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闵信行 » 十一章 培训上岗

十一章 培训上岗

    买来的“道士”没有经过培训不能用,再说也没有道观让他们当道士,闵信行将三十人带到自己的居住地暂时安置下来,命令“师父”端命道长调教弟子,端命道人有了徒弟就成为端命道长。

    道教分为二大派系:正一派和全真派,全真主要炼丹,终身不能结婚,不吃荤腥,而且住道观修行;正一主修符箓,可以结婚,也可以吃荤腥,不必住道观修行。端命道长是正一派传人,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洗漱后给弟子做饭,很简单的一大锅稀饭,稀饭烧好,配上咸菜,叫醒弟子们起床吃饭,然后带着他们修习正一派早课,咏念《正一威仪经》、《正一法文经》等经书。

    照顾三十人的吃喝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端命道长天不亮就爬起来干活,是乐此不疲,闵信行说过:“掌控饭勺子也就掌控人心。”\ufeff这些人以后都是要在到道观中生活,都是他的弟子,可要掌控好。闵信行是这伙人名誉上的大师兄,他也住在四合院里,清理一下个人卫生就出门吃早饭,他才不要吃大锅稀饭配咸菜。

    中午,众人的伙食是一大锅干饭配咸菜,闵信行带着“师父”去酒楼吃饭。端命道长喝酒吃肉填饱肚子,抱怨道:“好徒弟呀!我这几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干活,还要带着他们做早课,从早忙到晚累的腰酸背痛,你不是故意坑我吧!”\ufeff

    “烧三顿饭你就抱怨,和女人连天带夜鬼混也没见你喊累。”闵信行教训道。

    “不一样呀,你能不能找一个烧饭婆子过来帮忙,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端命道长恳求道。

    “知道了。”闵信行笑着同意“师父”的合理要求。

    穷人的生活充满劣根性,刚当上“道士”的穷人们不讲究卫生,随地吐痰和大小便,言语中脏话连篇。闵信行要改变他们不好的生活习性,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的好习惯。好习惯怎么能迅速养成,不给吃饭就行!对穷人来说:吃饭大于天,饿肚子体罚绝对立竿见影。

    闵信行叫来裁缝给名誉上的师弟们量体裁衣制作二套道士服(能换洗),同时请来一位长的很难看、年岁又大的妇人过来帮忙烧饭和洗衣服。之所以找很难看、年岁又大的妇人干活是防止“师父”饥不择食闹绯闻。有专人烧饭,闵信行提高了伙食标准,同时对三十名师弟管理更加严格,表现好的人可以吃肉,表现不好的人可以吃饱,表现太差的人将面临退回人伢子手里。他已经退回去十多个人了,三十人的队伍始人数终未变,中国从来不缺干活的人!

    为了铺垫自己的权力路,闵信行不惜舍身当假道士。端命道长是正统的正一教传人,如今被胁迫不得不同流合污的帮助欺世盗名,他对买来的三十名道士徒弟反复交代:大弟子已经大道初成,成就远在自己之上!当师父的大都不愿意自己还活着就被弟子超越,也不愿意亲口承认弟子比师父厉害,没法子!闵信行不是真道士,还拿捏着端命道长好色的短处,“师父”端命道长只要选择讨好他才能过上好日子,尊称大弟子显通真人(道法高深得道士尊称真人)。

    人性格不同,从事的行业也不同,通过一个月的观察,闵信行依照这些人的品行将人分成三小队,各有侧重的加强训练,第一小队是十八名面貌凶恶的护卫道士,加强他们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自觉性。第二小队是十名面容和善的道士,他们主要负责道观迎来客往,加强待人接物方面的训练,着重灌输服务至上的理念,培训他们微笑服务意识,自发的从内心给服务对象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微笑着面对客人刁难,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第三小队是邵文和邵武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孪生兄弟都是签了死契的人,闵信行掌握了两人的生杀大权,每天关在密室严格训练核心秘术。

    二个多月时间训练人,十一月份训练结束,建道观的日程提上来,闵信行准备花三千两银子建一所道观,名字叫端命道观,信仰全真教理念,但在哪里建道观呢?闵信行让“师父”端命道长去寻找适合建设道观的场所。

    \ufeff端命道人一直都有建一所道观的理想,困顿了大半生终于可以实现愿望,办起事来十分认真。他紧遵“大徒弟”教诲在北京周边村子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道观,地方不能离北京城太远,否则不容易吸引人气(新开张的小道观很难短时间有盛名);也不能太近,近了失去神秘感。周边还不能有别的道观,否则道观之间一定打架,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端命道人最后相中离北京城半天距离的蛤蟆村附近一处灌木丛生的小山,小山名叫癞头山。道观不是一朝一夕建好的,首先要去官府报批,然后去村里买地,最后才能动工兴建。报批手续很简单,一百两银子就可以了,在村里买地遇到困难。三十多岁的王贵村长竟然不卖地,两眼眯成一条缝,嚷道:“有佛祖保佑我们就行,不需要牛鼻子老道捉妖降魔。”

    闵信行转身离开蛤蟆村,端命道长喋喋不休道:“癞头山高不过十尺(三米),建道观很合适,王贵村长就是想要钱,他暗示过我只要贿赂他一百两银子就行。”

    “一两银子也不行,行贿弄来的地皮要是传扬出去是会影响道观声誉的,村民们要是知道了会闹事的。癞头山我也看中了,放心,王贵会乖乖的将癞头山便宜卖给我们建道观。”闵信行微笑道。

    “你有什么好办法逼其就范。”端命道长好奇问道,但闵信行没有告诉他。

    闵信行唤来邵文和邵武,让他俩去蛤蟆村打探村里情况,然后做了有针对性的部署,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扬名的机会。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的,闵信行在北京没有根基,确切的说没有人脉资源。他准备剑走偏锋博一把,要是失败了就远走天涯,安心躲在偏僻的小山村坐看明朝灭亡。

    闵信行找了一个捏面人的手艺人,和他说好十两银子的价格,要他帮忙捏一座立体画面的道观建筑。手艺人一年也不见得能挣到十两银子,接到活后立刻兴致勃勃的干起来。这才发现主家要求很高,平面图转为立体图很费事,面团软乎立不起来,里面还要包裹小木棍才能支撑起来,足足忙了三天才拿到银子。

    癞头山道观整体效果图展现出来,三千两银子建的道观不是大工程,先是清除癞头山杂草和灌木,接着修建一条上山路,依着癞头山地势建十间房子。房子的布局是两排,前排五间房子是三十名”道士“的住宿地,后排五间房子才是真正意义上道观。正屋是主殿,供奉三清神灵像,主屋左边二房间是接待贵客用房,右边二间屋子,一间是道观观主房间。另一间即是储物室,也是大师兄的歇脚地。

    端命道长两眼放光的看着面团立体展现图,依着山势捏的道观,他兴奋的抱着徒弟道:“太好了,我终于有自己的道观了。”

    人训练好了就等上岗,闵信行倒是没有急着将“道士”队伍拉出去,他手里可利用的资源少,人脉更少,务必做到万无一失!闵信行想到自己曾经的玩笑“结义兄弟”,相互间连酒肉朋友都算不上。会试结束后,闵信行忙于自己的出路,自然将他们忘记。如今寻求出路,他不由想起一位能利用上的“结义兄弟”苏士龙。苏士龙是南榜区考生,考的还不错,应该能进翰林院吧!闵信行不大清楚,他最多在翰林院待了二日时间。

    闵信行再次来到翰林院打探消息,吃惊的发现自己的临时检讨学士腰牌还管用,可见翰林院也是人浮于事的部门。他如愿的从门卫处得到确认:苏士龙进了翰林院,是临时的侍语学士(九品),比闵信行的临时检讨学士(七品)还不如。苏士龙混的很不好,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也没有结束贫困潦倒的生活,相反日子更加艰难,因为妻儿投奔过来。如今一家四口人租房居住在东区,家人们省吃俭用维持生计。

    闵信行没有在翰林院多停留,也没有和苏士龙见面,他得到想知道的消息就离开,没有惊扰任何人。

    \ufeff

    \ufeff

    \ufeff

    \ufeff

    \ufeff

    \ufeff

    \ufeff

    \uf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