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的恩旨,成了笑话

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的恩旨,成了笑话

    裕溪口。

    “胡元皇帝下诏减租了。”

    朱元璋在看了元廷的《邸报》后,就对章诚说了这么一句。

    “不但减租,还发内帑劳军,看样子,这胡元皇帝在处死脱脱后,也开始知道主动做些挽救国运的事了。”

    章诚笑道。

    朱元璋则拧眉道:“这对我们义军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章诚则倒是笑了笑,说:“上位不必为此忧心,这胡元皇帝这样做虽说是收揽民心,但其实不过是骗骗糊涂人而已。”

    章诚虽然在后世是个很普通的人,但后世的社科研究也很发达,对各朝各代的许多内政改革有诸多分析的好文章不少。

    而章诚为了更好地应对元末世杰的诸多情况,而认真看了许多文章后,已经更能看清楚这背后的情况。

    所以,章诚现在才表现地颇为淡定。

    不过,让章诚意外的是,参政冯国用这时也微微一笑,对元顺帝的收民心之举不以为然,且也跟着说道:

    “总之,这胡元皇帝看上去是为天下百姓下此诏,实际上还是为了王公贵族们能兼并更多的田地,让更多百姓破产成为他们的奴才。”

    章诚笑着问了一句。

    朱元璋听后站起身来:“原来如此!这种政令的确是只糊弄糊弄糊涂人!对百姓而言,反而不是好事。”

    郭天叙这时也从旁问道:“为何这么说?”

    “是的,而且胡元税权基本由色目人控制着,故而色目人还可能因为皇帝减租减息施恩为名,加税于民,这样一来,自耕之小民反而不得不因为权贵官僚减租减息而更加愿意投献为佃佃仆。”

    而章诚这里则对郭天叙回答说:“因为这减租减息更利于小民投献,更利于田地兼并,所以,可以说这胡元皇帝压根就还是没打算损坏权贵官僚的利益。”

    冯国用跟着说道。

    章诚跟着说道。

    朱元璋说着就眉开眼笑起来:“如此看来,他胡元皇帝真要想收天下民心,不应该只是跟着我们义军屁股后面,做些小恩小惠的事,而是应该直接抄分达官贵族的田,削减自己的宫廷开支,把天下官田和民田都清丈明白!”

    “如果一个皇帝,惠民都要跟着义军屁股后面,还扭扭捏捏的,那天下百姓供奉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意义?”

    “上位,如章先生所言,我们义军毕竟还没得天下,所以只能减租减息,但胡元皇帝现在依旧还是坐拥天下的,却只跟在我们义军后面步步改进,关键是还抠抠搜搜地改进,这样子是不能有奇效的,只会累民。”

    朱元璋颔首:“是啊,即便不减租减息,小民都更愿意投献大户,而寻求庇护,以避免被官吏盘剥,何况减租减息呢,所以,如章先生所言,减租减息若不伴随着清丈田亩和调整税率,只会更加利于兼并。”

    “正是,我们义军减租减息,还得伴随着清丈田亩以及调整税政的政策,既要减轻佃农的负担,还要同时减轻自耕小民的负担,防止因为减租减息导致自耕小民投献大户,而使得减租减息后,整个义军的税粮也跟着减少。”

    “何况,胡元皇帝本就对达官贵族管控宽松,所以,只怕减租减息没多少人积极响应,反而借机加税剥削未投献大户的自耕小民可能性更大。”

    朱元璋也一脸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接着。

    章诚也蹙皱起眉头说:“所以,我们更应该担心的,还是江南的百姓会不会因此被屠戮迫害的更多,另外,已经在江南的义军处境是不是更加艰难,而他们会不会在这种更加艰难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应对,这对文正他们而言,是个考验,但无论如何,结局都会趋向彼此斗争会更激烈更残酷!”

    正如章诚等所言,元顺帝的“减租减息”诏书,在颁布后,最高兴的还是权贵官僚,其次则是还愿意相信朝廷的百姓。

    

    朵儿只在收到此诏后就非常高兴,而望北而拜,且特地将一干官绅召集起来说:“吾皇欲惠民,愿诸位奉诏而行,让利于民。”

    “皇恩浩荡,我等岂会不愿?”

    曾任元廷枢密院佥事的江南大户石迪这时就笑着回了这么一句。

    “是啊,我们自当响应,以助朝廷早灭贼军。”

    “有吾皇这道恩旨,我们若是不从,不是成不忠不孝之人了吗?”

    许多江南官绅皆如此说了起来。

    朵儿只因而非常高兴。

    而这时,福寿则提议说:“右丞,卑下认为现在关键还是剿灭妖贼为紧,而剿灭妖贼,首在钱粮,我江南沿江精锐现在还是半饷,怎么抵挡贼军?”

    “所以,不如趁着减租减息,民众更得实惠之际,我们江南地方上暂时加税于民,想来百姓是理解朝廷的,何况,江南百姓本就富足,稍微多承担一厘半厘的税,也不算严重,无非是少吃一只鸡少宰一只鹅。”

    朵儿只颔首:“是啊,剿贼要紧,就这样办,你们酌情加税即可。”

    福寿拱手称是,心里大喜。

    于是,江南一带,接下来,减租减息成了官绅大户们自愿的事,而加税却成了必然的事。

    虽说有官绅士大夫因为还是希望元朝不亡,而配合地减租减息,但也因此,反而让更多小民来投献为奴。

    同时。

    虽说元廷江浙行中书省加税不多,但到了下面,管理税务的色目人和官吏则是把税加了许多倍,关键还直接往后又多收了十年。

    于是,许多百姓因此倾家荡产,不惜放弃田产,要么投献,要么成为流民。

    但因为倾家荡产的太多,许多官绅大户也不缺佃户奴婢,兼并的速度也赶不上倾家荡产的速度,所以,大部分都成为了流民,进而成为了流匪和盗贼。

    朵儿只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但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不可能选择去苦权贵官僚的方式来养军,所以,他只让福寿等干脆对城外的无地汉民直接屠戮剿杀,实行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凡是来历不明的人,当地大户组织起来的民兵可以直接先剿杀,事后再汇报官府。

    这样一来。

    江南的大量百姓反而元顺帝的那道诏书而死亡,人口锐减。

    不过,许多百姓也开始选择了投靠义军,毕竟义军再怎么说,不会因为他们是流民而杀他们。

    朱文正的镇江城因此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流民,几乎已到十万之数。

    甚至,朱文正部在因为朵儿只集结重兵来打镇江,而他不得不提前撤离时,这些百姓都扶老携幼地跟着他。

    “这么多百姓来投靠,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啊!”

    “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流动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