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献计曹操开始争霸 » 第一百一十七章:青州刺史之名

第一百一十七章:青州刺史之名

    本来已经准备出发的刘风,因为这突然连续两仗,又留在剧城休整了两天。

    这两天,曹操也留在剧城。

    不过,曹操的时间,都花在了孔融身上。

    经过两天的摆事实,讲道理,孔融终于意识到,凭他根本就保不住北海,更不要说整个青州。

    现在,青州刺史焦和已死,孔融就成了青州最具名望的人物。他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其它各郡的抉择。

    孔融别无选择。

    他对曹操,也有一大堆的意见。尤其是边让之死,让孔融对曹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一开始,是极力拒绝的。

    但曹操对他说了一句话,让他改变了心意。

    “你若不投降,就杀了你。然后放任北海,成为一片焦土。”

    曹操的话,终于让孔融认清了一个现实。现在的青州,田楷死了,袁谭败了,只剩下遍地盗匪。

    如果孔融保持活着的话,他还能组织点军队,稍微抵御一下盗匪。毕竟,黄巾的主力已经被消灭,剩下的,规模都没有那么大了。

    但曹操要杀了他,再坐视不理,青州百姓就真的完全没了活路。

    孔融毕竟是大儒,毕竟以德高望重自我标榜。面对曹操这样的道德绑架,他完全没有办法抵抗。

    只能选择忍辱负重,投降曹操。

    投降以后,曹操给的条件也很宽松。什么也不要求,也不会派兵来驻防。

    只会任命一位新的青州刺史,过来和孔融搭档,共同处理青州的事。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符合刘风的预期。

    刘风全程没有参与,坐看曹操一点点地拿下孔融。

    孔融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的诸侯,早晚都得选一个主公去依靠。

    自己现在顾不了青州,孔融投靠曹操,就是他唯一的选择。

    关于青州刺史的人选,刘风发话了。

    “曹公,我看李乾将军不错,为人侠义,威望又高。让他来做青州刺史,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风推荐李乾,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李乾是李典的叔叔兼养父。基本上,属于是自己人。

    再一个,前世历史中,曹操任命的青州刺史,是李整。那个时候,李乾已经死了,如果不死,就会是李乾。

    这个建议,也比较符合历史。

    可是,曹操却摇了摇头。

    “李乾虽然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我非常信任他。这次打算让他留在濮阳,预防叛乱。”

    刘风有些意外。

    这咋又不按历史走势来了呢?

    这结果,多多少少还跟自己有点关系。正是他之前,建议曹操留人在濮阳,预防叛乱。

    所以导致了,曹操选择让李乾留下,错过了当青州刺史的机会。

    这……都是命啊!

    “那,曹公想让何人来做青州刺史?”

    不管谁做青州刺史,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跟孔融合不合得来?合不来的话,青州恐怕还是问题多多。

    刘风能想到的人选,恐怕就曹仁了。可曹仁才是曹操的第一心腹,他更不可能把曹仁放到青州这个地方来。

    眼下对曹操来说,守好兖州这块地盘,比管理青州重要得多。

    曹操却把眼睛,直勾勾地看向了刘风。

    “我欲上表推荐,刘先生来做这个青州刺史,如何?”

    听到这句话,孔融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对他来说,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肯定没有!

    孔融投效曹操,本身就是被迫的。这种情况下,无论曹操安排什么人来做青州刺史,孔融都会心中充满了抵制。

    但要是刘风,那就大不相同了。

    之前北海受困,是依靠刘风的大军,才给北海解了困。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孔融对刘风的人品作风,那是相当认可的。

    和刘风合作,共同处理青州事务,这是孔融目前最好的结果。

    “老夫也赞同,刘大人来做这个青州刺史。”

    刘风本没去想,自己来挂职青州刺史。

    被曹操和孔融,这么一唱一和的,倒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

    因为现在的天子,已经被人控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所以表奏这种千里之外的事,一般都会得到许可。

    但这种官面上的许可,并没有太多实际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看谁的力量,足以掌控一州军政。

    有了曹操的表奏,刘风这个青州刺史的官职,就算是名正言顺了。

    论力量,刘风也刚刚挨个击败了两个所谓的“青州刺史”。

    青州境内,无人能与刘风抗衡!

    只要刘风点头,这个职位到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局来看。

    曹操表奏刘风为青州刺史,就等于公然告诉袁绍和公孙瓒,青州是他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等于同时与袁绍和公孙瓒结怨。

    不过不要紧。

    因为袁绍现在正处境艰难,公孙瓒也在全力对付袁绍这个大敌。

    曹操突然站出来,不但不会吸引任何一方的火力,反而还会成为袁绍和公孙瓒都要拉拢的对象。

    这两方,曹操当然是更偏向袁绍。

    袁绍就算是心里嫉恨,也会忍到眼前的危机,解除了以后再说。

    的确是一步妙棋。

    缺陷就是,刘风做了青州刺史,就更加有底气,成为一方诸侯。事实上,曹操并没有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就只是稳固了和刘风的同盟关系。

    刘风想了想,就点头应道。

    “也好,那我就挂上青州刺史这个名。”

    “不过,我没空照顾青州,管理方面,希望曹公能派李整来做。”

    这一次,曹操没有拒绝。

    李整是李乾的儿子,李典的堂哥。也没比李典大几岁,还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

    这种年轻人,做青州刺史就不够资历。但既然刘风看好他,让他实际管理,也没问题。

    青州被黄巾、公孙瓒、袁绍,三方面一起霍霍,就算不是焦土,也已经残破不堪。

    放个年轻人来管理,历练一番也是好的。

    “行,我回去就安排李整过来。”

    能有这么个结果,最满意的,还是孔融。

    他拉着刘风的手,依依不舍的说道。

    “要不,刘大人再多住几日?等李整来了,交代一番再离开。”

    “刘大人的宽容,老夫是相当佩服的。就怕李整没有领悟到这份宽容。”

    刘风不可能为了等李整,又在这里多耽误时间。

    “孔北海多虑了,李整是青年俊杰,一身侠义之风。”

    “他来处理州事,怎么会不敬重你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呢?”

    一句话,给孔融哄开心了。

    连连感叹。

    “可惜老夫的女儿,已经许配给了羊衜。不然一定要为刘大人和小女,牵一牵这红线。”

    刘风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