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10 李牧为什么犯小人

10 李牧为什么犯小人

    韩非子入秦次年,亦即赵之良将李牧在肥下大捷的次年,公元前232年,李牧风驰电掣,又击破秦人一次。两次胜利。但是李牧真能力挽狂澜吗?不能!李牧虽然一再战胜,但兵力的损失是很严重的,据当时一个国际观察家——姓名不传,说:“秦、赵近来多次战斗,赵国四战四胜。但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

    确实,李牧虽然一再战胜秦军,但并不意味着赵军不死人,赵国的粮食物资不消耗。而这种消耗,对于一个临近全面崩溃的国家,无疑是致命的。

    吕不韦的一个属僚司马空,流落在赵国,面见赵王迁,给赵王迁出了一个乍一看很馊的主意:“索性把赵国的全境分出一半给秦国去。秦国得了大面积土地,骤然膨胀,山东各国必然恐惧。大家恐惧就会相互救助,那么合纵的事情就可以办成了。赵国表面上失去了一半土地,实际却得到六国的支持,或许就还有避开秦祸的可能。否则的话,单靠赵国是绝对不行了啊!如此继续打下去,即便李牧取得一些战胜,赵国还是得日渐消亡。”

    赵王迁被这个看似荒谬的建议惊呆了:“愿卿更计之。”——给我换个办法吧,这个使不得。

    司空马忧郁地望了一眼赵国平静的天空,说:“没有别的办法了。”

    公元前230年,“肥下大战”后第三年,韩国灭亡。同年,赵国北部代郡大地震,屋塌人亡,同时邯郸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土地寸毛不生——但这还不是秦人最佳的攻赵时机,一定要再饿上一冬,到了次年,赵人饿得肚子半透明的时候,秦军挥动数十万之众,分三路对赵国发出空前规模的总攻击。

    秦国宿将王翦担任西路军统帅,兵出太行山,直扑邯郸;杨端和从中原占领区北上,跃过漳河流域和邺城一带,策应进攻邯郸以南;李信带领北路军,从太原、云中(大同)的山西北部地区出发(本都是赵武灵王设的郡),横攻赵国北部的代郡。三路军直接夹击邯郸与代郡。

    李牧不敢怠慢,与自己的副将司马尚,硬着头皮,继续对秦军作战。但是秦军很快就解除了这两位赵将的苦恼——不惜花出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蔑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是个糊涂蛋,自毁干城,使人斩李牧,废司马尚。风云不与,徒求无意。赵王迁使用自己信得过的本家人——赵葱担任赵军统帅。

    三个月之后,王翦率数十万之众大破赵军,杀赵葱,攻破邯郸,虏赵王迁。秦王政亲自入邯郸接收。赵简子、赵无恤建国起,经历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累积二百五十余年的赫赫赵国,至此终于灭亡了。

    赵王迁也得到了善遇,他被秦人流放到陕西以南的汉中,每天思念故乡,作山水之讴(“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闻者无不流涕。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讲,日子过得实在是太漫长了,而汉中这个小地方,到处是林障,见不到几个人类。

    赵国的灭亡,在于王族宗室即贵族的力量强大,而布衣人才没有进身之地。所谓“贵威父兄,皆可以受封侯”,而支撑赵国半壁江山的良将李牧,却只有死路一条。

    李牧是死在了赵王迁的妈妈手里。最初,赵王迁的妈妈,是个酒吧女,这倒没有什么可耻的,但是这个酒吧女却偏跟潘金莲学习,她从良以后嫁给一个好人家,干了一些史书上未尽详述的丑事:把这一家的“宗”全给弄乱了(不外乎勾搭小叔子武松又招惹隔壁的西门庆之类的吧),终于还把丈夫给克死了。当了寡妇以后,她的美色被幽愁熏染得更加可人怜爱,终于把赵悼襄王都迷住了,非要娶她,和她一起看日出日落。

    李牧进谏说:“不行。这个酒吧女是出了名的不正派,曾经把一家的‘宗’都给弄乱了。大王您不害怕吗?”

    赵悼襄王回答说:“可我还是想跟她一起看日升日落。”终于娶来当了姨太太。

    这位姨太太胸怀大志,不甘居人下,掀起了一股捣太子浪潮——派人冲撞太子,引太子犯罪,终于太子被一怒之下的赵悼襄王废掉了,并罢黜了原有的王后。这位酒吧女出身的姨太太就荣升为王后,儿子赵王迁成了太子。赵王迁继位以后,她就成了王母,我们叫她酒吧王母。

    这位酒吧王母从此荒淫无度,贪财爱色,拼命接受秦国的贿赂,并且跟李牧结下了梁子。当秦国人提出杀李牧的要求时,她就让儿子赵王迁把李牧杀了。

    后来,赵国亡国以后,赵大夫们怨恨这位酒吧王母,就一起鼓噪,杀了酒吧王母,灭了王母的全家。

    而关于李牧的死法,还有其它几个版本,其中“韩仓”版的如下:

    赵王迁宠信一个很八卦的人,叫作韩仓。韩仓用谗言诬陷李牧,并且得到赵王迁诛杀李牧的“圣旨”。然后他跑到朝廷的传达室宣布:“李牧,你知罪吗?有一次你战胜回朝,大王赐酒招待。你向大王敬酒的时候手里却握着一把匕首!”

    李牧一下子懵了:“我冤枉啊!我胳膊有病伸不直,身子虽然高大,胳膊着实却短。跪坐的时候胳膊够不着地面,唯恐如此应对大王显得不够恭敬,所以让工人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如果大王不信,可以让他来看。哪里是匕首啊?!”于是伸出袖子中的木手。

    “你不用解释了。大王已经以‘持匕首罪’论定你死,不赦。”

    李牧心中的万丈豪情,一下子全漏在了沙里,他拔出宝剑,遥望着朝堂上的圣君拜了两拜,刚要自裁,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那样就显得自己跟君主闹意见,君主有错,逼死了自己。)

    于是李牧疾趋而出,出了宫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但是他胳膊短啊,右胳膊弯曲着,仍然够不着脖子(唉,李牧长得像袋鼠啊),便把宝剑的尖衔在口里,对着柱子猛冲上去,噗哧一声自刺而死。忠臣的鲜血,染红了这个国家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