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当刘伯温被义军在报纸上点名后

第一百三十六章 当刘伯温被义军在报纸上点名后

    宋濂这么说后,章诚顿时大喜。

    他忙扶起了宋濂:“不愧是潜溪先生,果然深明大义!”

    但章诚还没有打算就此结束,而是对宋濂吩咐说:

    “潜溪先生还应该在写这篇文章时,再提问一下青田的刘伯温、龙泉的章三益(章溢)、丽水的叶琛(叶景渊)。”

    “让他们也对这缠足的事表个态,且表示,希望他们也能寄文章来《中华报》,批判缠足这种不仁不德的陋习,而正世风!”

    “这个……”

    宋濂犹豫起来,同时,心里怒火更大,却又不敢表现出来,只憋得脸通红。

    “章先生,你真是够了!”

    “你不能因为潜溪先生人忠厚老实,就这么欺负他!”

    朱元璋这时恰巧来了章诚这里,因听见章诚和宋濂说话,便在章诚不但要宋濂写文章批判缠足支持他的行为,还要宋濂邀请刘伯温等人表态时,忍不住开了口,且再次打起了忠厚牌,笑着责备起章诚来。

    宋濂就朝浙江的放心拱手作揖,而含泪道:

    “而如章先生所言,宋某身为朋友,自当避免他们一时太过于醉心治学,而忽略了此事,以至于被天下人误解,他们怕表态乃至也喜欢小脚,所以宋某自当讲朋友之义,于文章末尾邀请他们三人为此事表态,寄文章来《中华报》报社!”

    虽然朱元璋和章诚一起在这里捧着宋濂。

    宋濂哪里敢承认,自己的好友们,肯定想逃避这缠足该不该禁的事,肯定也不敢承认自己也是喜欢小脚,也就只得再次咬牙道:

    “如章先生所料,他们的确亦非无德无义之辈,皆为本乡名士君子也!”

    “没准,人家的好友就是想躲避这事不表态呢,甚至也喜欢小脚呢!”

    不过,宋濂还是写了文章,而且文章也的确写的极好,旁征博引,论据充足,论点明细,关键还读之朗朗上口,又没有故意堆砌辞藻和修饰。

    说着。

    朱元璋嘴上说着,却悄悄的朝章诚竖起大拇指来。

    “你这样逼人家,不是难为人家吗?”

    朱元璋也跟着道:“是啊!不只是忠厚有义,还明晓大势,不然也不会入义军,天下大儒中,能及潜溪先生这般义理皆明还有胆有识的人少啊!”

    章诚道:“上位,你这就不知道了,我早知道潜溪先生和刘伯温他们是私交甚笃的好友,而正因为我也知道潜溪先生是忠厚君子,自然也是不会坐视自己的好友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表态的,毕竟这是关于士林声誉与圣人教义是否得到维护的大事,是士林之人都不应逃避的事,我想潜溪先生作为忠厚之人,也是不会愿意看见自己好友在这件事上畏首畏尾的。”

    章诚看后很是满意,把文章也给了朱元璋:

    章诚听后向宋濂拱手道:“如上位所言,潜溪先生果然是忠厚有义之人!”

    “但平时,他们只因醉心于治学而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天下物议起了此事,他们自然不会视而不见的,只也会赞同丞相所为乃护礼之为。”

    “章先生,你这真是太欺负忠厚之人了!”

    章诚说后就笑着问起了宋濂。

    “伯温,三益,景渊,三位仁兄,我有罪,我对不起你们,宋某在此向你们作揖致歉!”

    “咱都看不下去了。”

    “对吧,潜溪先生?”

    朱元璋这里故意摇了摇头,表现出对章诚的行为很看不上的样子,道:

    但讪笑着的宋濂心里并不高兴,只在离开这里后,才忍不住把两个拳头捏紧,切齿道:

    “怎么这么欺负人啊!我就不该这么急着来参加义军!”

    “奇文共欣赏,上位也看看。”

    “好!咱也欣赏一下潜溪先生的大作!”

    朱元璋内心里对章诚让宋濂写文章为自己禁止缠足的事摇旗呐喊的行为是很赞赏与喜欢的,只是他没好意思在明面上表现出来,只把这份喜悦,表现在了对宋濂的好感上,也就跟章诚一起对宋濂张口闭口潜溪先生。

    宋濂则半是懊恼半是羞惭地在一旁表达着谦虚之言。

    尽管如此。

    朱元璋还是在看后大赞不已:“这文章一出,咱就是把缠足的灭族,只怕都有人能理解咱了!”

    且说,《中华报》自从出现后,就难免会被外界所知道。

    再加上,章诚改进了印刷工艺,让义军的印刷术进入到了铅字时代,所以《中华报》的印刷量也大幅度增加。

    许多元廷官员和当今的士大夫都开始让人在暗地里买或者抄《中华报》回来阅读。

    这也使得《中华报》的销量一直在走高,要不是宣教需要,在大量免费送给各大读报班,都快实现盈利,而不需要行中书省财政公款补贴了。

    刘伯温也不例外。

    因为他本就不是迂腐之人,不会因为这《中华报》是义军办的,就不看。

    所以,刘伯温现在几乎也在让人悄悄从滁州给他寄《中华报》。

    现在刘伯温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看《中华报》和元廷的《邸报》。

    这天。

    青田一带,春雨绵绵。

    刘伯温便没有出门,在嘱咐自己长子刘琏务必要记得把自己答应丞相脱脱重新出山为官的回信寄出去后,就只看起《中华报》来。

    但不久后。

    他就看见了宋濂登载在《中华报》上的文章,也豁然看见宋濂在文章末尾邀请自己为此事表态写文章的醒目字眼。

    “岂有此理!”

    

    刘伯温看到后,整个人直接当场手指微颤,且当即把报纸摔在了地上,似乎不想相信这是真的。

    一直跟在刘伯温身边学习的刘伯温长子刘琏,正在写文章时,就因为看见了这一幕,而不禁起身问道:“父亲,这是怎么了?”

    “为父被自己的朋友给出卖了!”

    刘伯温有些委屈地说道。

    刘琏心里不由得一紧,忙问:“父亲被哪位朋友出卖了?”

    “宋潜溪!”

    刘伯温回了一句。

    随后。

    他就一脸愠怒地看向了远方的黛色青田山,眉头紧皱。

    刘琏听后很是不敢相信:“宋世伯怎么会出卖父亲,父亲不是说,他是忠厚之友,虽有大志,但不会卖友求荣吗?”

    “为父是说过他忠厚,但为父也说过他亦有精明胆薄之处!”

    刘伯温看向刘琏切齿说了起来,并不由得把袖子一挥,且也因他自己刚才那么一说,而似乎明白了过来,忙点首道:

    “是啊!我还不了解他宋潜溪吗,他不会做这样的事,也没胆做这样的事!他这样做,肯定是有人相逼!”

    “有人相逼?”

    “谁逼的?”

    刘琏忙问道。

    刘伯温没有回答刘琏的问,只还沉浸在自己的震惊中,而叹道:“此人真可怕啊!”

    “可怕?”

    刘琏听后更加不解:“孩儿不明白?”

    “你用脑子想想!”

    “一个能于千里之外,通过你宋世伯,操纵得你父亲进退不得的人,能不可怕吗?!”

    刘伯温语气严厉的说后,就问起刘琏来。

    刘琏知道自己父亲现在情绪不好,也就不敢再问,只回道:“是!”

    但同时,刘琏心里也对自己父亲口中的人起了好奇心。

    “这个人就是章诚!”

    “不久前打下集庆,现在又让郭子兴留下的义军没有分崩离析的那个传闻中颇得庶民心的章先生!”

    刘伯温倒是怕自己儿子不理解,而主动说了起来。

    “章诚?”

    刘琏听后默默念了一句。

    而刘伯温这里则又吩咐道:“你立即去把我准备让你寄出去的那封给丞相,准备答应重新出仕元廷的回信烧了!”

    “烧了?”

    刘琏颇为惊愕。

    刘伯温道:“不烧还能怎么办?!人家现在能通过这报纸要求为父对缠足的事表态,明日就能要求为父对华夷的态度,一旦为父重新入仕元廷,就会说为父心里没有华夏,只顾儒家名节,没有华夏之义,是汉家之贼!”

    “现在,为父既要担心去参加义军,会不会被元廷除掉的问题,也要担心去元廷入仕,也被义军除掉乃至被其整的声名狼藉的问题。”

    “总之,为父现在我是进退不得!被这个章诚用这一篇文章给锁在了青田山!”

    “你说此人能不可怕吗?”

    刘伯温说着就问起刘琏来。

    刘琏听后也不禁面带敬畏之色:“是挺可怕的,关键还用的都是阳谋!”

    “是啊!”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道:“为父昔日是真的小瞧了此人。”

    刘琏这时说道:“可父亲,我们不回信,怎么向丞相解释您不去做官?”

    “你把这份报纸寄给丞相,丞相看后会明白也会理解为父的。”

    刘伯温把《中华报》递给了刘琏。

    “是!”

    而刘伯温这里则又吩咐说:“告诉家里人,没有缠足的女眷都要缠足!现在青田还是在元廷的统治下,我们刘家又常被他们盯着,《中华报》越是主张什么,我们就越是要反着来,凡事当以保家业为重!”

    刘琏再次拱手称是。

    不久后。

    脱脱这里就收到了刘伯温寄来的《中华报》。

    脱脱在看见这份报纸后顿时就拧起了眉头,而将这份报纸重重地拍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