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殇与兴:汉末 » 第四章:古之斩马剑也

第四章:古之斩马剑也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所以这跟斩马剑有甚关系?张熠又望向张猛,眨巴眨巴。

    “斩马剑亦要在盾手之后,有骑兵落马,或困于阵中不得返身复冲之时,方能近前砍杀。”

    张猛细细说道,吐露的意思是骑兵入阵了,汉军都是一人一下,能碰到的绝不放过。

    所谓“一汉当五胡”乃指汉军凭借坚甲利兵的优势,近战之时,对阵身着皮甲的游牧兵马,如砍瓜切菜。

    那么,敌军到底是枪矛击杀还是环首刀或者斩马剑击杀的,战场之上并未留意。

    “不过,羌人曾毫无预兆地突袭雍营,父亲领亲卫率先往营门阻挡,那一战尸堆如丘。”

    张猛没有明言是斩马剑功劳,但也不否定,或许他觉得更应该是张奂身先士卒与亲卫营敢效死命的缘故。

    还有一点,军阵更为注重的是军士间的配合,而非少数人员装备的效用。

    “斩马剑不能阻骑兵冲锋么?”张熠双手横抓这带鞘近一米五的斩马剑,没由头说了一句军士耳中的外行话。

    “军士弓步挺枪以御骑兵,若刺中前排骑兵,需及时后退,后退不及,则连人带矛被顶飞。便是骑兵于阵前胶着,我军刺中敌军,亦微侧身的同时双臂后移。”

    张猛又指着那层层长矛:“矛阵之中,底层矛手,直接将矛杆杵地,也不稀奇。”

    “诚然斩马剑较环首刀长,亦可双手持握,只是抵御骑兵……”

    张猛取过斩马剑,下身弓步,上身前倾,双手握柄并前探,动作相当滑稽:“除非阿弟想让为兄被这剑柄冲破肚皮,届时腹中脏器流了一地……”

    “打住,阿弟岂会被汝此等言语吓住?”张昶出言道。

    张猛耸了耸肩,笑着将斩马剑递给张熠。

    张熠不由的接过,未多在意。

    也对,不论是斩马剑,还是陌刀都得在骑兵马匹没有冲锋之力时发挥效用。

    唐时有横刀,又有沿袭的斩马剑,本就是双手刀剑,为何还要配备效用几乎相同的“中短柄陌刀?”

    刃长三尺,柄长四尺,唐代一尺近31公分,如此般长柄兵器,才符合步兵对阵骑兵的逻辑。

    毕竟还是那最关键的一点——抗住第一波冲锋,才有机会去砍。

    况且,骑兵与步兵还有高度落差,有视野差,有武器挥砍的摆动距离。

    假设敌人在没有挡板的渣土车上,你选择用中短柄武器?还是用长柄?

    保持距离,站着砍?还是选择贴近之后仰着脖子砍?

    但根据某音专家推断出的图纸,陌刀铁质部分的刃加舌没有那么长啊?

    张熠突然自拍脑门,引得两位兄长看得愣神。

    铍,短剑配长柄。

    其一,并不是多长的剑舌配多长的柄。

    其二,只因短柄长柄之别,它便另有名称。

    那么,“盖古之斩马剑也”这句话中的“盖”字,就很有意思了。

    或许代表“可能”,一种推断。也或许代表“类似”。

    如此类似,另起名,为何?

    朝堂打造武器,总不能来一句——打造一把“盖斩马剑”吧!

    工匠哪里知道装长柄,还是短柄?

    直接说“陌刀”,你用的称心满意,敌人的脑袋也开心的像朵花,工匠的脖子也不至于搬家。

    “二位兄长,若是一种兵器如矛枪可刺击,又如环首刀可挥劈,还可结阵抵御,将其与矛相替换如何?”

    张昶看向军阵,不由边揪边捋颌下短须:“阿弟欲将斩马剑施以长柄之上?”

    随后又补刀:“或许可行,只是耗费不菲!”

    “阿弟可知为何汉军未装备铍?”张猛也明白其中关键,决意以实际情况来教导兄弟。

    “如铍那般,虽剑舌上有两孔用以施钉,结合处更是细绳缠绕,但铍刃长且厚,分量重,刺击自然可行,挥砍却极易损坏。”

    果真是说得容易做的难啊!都怪那“金口玉言”使得倒爷们不曾经手,后人也未曾的见。

    专家、学者,网友们众说纷纭。

    “若是柲装改套装呢?”

    “这倒是可行。”张猛点点头。

    张熠似有预感般,所以呢?但是?

    果真。

    “但若使汉军配长柄斩马剑,不若先将全军长矛换长枪。”

    张猛随手将自己的长枪插地,就竖在张熠眼前。

    矛、枪、铍相比,矛刃部更宽,更短,更薄。

    铍的刃厚且长,所以“铍者,剑刀装也”,装,不是说它装在长柄上,而是指短剑长柄装后容易误伤友军,开战之前有鞘封装,或需布包裹。

    枪,原指两头尖的圆木锥形枪。此时铁质枪的两头尖指枪刃与枪纂。当然也有枪没有配枪纂。

    后世枪矛常混淆,是因为矛经过加厚,加长,立体化发展;枪也由最初的锥枪衍化成各种形制的枪,如六棱双刃枪,使得枪矛极其相似。

    “那便作罢!”

    张熠叹了口气。

    攻与守,矛与盾,都是根据战场现有状况作出相应转变。陌刀的优劣,自是不必怀疑,但是此时的敌人,枪矛足以应对。

    人逢遇事,当明何物为先?何事可缓?

    大材小用反而未能充分展露大材的优势。

    如现世,有一十人工作室,选择配10台办公机?还是选择配一台139+4090?

    达者任性,兼济天下,人手4090。

    “无妨,阿弟若想要,为兄他日便寻铁匠为阿弟打造。”

    张昶看出幼弟心有不甘,出言劝慰一二。

    “兄长如此大方?”

    “嘁,一柄兵器罢了!”

    看不起谁呢?张昶一副不容置疑之态,随后问道:“阿弟难道不知为兄所擅书法与隶书有何不同乎?”

    “寻常之人作书,字字区别、笔画分离,为兄作书岂会吝惜那点笔墨?左右笔画,互相牵连,文字上下,行云流水。”

    张昶先是自我崇拜到陶醉,再睁开一只眼:二位弟弟,还不快来膜拜为兄?

    张熠与张猛四目相对,心情好生复杂:感情这草书秘诀就在于倆字——大气?

    那若是有一个小目标,不是该如诊单一般?

    “仲兄不是因长兄善书,而效之?”

    “凉州之时,仲兄每去请教书法,长兄便寻地躲藏,只为图个清净。”张猛也点点头。

    “休得胡言!兄长那书法尚不如我,待吾等去了雒阳,定要让大汉有识之士对兄长冠以‘张昶之兄张芝’的名号!”

    张昶心中相信,不论是在敦煌还是在武威,都只是因张芝更早出名而已。

    嗯,绝对就只是……而已!

    好吧!草书之祖与草书亚圣的纷争,我这小学渣旁观的资格都没有,不掺合。

    “既然兄长如此大方,又有视钱财如粪土的高尚,不如打造个五十一百把的如何?”

    张昶突然背向张熠蹦了一下,脸黑了下来,只是未朝着众人,随后憋出一句:

    “阿弟,为兄适才之言不过是看阿弟心有不甘,不愿阿弟就此受挫。”

    “我乃张公之子也,休伤得吾弟……”

    张猛一听,顿时开口:“此言何意?”

    张昶眉头一跳:“无事,无事,一把,就一把!”

    “其实兄长,可以卖字的,在凉州便有人重金求购,何况豪强世家遍地走的洛阳。”

    开玩笑,草书会比八分书差么?张熠翘眉,可惜张昶不予理会。

    张熠只好一脸坚定的盯着张昶不放。

    一把,必须要有,不可再改!

    这是我的执念,这是我的信仰,这是我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