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从迷雾里走出来 » 第一百〇七章 孩子王

第一百〇七章 孩子王

    在张叔和小四的吵闹中,方宏的住宿是有着落了,不过她也得了一个称呼叫“方四兄”。

    张小四依然还是张小四,虽然他后来自称张小五,也还是张小四。在张叔家住下后,他天天跟着方宏,要一起玩。

    “小鱼儿,我从姐姐变哥哥了,哦不,应该是从女儿变男身了,你会觉得奇怪吗?”方宏一个人在屋里的时候,耷拉着脑袋,对着一个手表一样的东西讲话。

    不过几天的时间,方宏也展现了与其他小孩不同的一面,他认识不同的野菜,会帮张叔的老婆杏娘搞出丰富的菜肴,张叔家的厨灶和寺庙一样简陋,方宏还画了一张图,建议张叔去搭建这样的灶台。

    原本张叔都是用石板烤肉,春天有肥大的田鼠,他在山上还能打到兔子。

    做了新的灶台后,变成了一个简易的烤炉,炉上能烤东西吃,还能搁置器具,把水煮开。

    跟他们这里传统灶台唯一不同的是,小了很多,很方便,还能按上竹把手,单手就能提取。

    甚至方宏说他看过《齐民要术》,“那你将来能做先生。”杏娘说着,私下里她也跟张叔说:“方宏是山神派来给吾家的吗?真是个好孩子。”

    方宏看她就像看自己的姑姑,眼神有那么几分像,只是更加柔和贤惠些。

    “方宏的世兄还没找着,我出去打听了,那附近道上也没看到什么车马。”张叔神色不明的说着。

    “二郎,让方宏留下来吧。”

    “吾看方宏的家世应该不错,他愿意吗?”

    “家世好又如何,外面乱成那样,有个安身之地就不错了。”

    “现如今已是武德三年,局势应该会好起来。”

    “他们今年还会来人吗?”

    “开元的时候来过,只是这两年未曾。”

    “墓都迁走了,估计不会来了。”

    虽然家人还未找上门来,方宏想要在福佑寺后山要一块地的愿望是实现了。

    张叔带人去看过,大师兄和小沙弥也去看过,那里是这一带山脉的最低处,远离树林有一块草坡,草坡底下有一口小水塘,草坡某些地方地势低缓,可以搭建房屋。

    方宏把几颗玉米种子埋进土里,又拿出番薯说:“这个叫番薯,种好了它能长出一大片。”

    等方宏种完之后,张叔很是认真的把这周围用竹子围了一圈,免得小动物来糟蹋。方宏还是住在张三的屋里,张叔的几个孩子除了小四,每人一间屋,一年后小四也会有一间。

    草坡上搭房子的地基给起了,方宏看了很满意,如果她能让人把那树搬来,就能花一些时间搭起一间木屋,只不过她得用美食诱惑别人,就看能不能得到更好的食材了。

    种子种下后,因为要保密,小沙弥会替方宏过来观望,师傅不在,他不用念经,即便师傅在,他也没抄过多少经书。

    方宏带着张大,张二和张三去水域抓鱼,虽然方宏个子小,但几乎成了孩子堆里的领头人,因为她懂的多。

    她很奇怪这里为什么不是一条溪,不是一条河,而是这样的一片水域之地。张大说道:“这里年年都要发大水,四面来的水都汇在这里。”

    那应该也是个湖泊什么的,但是水域的尽头却是原野,水里还长了不少杂草,也不是芦苇之类的。

    三个孩子也带方宏去村上看了看,他们所在的张家村往上走,在溪的对面还有一个村,在山脚下的宽阔地带,叫陈家村。

    陈家村再往上就没有人家了,山坡上有一片杏林子,杏林里有一条山道,直通上山顶,听张大讲,翻过山顶还有几个岭,山后面还有村庄。

    几个村之间,就靠这条山道连接。只有张大曾经跟着哥哥去走过亲戚,他有个姑母嫁在别村。

    对于这个哥哥,方宏还是有些不习惯,他也跟着小沙弥叫“张叔”。不过张叔是个实诚人,打猎也是一把好手,几乎每次上山都有收获。

    溪水原本从右侧山峰往下流,结果在杏林底下转了一个弯,拐向了左边,方宏忽然想起什么,她也举起手指在空中画着。

    “阿郎,你在干什么?”张大问道。

    “哦,某画的是S形。”

    “何为S形?”

    “S就是英文字母里的其中一个字母。”

    张大和张二面面相觑,他们都听不懂方宏老弟讲的话。

    “长安城里会来一些外族人,蓝眼睛高鼻子,黄头发,将来有机会见到他们,你们就能知道了,他们讲的话就是英语拼起来的。还能听到波斯语,朝鲜语。”

    将来等张大他们长大成人,有机会有实力去长安,自然能见此盛世。

    只不过张大三兄弟,除了懵还是懵,他们对方宏的敬佩之心愈甚,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懂的这么多,很有可能是世家少爷。

    阿郎是识字的,尽管识字不多,他看有些字还不如张大熟悉,但应该是见多识广的少爷。

    “听说吾祖上也是出自将军府。”张大说道。跟方宏的学问和见识相比,他家还是有点家底的。

    “那后来。。。”方宏疑惑。

    “后来曾祖父落难在此,不想再回原籍,就一直居住在此地。”

    在国家众多的时代,遇上个将军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家国灭亡,将军隐居了起来,也实属正常,张大他们也并不在意自己的身份,甚至都没怎么出过村,跑出这一带的地界。

    此处左右山脉各有一个村子,最靠里当属陈村,张村为外村,福佑寺外小径直到山脉口那一片则为寺口。

    村子和寺庙其实都建在一个山谷里面,形成了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在张大和方宏几人的央求下,张叔和几个村人给他们做了一个超大的斗笠,用料主要是竹子,中间有一个凹陷的兜,外沿一圈就像寻常的笠帽。

    张大撑着竹筏把斗笠放在水面上,除了张家二兄弟,参与的还有一些别的孩子,包括陈村的,小的孩子在岸边地里看着,而大一点有一点水性的则各自撑着筏子,支撑着斗笠边沿。

    两个半大孩子用竹竿在水里轻轻晃动。一会过后,水里的鱼便跃出水面,钻进笠帽中间的凹兜。

    用这样的方法,这些孩子成功的捕捉到不少鱼,网兜还是有准备的,用藤条编织出网眼,用竹子做柄,等鱼掉坑里了,再把它捞出来。

    一群孩子拎着鱼兴高采烈地的回家,张大对方宏更服气了。他问方宏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法子,方宏说了句,“鱼跃龙门。”

    接着他解释起来,“鱼感觉得到障碍物,很想跨过它,一冲动便掉到了坑里。”这是他的解释,不过张大听了也不太懂。

    这纯属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外加古人对经验的智慧提炼,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一句名言。

    对方宏来说她也只不过是做了项实验,来验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