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见闻辑 » 第二十二章 整编

第二十二章 整编

    没顾上吃饭,随便弄了几天干粮我就和朱贤政出发赶赴泗州了。

    朱贤政毕竟不是常年骑马的人,也是难为他和他胯下的马匹了,就这样一路赶路总算到了泗州城。

    而这次的城门门禁出入也变得便携起来,可见这兴平伯回到府上是不争的事实了。

    好在我六月间来过泗州城玩了几天,又亲眼看得是哪家府邸被充成了兴平伯府,所以没多耽误功夫。

    到了府前,很快朱贤政就把文书等等递交府上,在得知聚将议事这一事还没到规限的最后时间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更巧的是这位兴平伯高杰近日也不在府上,那倒是可以晚些时候再来拜访。

    毕竟都进的城了,干粮随时都能吃,香甜可否的饭菜可不可多得。

    说实在的,如果真要是出了事情触了霉头,我肯定就管自己先脚底抹油了。

    给朱贤政引见了一座我来过的酒楼后,我们就在二楼找了个靠着窗户的厢房落了座。

    我给朱贤政介绍起了我之前来泗州城几处好玩好吃的地方,而朱贤政望着窗外,意兴阑珊有一搭没一搭的应着话。

    我也探头望去,果然看到个兵丁用绳子绑着几个蓬头垢面的汉子从酒楼外走过。我只能叹息的说道:“没想到抓壮丁都抓到城里来了。”

    朱贤政长叹了一口气:“生民何辜啊。”

    我安慰他说:“你就别存这份心思了。按照道理,真要北伐了,你多流点血多卖点力,打出几个大胜仗来。也能让这样的事情少发生点。”

    朱贤政转过头来看着我:“你说咱们这次北伐能成吗?”

    面对一脸认真的朱贤政,我只能摇摇头说道:“悬!到今天朝廷也没有派发兵械火器和西洋炮,而且这样仓促出击,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还有咱们这位主将兴平伯,谁知道他是真的存了匡扶社稷的心思,还是只是想着趁火打劫?”

    朱贤政也是怅然:“我这几天心里一直想着这些,你说这兴平伯要只是个跋扈将军,也可以让我练两三年兵。结果居然真的要北伐,我是真的一点底都没有,你说要是也调令我们随同北伐...”

    我倒是给他这样的言论吓了一跳,连忙制止他说:“这种话可不能说给别人听,我说你这是怎么了?按李宗元那小子的话,你不是早就有想当总兵的心吗?”

    朱贤政摇了摇头:“我麾下的人马什么战力我心中有数,能收复失地自然是国家之幸;倘若有败,我怎么面对泗州子弟这些父老乡亲?”

    我只能装作很认真的和他说:“这些事都不提了,后面见到兴平伯。一定要把这个姓吴的书呆子给交出去发落,不然才是真的连累泗州子弟。”

    朱贤政难得点了点头,就着饭菜自然就不说这些败兴的话题了,朱贤政倒是好好给我介绍了下泗州各地的风土人情,聊了点荤话喝了点酒,慢慢上了兴头的朱贤政还是把话题拉回到了军国大事上:“其实高杰能出兵也是国家之幸。至少朝廷仍怀进取之心,我也有进取之意。如若朝廷一意偏安,我就算能圆了总兵的追求,又有什么用呢?”

    看着他的样子,我心中也踹踹。到现在我也根本没有想好我要怎么做,我其实已经不想再上战场了,何况是这么一个机会渺茫的情况。但越是这样,我越放心不下张老六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在战场上莫名其妙死的不明不白,我要是没去,会不会是另外一种遗憾呢?

    好在朱贤政也明白话题尴尬,在消磨了时间后。窗外传来了人马奔促和人群惊恐的声音,十有八九就是这个高杰已经回来了。

    于是我们在动乱平息之后再等了一小段光景,等到烈日当头照的时候就再去兴平伯府上拜谒了。

    在门房的引荐下,我们很快就到了正厅,正坐府上穿着短衣的男子,应该就是高杰了。

    还没等我细看,朱贤政就拜倒磕头,我也慌不择的拜了下去,喊道:“参见大帅。”

    传来了请起看座的答复后,朱贤政和我都站了起来,令我意外的是居然我也有个小座不用立侍在一旁。

    我这时仔细打量高杰,虽然是坐着,但是身材高大是掩不住的。他神情一副和颜悦色,而且面庞上逼人的英气让我不禁心生好感,很难让人相信这位就是屠杀扬州百姓的刽子手。

    简短的寒暄介绍了一下自己,很快就进入正题。朱贤政诚恳交代起自己的底细:“末将麾下本就只有三百人马,忝任游击后才多招募二三十人,而且末将不曾与张李二逆交战,营中马匹甚少...”

    高杰很快就制止了朱贤政的说话:“小朱将军不用和我说这些,我岂会不知?但是神州沉沦,正是我辈奋起之时。你用这些当籍口,不怕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吗?”

    我倒是讶然,没想到这高杰说话还附庸风雅,不似那大三粗的老丘八言语。

    朱贤政听完,忽的拜倒下去,搞得我也一阵心惊肉跳,也从小座上拜了下来。

    “我有肺腑之言相告!兵士欠饷经年,而督府也不曾分发兵马器械,亦未曾派粮发饷!大军贸然开进,百姓若慨然解囊还能解救一时,如若不肯,则无粮无饷,那岂不是自陷于绝地?何况即使大帅兵马甚众,一路北伐开拔,如无人接应,各地分兵把守城池,早晚会为贼邀击所破。稍有不慎,即功败垂成,便成武侯街亭之憾,还望大帅不可不察!”

    高杰长叹了一口气,走下来把朱贤政扶了起来。让我们两坐在位置上再别动弹,自己也坐回到座位上,眼中看向朱贤政也多了几分激励之意:“你很是不错,我也听门房说了,你今日一早就来找过我,想来你也知道我是午后才折返的泗州。那你可知我这几天去哪了么?”

    我不敢说俏皮话,朱贤政思索再三答道:“想必是和督师相商军国大事。”

    高杰摇了摇头:“我去了一趟泰兴府,朱一冯你知道么?”

    朱贤政点头:“福建的巡抚,相传他年幼甚贫,发奋读书中了进士。为官清廉爱民,在我们中都都颇有贤名。”

    高杰戏谑的说道:“我找这老儿助饷北伐,他执拗不肯,我就收了他名下万亩良田顺便缴了他府上四万两白银。”

    我倒是不知道这朱一冯是什么人物,看朱贤政那吃惊的表情,想来没准真是个名誉上的大清官。我大明朝的文官,大多半都是这样的,我是见怪不怪。

    高杰再叹气道:“时局艰难,朝廷中饷银器械、西洋火器不知何时到位,所以史阁部与我只能找各地乡绅助饷。他是文人楷模,士绅总要卖他一份面子。而我早顾不得自己这狼藉名声了,先筹集军饷以备北伐才是重中之重。”

    高杰和史可法重归于好的事情我们也有听闻,看他这份言语,似乎也是真心。看着朱贤政还在动摇的表情,我都替他着急,但是我是万万不能插嘴的。

    高杰又说:“小朱你不要过于忧虑,军械和西洋火器等一干辎重不到,我也不会贸然北伐。你今日能和我说这些足显你也有这份匡扶社稷的心思。”

    随后嘱托下人把李本深喊过来。

    朱贤政也缓过了神,看他那表情,我真担心他会劝高杰不要抓壮丁以补充军士。

    随着被传的李本深到了正厅,高杰一指李本深,然后指向朱贤政,说道:“本深,这位是朱贤政朱游击,我有意让他入你麾下,领我标前探营的先锋营,你看如何?”

    李本深一口答应,朱贤政深吸了一口气也高喊作答:“敢不授命?”

    我又惊又喜,一时间多个想法在脑内转悠,一直到临辞别之时我都还在神游天外,然后看到朱贤政已经在作揖时猛然惊醒,连忙拉过他说出了吴尔埙的名字。

    他这时也恍然,连忙作态和高杰密语。高杰得知后倒是露出一副古怪神情,让朱贤政把这个人送到督师府上去。

    ---

    史可程,字赤豹,史可法从弟,崇祯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京师陷,从逆。清兵入京,南逃。-《明季北略》

    或曰:杰兵入朱一冯府,启地三层,得藏金八十万而去。-计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