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新贵 » 第八章【编户齐民】

第八章【编户齐民】

    对于李长贵的问题,实在解释不下去的张琛一把抓住一只在小水坑边缘痛苦的吐着唾沫的螃蟹,将其举到李长贵身前,指着蟹鳃对其道:“老丈,其实像鱼、蟹这种长年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我们人都是一样的,都要靠呼吸空气才能活下去。

    你看这里,这叫蟹鳃,和鱼鳃是一样的东西,所有在水中生存的的生物,身上基本都有这东西。

    这玩意,可以让它们把喝的水从这里排出来,自己则吸收水中为数不多的氧……空气,从而达到在水中呼吸而活下去的能力。

    我之所以说蟹会被淹死在水中的原因也是如此。

    因为这水坑太小,水里的空气很少,而在水里的蟹太多,它们很快会把水里的空气吸光,而水里的空气被吸光了,蟹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淹死在水里。

    这就好比李家村地里的粮食能养活一百人,但有一天,突然来了人口多到两百人。

    村子只能进不能出,粮食不够吃了,大家都会被饿死在村里是一个道理。

    而蟹之所以爬上来,是因为它们可以短暂的脱离水呼吸,这和李家村的人粮食不够吃,就会跑出去逃荒要饭是一个道理。

    而大家跑出去要饭,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后,和有故土难离的人会选择回到李家村一样,在水坑边缘吸够空气的蟹会爬回水中,并不足为奇。”

    张琛一通话下来,李长贵听得云里雾里,张琛问道:“老丈听懂了吗?”

    “有点懂了!”李长贵很是在行的点点头道:“可蟹一直生活在水里,而且水里的鱼啊虾啊什么的那么多,它们为什么不爬到岸上来呢?”

    “我不说了吗?”张琛耐心解释道:“这是因为空气的问题。那些生活在水里的鱼虾之类的,因为江海湖泊很大,里面的空气很多,它们是不需要跑到岸上来的。

    比如李家村地里的粮食足够一百人生活,但李家村却只有五十个人,粮食供大家生活绰绰有余,谁还会跑去要饭呢?”

    “大学问呢!大学问呢!”

    李长贵听着,起身不住的感叹道:“郎君这学问可大呢,要是那些当官的都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大家吃饱饭后,没人会到处跑。要是吃不饱,不跑的得饿死,跑得也大部分会死在路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背井离乡,客死他乡。这天下也没那么多造反的人。

    这蟹在水里活不下去都知道跑出水坑,何况人呢?”

    “额……”见李长贵突然莫名的感叹,张琛有些不知怎么搭话。

    我在科普氧气知识,你老怎么突然上升到国家治理上去了?

    李长贵可没法照顾张琛的这些想法,只是道:“郎中一会儿就到了,虽然医术不怎么样,但也是这方圆百里最好的郎中了。要是他看不好郎君的脑疾,待司竹县那边打完,老夫去县中请王大夫,他家是世医,要是他也看不好,只能说天命如此了。”

    “这……”见李长贵突然如此的承诺,张琛有些不知所措,心中甚至有些自责,不该骗对方说自己忘记自己姓名来历。

    但不这样说,要怎么说呢?

    说自己是穿越来的?这话除了自己外,说给别人听,别人信不信事小,就怕被当作妖魔鬼怪,绑在树上烧了事大。

    “郎君不必为难!”见张琛面带忧愁,李长贵开解道:“郎君能有这番学问,就应该去当官造福一方百姓,不该在李家村这旮沓空耗光阴。”

    ——你老是不是搞错了?为难的应该是你老吧。

    虽然不清楚唐朝现在的物价,但张琛知道,医师虽然是贱业,但那是对权贵之家而言。

    对于李长贵这种平民之家,医师是高高在上的,而世医,更不是一般人家能请得起的。

    他就不怕请一次,让这本不富裕的家破产吗?

    自己和对方,只是萍水相逢,是他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不是自己对他有救命之恩啊。

    张琛不能说太多,只能委婉劝道:“老丈不必如此,也许我过些时日就自己好了,真的犯不着请医师。

    老丈对晚辈的救命之恩,晚辈已经无以为报,实在受不起老丈再为小子脑疾如此破费。

    若是因此拖累老丈一家,晚辈脑疾又治不好,那老丈让晚辈日后如何自处?晚辈有何颜面再面对老丈厚恩?”

    李长贵一瞪张琛道:“老夫家境虽贫,但还是有些薄蓄,其他不敢妄言,但请次世医看病还是花销得起的,此事就如此定了,你切莫再多言。”

    “这……”

    张琛不死心道:“就算老丈请得起,那后继的药材花费呢?万一那一两的味药材价值不菲,当时又当如何?”

    李长贵不屑道:“区区几味药材,能有多贵?就算买不起,老夫进山寻寻,总能找到。我知道郎君担心什么,但老夫都还没心痛,郎君就别跟在这瞎操心了,老夫做事有分寸的。”

    张琛见此,叹口气道:“老丈执意如此,晚辈便不在多言,老丈为晚辈请郎中看看,晚辈心领老丈大恩。

    但若老丈要请世医,晚辈虽不能左右,但请老丈恕罪,晚辈只能跪别李门,别往他处。

    但老丈放心,救命之恩,无论晚辈身在何方,能否想起自己曾经过往,日后晚辈有无能力,都必然报答,为老丈送终。”

    “你小子……”李长贵指着一脸坚定的张琛,说不出话。

    “老李头,李四狗家小子和我说你要给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瞧病,我当你有钱没处花,没想到你倒是救了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

    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位和李长贵年纪相仿的老者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走了进来。

    对方没理会脸黑的李长贵,看着张琛很是满意道:“是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好汉子,说话也有条有据,句句在理。就是身子单薄了些,缺少男子阳刚气概,到像哪家未出阁的柔弱千金。

    没关系,待老夫给你开上几副强身健体的方子,在按军技操练一番,保管你不出半年就变得身材魁梧,阳刚之气逼人。”

    李长贵对着老者骂到:“你个老不死的东西,真是一天不死就想着害人一天,你那方子是一般人能吃的吗?敢在我这里祸害别人,当心老夫把你头扭下来当蹴鞠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