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新贵 » 第十四章【编户齐民】

第十四章【编户齐民】

    “这是蟹?”

    赵诚和李长贵面面相觑,看着二丫端上来,除了胡饼外,还有一盆红彤彤,看起来张牙舞爪,格外狰狞的蟹。

    二人一时有些摸不准这玩意能不能吃,李长贵带着疑惑问道。

    但目光看向了张琛。

    毕竟赵骁与二丫都是地道的关中人,在关中,甚至是大唐大部分非沿海地区,蟹都是作为辟邪的,一般人不会打蟹的注意。

    李长贵二人在屋里说事,二丫三人在屋外做饭,蟹能被抬上桌来,一定是张琛做的。

    张琛李长贵二人看着自己,点点头道:“二老有所不知,这蟹可是难得的美味。

    且蟹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多吃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气,缓解上火。

    除此外,蟹还有养筋活血的功效,可以通经络,对于改善身体损伤、淤血、腰腿酸痛以及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也有一定效果。”

    “哦!”作为医生,赵诚闻言到是诧异的看向桌上的蟹道:“没想到这蟹还有这些药效?老夫到是孤陋寡闻了。”

    张琛道:“天下万物,谁敢说全知?况且这蟹看起来狰狞,非勇士不敢轻食。

    不过晚辈到记得在古籍上见过一些记载。相传在上古时代,大禹治水时期,一个叫巴解的人负责监工,因其负责的河道中多八足夹人虫,也就是蟹,耽搁了不少工期。

    但因这蟹看起来狰狞,捕捉不当就会被其钳伤,一时竟拿其没有办法。

    巴解眼看圣王大禹交代的工期迫近,就想了个办法,让人开挖了些沟渠,让人用树枝之类的作为工具,驱赶蟹至沟渠之中,以沸水杀之。

    谁知那些蟹被沸水杀了,尽皆血红,众人为之恐,以为蟹乃河神所有佑,巴解此举触怒了河神。

    巴解大怒,推开左右,自沟渠中捞蟹食之,大言味美,并将蟹分与众,众见之,将信将疑而食,皆彩味美。

    不过,那古籍所记,皆神话传言,未可尽信,这蟹的吃法,最有据可拷的,还是周天子也吃过,并记在周礼当中。

    其实在青州地界,蟹也受当地人喜爱,只是关中距海遥远,蟹产量不高,多为权贵所食,不曾普及开来。”

    张琛对吃蟹的历史娓娓道来,赵诚与李长贵方不在质疑蟹能否吃的问题,听闻蟹多权贵所食,更是要立即尝尝。

    张琛所言其实有所偏颇。

    蟹在南北朝时,就有了蟹肉酱的吃法,在唐朝时,更是吃法多种多样。

    不过吃蟹需要许多昂贵香料佐之,平民自然吃不起。

    不仅是蟹,受制于捕捞技术落后,鱼、虾之属,亦非平民所食。

    平民有捕之,多卖售卖于市集之中,以换取粮、布、盐等生活必需品。

    即使到了民国,亦有渔民捕鱼一生,未吃过一次自己捕的鱼,何况数千年前的大唐。

    蟹在周朝,就已经是周天子指定的贡品之一,非公卿不得食。

    而在南北朝、隋、唐,因为连年战乱、征伐,蟹即使是在盛产海蟹的青州、沿海地区,一般大富之家也吃不起,其吃法逐渐也失传。

    唐人吃蟹,还得到李二的贞观之治获得成功,大唐富庶起来后,才开始从权贵之家传到民间。

    “那得尝尝!”

    赵诚说着,便夹起一个放到碗里。

    “蟹这样吃!”张琛忙夹起一只放到碗里,用手扳开蟹壳,漏出里面的蟹肉,给几人示范吃法。

    几人见了,纷纷效仿起来。

    “确实是美味!”赵诚很快解决完一只叹道。

    张琛笑道:“蟹还可以做成蟹肉酱、蟹肉饼、以及清蒸、红烧、碳烤等等?吃法很多,今日时间来不及,改日有时间,我给大家做一顿全蟹宴。”

    赵诚闻言笑道:“是吗?那我可等着了!”

    二丫和赵骁听了,更加卖力的吃起来,感觉好像他们在吃得就是张琛说得全蟹宴。

    几人以蟹、豆酱拌桌胡饼,吃得不亦乐乎。

    最后一人小半碗汤饼,吃得可谓饱饱的。

    几人‘酒足饭饱’后,二丫收拾起饭桌,赵骁则跟着去了厨房。

    “你的事,赵诚和我说了,你确定要拜我为义父?”

    二丫和赵骁不在,没怎么吃饭的李长贵看一眼张琛,严肃问道。

    张琛闻言郑重回道:“若李老不弃,晚辈愿意。”

    李长贵叹口气道:“这不是小事,你虽然暂时失去记忆,也可能和赵诚说的一样,这辈子都想不起来,但以你的言谈举止,我能看出你日后定非凡人,李家门庭狭小,恐拖你后腿。”

    “李老说的那里话?”张琛闻言道:“谁人生来天生富贵?即使贵如今日之五姓七望,亦不过托先祖蒙荫,往前数上几代,也不过平民之家。

    昔日天下之贵,莫如帝、姬、轩辕者,今日已无人闻也。李家看似门庭狭小,却是国姓,晚辈能入李门,求之不得,何敢弃也?”

    对于收张琛作义子,虽然赵诚已经与李长贵通过气,但现下亲耳听张琛所言,见其说得情真意切,李长贵方松口道:“既然如此,老夫便收下你这个义子。”

    张琛闻言欣喜跪地拜倒:“多谢李老!”

    赵诚在一旁笑呵呵道:“还叫李老做甚?快快改口。”

    张琛忙称错,三扣跪拜,改口道:“孩儿见过义父!”

    “这才对嘛!”赵诚道:“汝遭逢大难,失去记忆,幸得汝义父所救,今日入得李氏,汝义父膝下仅有一女,该是上天安排此番,全你二人父子情宜,此天和也。

    日后当时时尽孝,莫忘汝义父之恩。”

    “赵老放心,晚辈须弥不敢忘也!”

    李长贵到:“虽然我与这老家伙不对付,但你即入李姓,当随二丫,称呼姨丈。”

    张琛点头应是,重新拜见赵诚道:“小侄见过姨丈。”

    赵诚点点头,李长贵又招呼二丫过来,对张琛道:“观汝年龄,当大于二丫,以后二丫就是你义妹了。”

    说着对二丫道:“丫头,还不见过长兄?”

    二丫迷迷糊糊,不知张琛怎么突然就成自己义兄了,但还是听从李长贵,对张琛见礼道:“二丫见过兄长。”

    “妹妹请起!”张琛扶起二丫道:“日后都是一家人,你我当同孝阿耶,我们一家人亦当同舟共济,发扬李氏门楣。”

    二丫道:“二丫全凭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