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胡和老徐 » 十七、恶意

十七、恶意

    恶意

    之前当过一阵子的剧本杀DM,当时带的第一个本,名字叫做《恶意》。当时这个本,是个推理本,六个人的剧本。每个人其实都做出了一些违背纲常伦理,道德法律的事情,他们后来被关进一个类似于精神治疗中心的地方进行精神治疗。而对于治疗的检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挑战。

    于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都存在的一个时空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她对应了六个人的内心最能够激发阴暗面的特质。所以,在一个夜晚,由这六个人共同上演的一场谋杀分尸就开始了。有因为嫉妒那个人的动人的外貌而割下了她的面皮的,有因为那个女人酷似自己以前失去双腿的妻子的,于是将尸体砍掉了双腿,躺在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其实你要问这个剧本和东野圭吾的那本《恶意》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这六个人对那个女人的恶意和小说中那个设计谋杀小说家的“小说家”如出一辙,他们的行为都是源自内心对于他人深深的恶意,这种恶意或许来自于第一眼,或许长久相处之后的觉得看的不顺眼或者是碍事。但其实追本溯源,只是那个人的某个地方不符合你的预期。人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起码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正是后天的改变让我们学会去为别人着想。

    所以这种恶意,更多的是一种幼稚、自私的表现。但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现一个人的心性。打个比方来说,老胡他看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很顺眼,但是也仍然存在他对别人感到有恶意的情况。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对方对于老胡本身抱有恶意。如果换做之前的老胡,那个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看法的老胡是一定要改变别人对他的这种恶意的。他身上让我看到了比较多的佛性与理想浪漫主义色彩,纯粹,乐观。

    所以就会经常出现老胡为了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而忙的焦头烂额,到处吃力不讨好的情况。怎么说呢,我看起来是怪心疼的,毕竟我是不愿意干这种事情的人,但老胡貌似乐在其中,他觉得让一个本来对自己抱有鄙夷和恶意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印象改观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细想之下确实如此。只不过我更多的觉得这种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我是懒得去做的。毕竟老胡的那种精神上的丰盈并不在我的回报考虑范畴之内,我交友可能比较功利与现实,更多的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更讲究实效,而老胡则更注重于本心的那种感受。

    老胡和我都来了北师,他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人设,一个社交恐怖分子,“社恐”名副其实。我其实是懂他的。没有人比我更懂老胡,那种看似疯狂,实则疯狂的社交活动下是他内心憋屈的一种发泄。他习惯了对于别人笑脸相向,以前的他会向身边的人——家人发泄这种情绪,但现在他已经成长了,只能一个人消耗所有的负能量和恶意了。这种行为或多或少的就会逐渐演变成一种自虐似的离经叛道。他会寻求刺激来宣泄,比如说做一些平时的他不敢做的事情,说一些平时的他不敢说的话,什么不交作业啊,上课睡觉啊,晚上熬夜打游戏啊等等等,但随后便自食恶果,成绩不理想。最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过这个圈子他马上也应该就要跳出来了。他最近的行为已经要达到巅峰了,盛极必衰,只需要在这个时候稍微小小的推波助澜一下,这个圈子就很容易扭转过来。

    在和师兄师姐的交往中,老胡展现出了他的嘴炮本色,尤其他有一个看似不那么好的习惯,就是喜欢一句话分成很多次发送。所以大多数他在的群群员一般都开消息免打扰,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微信一直响来响去。所以在某一天,有一位师姐率先开团,正在水群的老胡被千夫所指(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脸皮一向薄的他退了群。从那以后说话便开始小心翼翼,夹起了尾巴,在群里面沉默寡言,生怕得罪了谁,惹得谁不快。老胡原来是学生会的,后来退了。对他造成伤害最大,现在虽然释怀但还是有些别扭的那位师姐在学生会的另外一个部门,虽然不是一个部门,但有时工作会有交接。老胡总感觉处处不自在,又要写那种公众号推文,这种东西一向是为老胡所唾弃的,他也就会打打一戳及破的机锋,写一写快意恩仇的江湖。想要模仿雪中和剑来的武侠,不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后不出意外的,老胡又半途而废了,退出了学生会。虽然这种行为很自私,很不负责任,但......最终他终究还是一个自我的人。终究还是没有做到那种完完全全的丢掉自我的人。

    关于恶意,他对于那位师姐,在那件事情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充满了恶意。不难理解,老胡对于这种事情的经历终究还是少了一点,所以当这种事情头一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种影响自然也会如常人第一次经历的那般,显得有些过大了。这种恶意或许本身并不是针对老胡,说难听一点。老胡可能只是出气筒,但当班主任找老胡谈心时温柔的言语当中对于师姐的错误的轻描淡写的掠过,老胡心中的委屈其实反而会更盛。在他的想法里,他觉得这样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他也知道不能以自己的道理去约束别人,那师姐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道理去约束老胡呢?是吧,一笔糊涂账。

    据老胡描述,这件事情老胡是没有和班主任讲的,是有人告诉班主任了,撇去是不是那位师姐咱们姑且先不论。或多或少,老胡本身的自身问题,貌似是存在的,因为确实他在有的时候说话会没大没小,但一般都是对那些他以为是混熟了的人。注意是他以为:高三刚考完高考之后,老胡和一个高中的姑娘聊天,最后两个人撕破了脸,当时老胡第一次被骂普信男,第一次被说言语轻佻。就......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了。

    生活还要继续。老胡依旧还是在走着他的路,只不过不是所有的人他都试图去改变,太累了,我和他像两个极端,我和他都在逐渐的走向这两个极端的中点,达到一个近似的平衡。

    世间诸事,过犹不及。

    简而言之,恶意此物,终究还是自己的内心在作祟。《恶意》书中的你对我越好我越恨你,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心理,一种对于别人行为自己强加的主观的误解。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主观罢了。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你对他有恶意,是因为他如何如何(比如比你长的帅)。他比你长得帅,所以你需要你对他有恶意作为一个理由,一种心理暗示去作为行为的心理诱因。这两者看似一样,细细思索之后,便知其中的可笑之处。

    恶意一情,起于本心,伤及本心,解于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