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14 秦王政的挣命之斗

14 秦王政的挣命之斗

    燕国的使者兼刺杀二人组——荆轲、秦舞阳,看见的最后一次日出,是在公元前227年的某个秋日。金色迷离的阳光从巍峨的章台宫殿角打着徘徊,文武百官和列国使节盛集两列,两人在宣呼声中缓缓走上高峻的台阶,偷眼向殿上看去。瘦高的秦王政脑袋上带着冕,像个博士帽,只不过是前后伸的顶板,板子上挂着12根由珠子串成的玉旒,让人看不清他的面孔。秦王政像个大祭司,威严神圣地跪坐在漆器涂彩的几案之后,不过胸前抱着剑。

    为什么说是抱着剑呢?因为他的剑太长了,所谓长剑拄颐(都快支到脸上了),这样坐着很能体现贵族的气派。平时坐时,他用左臂夹住剑身,左手反握剑柄,形如抱物,故谓抱剑。

    这时候,出意外了:“刺客二人组”中的秦舞阳,突然掉链子了。他本来就心怀鬼胎,总想着如何能从这场刺杀行动中全身而退,但是看见秦宫殿下卫士众多,都是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庭中更列有无数文武百官和宫廷侍从。秦舞阳知道无路可逃,一旦刺杀行动开始,自己必将惨死于此,于是突然脸色苍白、牙关紧咬、嘴唇发紫、表情发苦、双膝发抖,一步都走不动了,像是癫痫症发作!

    秦国群臣看到秦舞阳这样的举止,十分诧异。荆轲察觉到身边人的异样,连忙回头看去,见秦舞阳这么一副难堪的样子,只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然后上前两步,大声对秦王政说:“臣的副使乃北方边鄙之人,没见过天子的威势,所以振恐。请大王稍稍原谅他的这种失礼举止,允许他献上礼物,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本来,荆轲捧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秦舞阳捧的却是地图,里面卷着见血封喉的匕首。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按荆轲的原始布置,是自己拽住秦王,让秦舞阳主刀行刺。原本这个捅刀的工作应该是荆轲一直等的“客”来做的,现在换上了秦舞阳这个替补,果然在关键时刻尿了裤子,可见荆轲看人很准。

    不管是让“客”主刀,还是秦舞阳主刀,荆轲一直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武士角色。前文分析过,他是一种“精神侠”,接近文士,武功不怎么行,但是脑子善于策划,情商高,善于处理大场面。

    果然,秦王政听荆轲这么解释,并没有起疑心,就说:“让正使拿副使所持的地图上来,副使在阶下等候!”这下,秦舞阳就不能上去了,只能停在殿下,荆轲只能一个人面对秦王单打独斗,成功的概率小了很多。

    荆轲一边拿过秦舞阳手中卷着徐夫人匕首的督亢地图,心中暗暗叫苦。他此时可能在脑子里迅速分析过,如果刺杀秦王不成,唯一生存的机会就是把秦舞阳当代罪羔羊献出去,但是即便这样,也未必能够得到宽恕。时势所迫,荆轲不能表现出犹豫,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殿去了,就像一个从来没杀过猪的人,由于张屠户不在而不得不自己拿起屠刀。

    在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一个世纪之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经当面询问过当朝资历最深的学者董仲舒和公孙弘,这二人年轻时曾经和秦王政的御医、事件发生时在场的夏无且交谈过,因此得到了以下的事件细节:

    荆轲上殿以后,秦王政问道:“听说燕太子杀了樊於期?”

    荆轲弓身答说:“正是。”

    然后奉上木匣给秦王看。

    秦王政确定是樊於期无误,示意合上匣子:“太子丹收留了樊於期,怎么又把他杀了?”

    “太子最初不知樊於期底细,如今得知,不敢违抗大王,当即把他杀了。”荆轲说,“其实燕王侍奉大王,忠心无二。这次知道太子惹怒了大王,特意献上燕国最肥沃的督亢两地以示谢罪。地图就在这个匣中。”

    荆轲说完,举起手中原本是秦舞阳捧着的地图,打开包装,上前呈给态度已经明显和缓的秦王政。

    比起逃将樊於期的人头,这才是秦王政真正感兴趣的。

    在秦王政眼皮底下,绘在绢帛上的督亢地图徐徐展开。秦王政双眼发光,贪婪地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仿佛一个守财奴在观赏自家的金库。

    突然,随着地图完全展开,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卷最里边的那把匕首出现在秦王政的眼中。紧接着,趁秦王尚未反应过来之机,荆轲突然用左手拽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抄起淬毒的匕首,直刺秦王政前胸。

    秦王政毕竟经过军事训练,登时反应过来,迅速从跪坐的姿势改为向后跳跃,上好的丝绸衣袖猛地在重力撕扯之下裂开。

    事起突然,群臣惊愕,目瞪口呆,喊声雷动,但是他们的手里也都没有武器,殿下武士无诏又不可进殿,场面一片大乱。

    举着匕首的刺客荆轲步步紧逼,秦王政试图拔剑自卫,但是剑太长,拔不出鞘,荆轲就冲了过来。荆轲知道,等秦王政拔出长剑,他就失败了。秦王政发现拔不出剑,只好放弃拔剑,绕着柱子跑,以防被荆轲刺中。

    荆轲追了几步,但是没追上,有一次虽然追上了,但是被秦王政立即用手推开,匕首没能刺到秦王身上。御医夏无且这时急中生智,用随身装药材的袋子扔向荆轲,迟缓了荆轲的步伐,秦王政这才有时间在百官的提示下把剑转到背上,终于在荆轲再次逼近之前,从脑后拔出了长剑。

    这下,游戏立即结束了。

    荆轲虽然只拿着短匕首,但是面对挥舞长剑的秦王,他并没有逃避或求饶,而是再一次扑上去。双方此时实力悬殊,秦王政看准机会,一剑便击断了荆轲左大腿。荆轲倒在地上,绝望地扔出匕首,但还是没有击中秦王,只是扎在秦王身边的柱子上,立即流出黑色的液体。

    现在,秦王终于缓过神来,开始发号施令。武士们立即涌进宫殿,斩杀了秦舞阳等燕国使者,再上殿去,结果了已经被秦王多处砍伤的荆轲。

    荆轲死前,张着大腿,斜躺在自己的血泊中,对秦王政说:

    “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活的,逼着你立下退还侵地,得到契约以报太子!”

    从此,秦王政再不接见东方各国的使节。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惜乎荆轲剑术不精,腿脚不灵,本来安排行刺的两个助手一个临时打了退堂鼓,另一个干脆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使得荆轲行刺的成功率大为下降。但荆轲视死如归,以弱搏强,提一枚匕首击打秦廷铜柱的声音,永远呼啸响应于历史的时空。曾经靠瞪眼珠吓走荆轲的盖聂闻听了这件事,也不禁敬佩道:“我看浅了这个大丈夫了。”

    事实上,战国时期的刺杀案件非常多,如果秦王政之后没有吞灭六国,统一中国,那么作为一位失败的刺客,荆轲的名气绝不可能这么大。随着秦王政此后取得越来越大的军事成就,秦国的暴政越来越遭人痛恨,荆轲的名气在民间就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就连南方的楚越地区百姓都广泛地崇拜起荆轲来了。

    历史上有许多荆轲这样的人物,直到死后多年,才获得高度评价。

    荆轲的遗体被肢解于咸阳,消息传来,燕王喜大惊失色。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秦国的复仇怒火。这下子,太子丹害得他不仅失去了督亢两地,甚至连下都都保不住了。

    几个月后,秦王政就命令驻扎在赵地准备攻打魏国的王翦军,和正在北上攻打赵国残余势力代国的李信军,调转方向,大举攻燕。攻守双方实力悬殊,很快,燕国的下都和上都蓟城(北京西南郊)先后陷落,已经作好逃亡准备的燕王喜和太子丹星夜逃往辽东。绝望的燕王喜逃到辽河边时,为了保命,派出副官把太子丹斩了,以谢秦军,终于换来了几年安宁。

    终于,太子丹、荆轲、樊於期、秦舞阳的人头,在咸阳团聚了。

    这时候的燕国,就剩下辽东这块苦寒的地盘了。燕王喜在此偏安了五年,终于也被王贲(王翦的儿子)提兵俘虏了。本来因为远离秦国而可能最后灭亡的燕国,就这样因为太子丹的努力和荆轲的敬业,提前好几年灭亡了。

    至于击筑为荆轲送行的高渐离,他在秦军灭燕后隐姓埋名,去了酒馆当服务生。又过了几年,终于有人认出他是荆轲的朋友。已经成为秦始皇的秦王政爱惜高渐离的音乐才华,没有追究他是荆轲的同党,但出于安全考虑,把他的眼睛弄瞎了,让他做皇宫专职艺人。听着高渐离的击筑,秦始皇每每未尝不称善。直到有一次,高渐离往筑中暗暗灌了许多铅,击筑表演到酣畅淋漓的时候,就往秦始皇身上扑去,想用筑来砸死对方。不过他听声辨位的功夫有点差,扑错了位置,因此报仇失败,自己也只能与荆轲一样命丧黄泉。

    在皇权面前,艺术脆弱得如同大象脚下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