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16 秦国战士黑夫的特写

16 秦国战士黑夫的特写

    王翦跟秦王政要得了六十万大军,动员了秦国国内一切壮丁以及所有粮食储备。六十万人的记录这是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

    王翦的军中也不光是秦国人,也有楚国人——五十年前,白起提一只孤军,攻占了楚人的老窝湖北(含郢都),把该地区舍为南郡。一个叫作黑夫和惊的湖北安陆人,作为南郡的征夫,也参加了秦军的军队。

    五十年过去了,这俩已经不太记得,自己是楚国血统的人,却去攻打偏安于东南的楚国老贵族们。

    他俩应该因为自己是秦国人,是秦国南郡人。事实上,秦把南郡治理得不错,这里出土了一个叫“喜”的小官吏的工作日志,记录了法制化以后南郡井井有序的生活与吏治。所以也许他俩乐意为秦趋驰。

    于是,就有了他俩被征发,成了秦军的一员。

    他俩傻乎乎地跟随着王翦大军,北上中原,先去打河南淮阳(陈城),那里刚刚发生了楚贵族昌平君领导的反秦叛乱,导致李信军大败。

    中原大地上的野菊花开得一片耀眼。黑夫和惊这两个可爱的傻小子,觉得浑身发痒。因为当时正值初春,阳光已经很有力量,而他俩的冬衣却太厚了。

    黑夫和惊寻视周围,看见秦军的衣服五颜六色,有的是大红,有的是粉红,也有玫瑰红的,还有绿的,紫的,白的,蓝的。

    为什么这么多颜色呢?因为衣服都是从自家带来的。国家只负责提供甲胄,甲胄盖不住全身,甲胄是皮质的,也不能直接穿在人皮肉上。于是甲胄里边还得穿上衣裳。这衣裳却是自家带来,所以五颜六色。

    鞋子也是自己带,有圆头的布鞋,也有翘尖的,更多是平头。这是自费去打仗啊。好在军粮是国家出。不算太赔本。到了军队,努力去吃,可以吃回本钱来。

    黑夫和惊于是他们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要衣服。

    不过当时没有纸,所以他们只好写在木板上,叫作“牍”。

    黑夫和惊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木板上写道“二月辛巳”,接下来是问候语:“黑夫、惊,敢拜问中。”

    “中”是他俩的大哥,看来大哥识字。接着他俩又询问及母亲道:“母毋恙耶?”(妈妈还好吗)。第三句话是:“我们哥俩还活着呢!”

    接着,他们汇报了前一阵的情况,俩人前一阵分开了,现在又在一起了,随即进入主题,向母亲讨钱和衣服,其中惊向母亲要钱五六百,要布不少于二丈五尺。并且惊显得十分着急。惊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性命可能保不住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借别人钱啦,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惊在信上连用了三个“急”,急急急。再不拿钱来,我就要死啦(“即死矣”)。

    黑夫则在信中说,前面写过一封信,叫给寄钱来,但不要寄夏衣,这封信该是快寄到了。但黑夫这人精打细算,又改主意了。而且黑夫这人说话也比较啰嗦,他于是嘱咐说:如果老家安陆的丝布便宜,而且是能做单襦裙的那种丝布,就请妈妈一定要买来,然后做成单襦裙,与钱一起寄来。如果安陆丝布贵,就只寄钱来,自己在这边可以拿钱买布做夏衣。

    信里当然也提到当时的战况:黑夫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陈城攻城战,战斗会很长久,什么时候能打完,尚未可知,所以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然后又嘱咐:上封信和这封信收到后,你们都要回信,回信一定要说一下,政府送来的相家爵来了没有,没来一定要告诉黑夫。这大约是黑夫前面立了功,所有当赏爵。

    由于黑夫太啰唆了,结果把木板写满了,意思还没有啰唆完。于是他又转到背面写,嘱咐家人别把衣服寄错地点了,一定要寄到“南军”什么什么的。

    最后,他要大哥“中”代向家内其他不识字的各位亲戚问好:

    “替黑夫、惊多问姑姑、姐姐好!

    “替黑夫、惊多问东邻家的季须(须老四)好!”

    “替黑夫、惊多问‘夕阳里’的吕婴好!还有老丈人好!

    “敢问姐姐生的儿子是否毋恙。

    俩人在信中还问候其他几个人,而惊最关心的是他的新婚妻子,要求她孝顺婆婆以及老丈人:“惊多问新媳妇和宝宝小妴好。新媳妇要勉力瞻视(可能得病了的)老丈人啊,不要跟他·····”最后俩字太淡看不清,大约是不要吵吧。惊也非常惦记自己的母亲,嘱咐说自己在外打仗,要大哥“中”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啊。说一个叫“新地”的城里多是空着的,说要把一些犯法的百姓移居到那里住,因此多强盗,希望“中”看好了母亲千万不要去那里遛弯啊(这母亲不吃饱撑的吗!怎么上那儿遛呢)。为了强调大哥不要叫母亲去那儿溜达,惊又用了“急急”两个字。

    等木版的正反面被急急的惊和啰嗦的黑夫全写完了,哥俩的万千情义再无下笔之处了,两兄弟才在战场上恋恋不舍地停下笔。

    信写好了,就需要装信封了。但是,没有信封啊(有信封也装不下这大木板呀)。于是有办法,另拿两块木板夹盖在这木板上,这就等于密封了!谁也看不见里面的字了。

    两个木板脸对脸捆好,为了防止邮递员在路上私拆,捆木板的丝绳在打结处还要压上封泥,封泥上边再扣上私人印章。

    两块木板捆好了,外侧再写上收信人地址姓名,这信就可以送出了。怎么送出呢?私人信件只能央求熟人捎送,比如黑夫、惊的老乡,复员回家的。而公家的信件,当时的国道两旁有驿站。

    幸运的是,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信都相继平安抵达了目的地。他们的大哥和母亲,收到这信时,该是多么高兴又紧张啊。如今天气已经转热,远方战场上的俩儿子还穿着冬天的夹襦裙,打仗乱爬乱滚,又是那么费衣服,身上也已经没钱花了,母亲的心中一定焦急又心疼。

    至于衣服和钱,是否寄到,黑夫和惊在战场上的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知道的是,陈城中的起义的楚国贵族昌平君,一度在咸阳帮着秦王政攻灭嫪毐的,此时为了保卫故国而背叛秦王政,以陈城反秦,最终还是城破身死了。黑夫参加了血腥的攻城战。

    正是无数类似黑夫和惊这样的农夫子弟,组成了秦国所向披靡的不死的军团。这帮军人爬冰卧雪,争城野战,死不旋踵,从令如流,经常捐甲、免胄(只穿着老家带来的布衣),光着脑袋跟敌人搏斗。就是他们,从商鞅以来一百多年间,大战65,全胜58,斩首150万,拔城147座,建郡34个,横行天下,无能阻者!

    秦国老将王翦,正是凭着这样一只战功卓越的军队,顺利攻占了陈城,继而继续南下安徽,向楚国的新都城淮河岸边的寿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