耕牛,实在是村中劳力不足,田地难耕。”

    柴进本听闻李家村少丁壮,心有怜悯,但听闻李长文居然又提起牛的事,没好气道:“牛的事,我会禀报驸马定夺。既然你们村少双丁之户,那十户人家有意,明日持符传到县衙报备即可。

    至于其他几家,身有残疾,司竹司的不能收,毕竟这是去为皇室做事,活计重。要是让无疾的去应额,恐怕有疾的无法耕完田地。

    这份差事,是太子和驸马给你们司竹县乡亲父老的好处,可不能因此变成坏事。”

    李长文应道:“我们自然知道其中利害,绝不让校尉为难。”

    柴进点点头道:“那你们自己看着办,尽快把人员定下来,我将名单带走,愿意去的,明日自行到县衙报到就是。”

    “诺!”

    “那把另外一件也说了吧。尽快把村中无丁壮,或者丁壮有残疾在身的名但也清理出来。明日你和去应差额的村民一起去县衙,把东西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