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殇与兴:汉末 » 第11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第11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独尊儒术的时期,忠孝治国的大汉,张熠那般言语怎可当众说出?

    相悖于当时风气。

    但董胖似乎挺喜欢此时的风气的,手中有兵,心里不慌,可以选择性眼瞎嘛!

    一时功劳,跟长远来看,孰强孰弱?他却不瞎了。

    “不必焚之,这诏书是假的!”

    尹端,董卓一愣。刚刚口口声声说是真的,被中郎训斥一句,就又成假的了?

    “诏书是真的,其上述内容不一定是真的。”张晟幽幽说着。

    “听闻一月前窦陈二君便已使得些许宦官及其党羽入狱,并诛杀了一些人。使得宫城之内的宦官们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老将张奂点头,回师途中,便有士人对他提及此事。:“据老夫所知,中常侍管霸、苏康专制尚书省,已被诛杀。长乐尚书郑飒也已下狱。”

    “不错,据闻侍中刘瑜以星象有异,上书窦太后,言奸宦有碍贤臣良相,于国不利。意欲请太后刺下诏令诛宦而不得,大将军与太傅搜罗了几人贪赃枉法之证,便将他等诛之。”

    张昶说完,看向张熠,眼神带着些疑惑。

    “我于华阴买地时的听得一二,并不清楚事情经过。”

    张熠只好勉强解释。

    也没全是谎话,确实不清楚经过,具体死了什么人,连侍中刘瑜他都不认识,是不是又一个皇室宗亲?

    他只记得在辛亥政变之前,便有人建议窦武他们不要顾及什么君臣纲常,宦官直接抓了便杀就是了。

    何必去顾及女儿窦太后?何须等待窦太后的手令?

    可是这种僭越之行,是有前车之鉴的。窦武不得不慎重。

    “便当收杀,何复考为!”与“直接带兵闯宫,诛杀宦官”这样的事,许多士人仅限于自己YY一下,最多怂恿别人,真正轮到自己上场时就......

    哦,他们张弛有度,根本就不会给自己上场的机会。

    除了某些人。

    “驴急蹶蹄,兔急咬人,莫非宦官蒙骗天子,胁迫太后?故此封禁宫城?”

    某胖想起此前张熠说的“宫城之内......风声鹤唳”,瞪着眼珠子,惊呼。

    “宦官岂有这般胆量?”

    尹端不信,因不屑。同僚啊,你可真敢猜啊!你也真看得起他...…

    “若非如此,为何这洛阳士人不得出?若真是大将军等作乱,那等苟且士人怎不会为求自保,落井下石?宦官亦是乐得见此,岂会不由士人出城?”

    董卓斥声反驳。

    尹端还想争辩一二,只是在看到张熠看着董卓的眼神时,愣了下。

    “还得是你啊!董胖。”

    ......

    “若真是如此,我等当如何为之?”

    董卓,尹端同时开口,看向这两三年带他们履立战功的中郎。

    如董卓之前所想,封闭军营,便不太好了,见死不救?

    甚至他们有些许兴奋,若真是宦官胁迫太后,正是力挽天倾之机,错过了更是可惜。

    “等洛阳在派使者前来,再做计议。”

    张奂大手一挥,做出决定。

    帐内众人明白其中意思。

    等,等着看那使臣,是人是鬼。

    “父亲,孩儿以为不论使臣是否前来,都不如我等此时出营,前往城北。”

    张熠拱手说道。

    张昶眼神微动,将心中猜测说出:“阿弟是说我等领军前去,伺机而动?”

    “可行!”

    董胖对这提议颇感兴趣。

    “小儿之见,一旦出兵,坐视二者成败,只会使得两方都不得好,想必使者也快到了,见后再说。”

    张奂一脸不容置疑。

    张昶,董卓几人又看了看张熠,表示好像张奂说的也对,更为稳妥。

    “汝等先散了吧,约束好部下。”

    “喏!”

    张熠也不说话了,随着他们出了帐。

    我也没说让你当前头草啊!你们是不是误会啥了?

    当墙头草观望,不论最后谁赢了,肯定之后要找机会弄你。

    古时以十天干配以十二地支来纪年纪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若是直接天干×地支,一周期当为一百二十之数。而实际上甲子之后为乙丑,而非甲丑。

    由是,自甲子至葵亥,其后便又轮至甲与子的组合。故一周期为六十之数,也称一甲子。

    张熠可由184年推算168年为己酉年,但却毫无助益。

    因为此时年份多以帝王年号为计。便是普通百姓也以建宁元年称今年的年份。

    这般习惯,原自春秋,也源自孔夫子的《春秋》。

    又因知识所限,无法推算具体日期。

    故,虽知有九月辛亥日政变这一事件,却无法判定具体时间。

    还有就是,张家并没有因为这一天,受到什么损失,甚至张奂还因此被升官封侯了。

    只是张奂得知真相,心怀愧疚,辞受侯位。

    所以,此前张熠对于今日之变未太在意。

    我又非是那救世主……

    况且,我有那本事么?

    诚然,强汉之亡,亡于每个农耕社会的封建王朝都难以步出历史怪圈,亡于土地兼并。

    但每个隐藏冲突的爆发确是需要导火索。

    如一战爆发的根源在于欧洲各国对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资源分配不满。

    触发的导火索便是发生于萨拉热窝的裴迪南遇刺事件。

    秦末汉初,土地得以重新分配。此时两汉历经近四百年。

    无可避免的出现了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再难以大量兼并土地的场景。

    于是,流民与豪强的矛盾,豪强与世家的矛盾,世家与世家的矛盾逐渐凸显。

    即便没有黄巾之乱(土),迟早也会有黑巾之乱(水),绿巾之乱(木)……

    煌煌大汉,入了秋!

    此时的东汉若是垂垂老矣,病入膏肓的老者,使其倒下的导火索之一,便是“党锢事件”。

    因为宦官短视,混乱朝政。许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

    有些士人官员,忙于与宦官争权,无意于国事。毕竟他是人,非是机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党锢迫害士人无数,便相当于病入膏肓的老者直接放弃治疗,促进了民间矛盾的爆发。

    九月辛亥政变前后,是党人搬搬倒宦官的最佳时机,可惜历史上党人错过了次机会,并且随后引发了第二次,波及范围更广的党锢。

    东汉这位老人的拐杖化为齑粉,只待一阵风,便可将其吹倒。

    历史上,此次事件虽未直接危及张家安全,但加速进程的国殇,又有何人能够幸免?

    如,老将张奂终是为宦官蒙骗,从了诏令,使得一些士人心存怨怼,为张家埋下了一颗雷。

    或许,张猛便是那个从雷边上经过的人。

    【额外放送:

    年号鼻祖《春秋经》节选

    (鲁)襄公四年,襄公与异母妹文姜私通乱伦,使公子彭生杀绿帽男鲁国国君。

    (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后庄公通崔子妻棠姜,崔杼弑其君。

    齐国国君:这“姜”真辣!

    文松:刺激!

    孔夫子:齐国没有我不行,从上而下不知仁礼忠义。

    孔有德:老祖宗说的对,齐国快去把鲁国吞了,我带路,这事儿,我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