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一百二十章 朱元璋见章诚,郭子兴被赠神书

第一百二十章 朱元璋见章诚,郭子兴被赠神书

    徐达则在这时对郭子兴道:“大帅,现在公子还在孙大帅兵的手里,我们还是赶紧请孙大帅出去下令放了公子吧。”

    李梦庚从旁也跟着说道:“是啊,大帅,朱公子要是真被孙大帅执了去,无论是被杀还是怎样,都对您损失不轻,毕竟现在二公子和舅爷还需要朱公子制衡啊!”

    郭子兴点首,且对孙德崖道:“老孙,你先离开,让你的人放了咱元璋!别真让他们女干计得逞,要是他们害了元璋,咱不可能再放你轻松离开。”

    “元璋是个仗义的人,咱怎么会让他坏在歹人手里!”

    孙德崖颔首,且真的就在接下来策马离开了和州城。

    但孙德崖的兵不愿意相信郭子兴和朱元璋就要放了他们,而不愿意放了朱元璋,最后还是徐达表示自己可以代替朱元璋做人质,这些孙德崖的兵才愿意放了朱元璋。

    因为这些孙德崖等人也知道,徐达对朱元璋而言很重要,何况,孙德崖这个大帅从旁劝说。

    只是这件事让张冕和宋朝用等倍感失望。

    李梦庚倒是松了一口气。

    而郭子兴则更加气闷,在朱元璋回来后就道:

    “今天咱险些中了女干人的计,让元璋你差点被他们借孙德崖的手害掉。”

    郭子兴颔首,随后笑道:“你明白就好。”

    “元璋自己是不会因此就觉得是父帅要借孙德崖的手除掉元璋的,因为元璋知道,父帅不是那么糊涂的人。”

    朱元璋说道。

    “父帅现在要养好身体,以免将来大业不能成!”

    “何况,如章先生所言,大地主大官僚出身的许多人,跟我们义军其实本就不是一条心。”

    “真正堪称圣人的书?”

    忽而。

    朱元璋道:“元璋不敢瞒父帅,元璋自己虽然知道这些人坏,但是之前倒是不愿意在父帅面前这样直接说他们,是因为元璋本一开始也只想让自己富贵,但受章先生影响,在让元璋看见许多真正堪称圣人的书后才明白了许多道理,更加笃定去做章先生所希望元璋做的那些事,即不仅仅是求自己一家富贵,也要求整个天下人都富贵,至少让他们都有通过正义方式获得富贵的机会,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后人将来还是沦落为饿殍。”

    郭子兴又忍不住切齿言道:“但是咱一想到身边有小人在变着法的破坏我义军的稳定,咱就气不过,他们让咱防着你和天叙也就罢了,关键还想让咱除掉你们,这就只能说是别有用心了!”

    朱元璋说后,郭子兴猛然一惊,怔在原地许久。

    接着。

    “他们即便暂时加入我们义军,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认为自己是在忍辱负重,会有机会就还是助胡元能够更好的消灭我们,毕竟在他们眼里,我们于礼法上的确是贼!”

    接着,郭子兴就笑着叹道:“还是你元璋明白,不像咱那两儿子,被那些劣绅腐儒堆里出来的文人挑唆得不听他老子的话了!”

    郭子兴就点首道:“你说的非常对!”

    朱元璋很想说,你自己做的一些糊涂事,其实就在主动破坏义军的稳定,但他没有直接说,而只继续安慰郭子兴说:

    郭子兴问了一句。

    “不然,一旦您争天下失败,让这天下还是为倒向他们的人所得,那这些小人还会在修史时,会特地将表现他们这些狗官劣绅反动的本因隐去,而只表现您是因为小肚鸡肠恨未能报复孙德崖成功而气愤难抑,那样就会让后人只觉得是父帅您心眼小,而不足为英雄,也让天下人觉得,郭氏的失败是因为您个人性格狭隘所导致的失败,而非是他们落后而反动导致了郭氏失败。”

    他希望郭子兴能少犯一些糊涂,而避免义军内讧加剧,使得他也不能在和州安心发展。

    “父帅不必为此动怒,小人素来难防,尤其是身边的小人。”

    “所以,他们打着为谁争权的名义,挑唆同意心思不正的一些义军兄弟做些坏义军大局的事,也不奇怪!”

    朱元璋点头:“章先生在父帅来之前给咱的。”

    所以,朱元璋决定给郭子兴透露一些关于章诚给他神书的事。

    “那你把章先生的书给咱,咱要好好看看。”

    郭子兴忙说道。

    “好!”

    朱元璋忙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将他早就抄录准备好赠给郭子兴看,且基本也是他愿意给郭子兴的书,给了郭子兴。

    “《各阶层分析》”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郭子兴在回滁州后就看起了这些书。

    刚开始看《各阶层分析》的时候,郭子兴还特别愤怒,道:

    “这个章先生怎么如此看低天下地主?”

    “地主怎么了,除了巧取豪夺的地主外,天下也有很多地主能广有良田是靠勤奋与诚实经营得到的,怎么能直接否定呢!”

    “譬如我郭氏,就非巧取豪夺而得了许多良田,再则,我郭氏租佃田地与无地之民,借贷谷种使乡民不误农时,难道有错吗?!”

    

    “这书真该烧掉!”

    “这个章先生,我看也不是完全可敬可佩之人,也有可恶的地方!写的一些话,让人恨不得宰了他!”

    郭子兴骂咧咧地说后,又还是因为这书里逻辑严密和内容深刻易懂,而继续看了起来,再看到书中关于分析为何地主阶层落后而又反动后,他就沉默了,没再大骂,只在看完后叹息说道:

    “原来这里面否定的不是具体的一个地主,而是地主阶层所代表的剥削方式,可天下人,有权有钱后,除了教育好儿孙,难道还有比置办田地更值得的方式吗?”

    “我们讲政治制度,确实有一些是制度,有一些则只能叫做事件或者法术。”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

    “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个恰好的节限。

    ……

    “所以唐宋兴起不能称为革命,只是人事变动,最多只能称之为是变法。”

    “可是元代之乱,就非革命不可了。”

    “它和汉唐宋不同。”

    “在元代,可以说一切***在蒙人和色目人,打倒蒙人和色目人,就是达到消灭某个族群在我汉家政治上的一种特权的目的。”

    “我们不能说汉代的一切***在刘家,唐代的一切***在李家。中国传统政治,自汉以来,很少有元这种一个少数族群之人的特权存在。”

    郭子兴接着在看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时,倒是更加叹息不已起来。

    俄然。

    郭子兴又陡然变色,将该书往案上一拍,看向李梦庚等文臣幕僚,而心道:“如此看来,这些人从未教咱如何立制度,而只教咱如何用法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不是让咱成就一代伟业,是让咱忘记眼下需要的是革元廷的命!”

    郭子兴在如此想后,就对参议李梦庚和知州张冕等吩咐说:“传令,对儒户免役以及设免税田之恩撤销,只开科举。”

    李梦庚和张冕等听后大惊,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拱手称是。

    “这是怎么回事?”

    “为何这郭子兴从和州回来后没几天就突然改变恩待我士子之初衷?”

    张冕甚至因此问起李梦庚来。

    李梦庚也很是失望地摇头搓脸道:“不知啊!”

    张冕对此只能叹气,而找到了宋朝用,说:

    “上次在和州,没有成功除掉朱元璋,只怕已经因此让大帅已经对我们这些身边的文臣幕僚见疑,也可能对你们这些身边的武将已经见疑,所以,眼下他才直接取消了恩免儒户的旨,只怕接下来,就要暗查出我们这些人的事来,就算他不查,那个朱元璋也帮他查,所以,当速速除之。”

    宋朝用颔首:“可要怎么除之呢?”

    “找到他身边服侍他的人,最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张冕回道。

    宋朝用听后点了点头。

    而郭子兴因为之前气闷太久而早已有病在身,所以,他在回滁州后没多久,就彻底疾病加重,而行动越发困难,只能依靠人扶着。

    郭子兴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强撑着写了一封遗书藏在怀里,而道:“速速请章先生让他们来,就说咱郭子兴想在走之前见他一面,还望他给咱一个机会,另外,让各地总兵都回来见咱最后一面。”

    张氏含着泪答应了下来。

    ……

    章诚这里没多久,就收到了来自滁州的使者,因而得知了郭子兴的请求。

    他倒是没想到郭子兴会想见他一面。

    一想到郭子兴对自己还算诚恳尊重,章诚也就没有拒绝,带着朱文正和宋濂等回了滁州。

    在章诚回滁州后不久,因得知郭子兴病重的朱元璋也回了滁州,且也恰好在南城门处相逢。

    正因得知自己父帅大渐而落落寡欢的朱元璋,在与章诚久别重逢时,就立在了马上,而不禁泪水模糊了双眼,咧开了嘴。

    他早已视章诚为唯一的先生,知己,以及朋友。

    再一想到,父帅郭子兴,在自己还没将其改变到,足可能得天下的地步,就要离开人世,而滁州等地义军的前途无疑只会更加迷茫。

    故而,在这时,喜忧参半的朱元璋也就没办法控制住自己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