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胡和老徐 » 八、《文城》读后感

八、《文城》读后感

    兄弟们,集美们,各位看官老爷们,好久不见啊!(其实也就才两天)

    别以为我是去嗨皮取得,我这两天可是没有断更过的,只是跑去写我之前提过的《孤舟一禅》武侠小说了,处女作,各位看官大人多担待担待,别打脸,打的时候轻一点。

    其实,我是老胡,还是老徐,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是我和他的看世界的视角不同,描绘事情的语调不同,但本质,我和他关注的还是同一件事情,而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他在交流之后写出来的,每一篇都可谓是思维碰撞的产物,所以,有些看官觉得可能是同一个人两种心情乃至人格的外化。其实孰对孰错并不重要,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正如对于余华的《文城》,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余华,我不多介绍,我看他的书最早能追溯到初中,第一本看的是公认最经典的《活着》,后来也看过《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其实你问我他写的什么,我能大概给你回忆起来,但是你要是让我分析什么主旨啊,情感啊,我倒是犯难了。在我的内心,余华是能和诺言五五开的存在。(当然是我觉得啊,毕竟穷孩子没见过世面,大家多担待点)所以是他小说写的太高深了,我看不懂?其实恰恰相反,小说写的,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夹杂过多的主观的情感,以一个无情的旁观者的全知视角(有些可能不是),讲述这个故事。其实,完全不带有主观情感的叙述是不存在的,但余华的叙述却给我一种他真的就是在完完全全的叙述这个故事的错觉(感觉)。

    返璞归真,则终身不辱。我猜想啊,其实说不定一开始的时候,作家都会想着写点高深的东西,立意高远的东西,亦或是辞藻华丽,读起来让人如何如何惊叹不已的那种,大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感觉,但当其视野逐渐开阔,文学素养不断提升,或许内心会一直在思索一些很宏大的问题,文学是什么,文字的意义是什么,文章到底是什么?

    理科的尽头是神学,因为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终究还是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局限,我们不可能真正的成为上帝,有着全知的视角,所以一切无法解决的事情,最终人们终究要在内心给赋予一个合理的解释。打个比方来说,一个服从二项分布的事件,最后可能实际结果与数学期望相差过大,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会用偶然性来解释这一原因,但其实细细深究一下,偶然性又是由什么导致的呢,我们逐渐的深入,但貌似无论多么的深入,到了最后的感觉就是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加八分之一......的那种感觉,离真理永远都差那么令人绝望的一点。

    文学的尽头,或许就是返璞归真。我在上文提到的那些,真的是有意义的举措吗?对,当然是。但如果为了写出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为了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高大上一点,而生硬的说出一点大道理,那终究是落了下乘。我觉得你文章里面道理是可以有的,但是一定要是你自己本来就想说的。没有人说小说里面故事一定要多么精彩,但是我希望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出于本心,出于内心最原始的那种想法。

    言为心声,字为心画。

    聊了那么多虚的,我们来聊点实际的。《文城》当中的人物。

    文章的背景大概设定19世纪末期,清末民初的那段时间。

    林祥福,一个家境优渥的男人,父母走的早。一直单着(和我们俩一样),然后有一天遇上了阿强和小美,和小美在一起了,后来阿强走了,小妹偷了钱去找阿强(这俩人本来是夫妻),后来发现自己怀了林祥福的孩子,又回去替林祥福生下了孩子,又再次远走,和阿强一块回到了溪镇。而林祥福,带着自己家里的积蓄和自己的女儿,踏上了寻找小美的旅途。

    而线索,就是一句,过了长江再往南多少多少公里,还有小美和阿强的口音,以及阿强随口捏造的一个不知道在哪的地名“文城”,还有小美这个名字。

    林祥福走了很远,最后觉得溪镇是最像小美家乡的地方,最后决定在溪镇定居下来,和陈永良一家过上了短暂的幸福的生活。

    但幸福的生活却很快被那个动荡的时代的军阀和土匪打破,土匪绑架了顾益民,林祥福在和土匪交涉的时候被土匪残忍杀害,而他的挚友陈永良,最后完成了复仇,杀死了杀死林祥福的张一斧。

    最后林祥福的尸体,被自己忠厚的田大一家给接回了家乡,而在中途歇脚的时候,装有林祥福的棺材却恰巧路过了小美的坟墓。有人说这是一种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凄惨结局,其实在我看来,只是意难平的同时,能了却最深处的那一缕执念吧。

    文城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文城补当中,讲述了小美的凄惨的人生,从童养媳到和阿强出走,花天酒地之后借宿林祥福家,动了骗钱的心思,却也真真实实的动了情,其实在小美的身上那看见很多生活当中,人生当中的矛盾,其实小美想的太多,难割舍。就导致自己什么都想抓住,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从指缝当中滑落。

    小美最后的结局其实很凄惨,冻死在雪地里,但是是有意识地,(当然是我觉得的)可能只有这样,她才能摆脱日后的种种煎熬,能洗清自己对于林祥福的愧疚。

    小美的前半生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她没有经历更不幸的后半生。

    战争年代的生活,不容易。但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为了烘托在战争当中人性的光辉,林祥福对于寻找小美的执着,陈永良对于友谊的看重,顾益民对于承诺的坚持,田大一家的忠心耿耿,林百家和陈永良儿子美好却又难实现的爱情......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才是文城的真正所在。

    文城里,小美或许仍脚踏着织布机,在嘎吱嘎吱声中,在落日的余晖中,等着那个脚步声,走到她的房门前,她抬头,看见的是那个熟悉的面庞,她也能问心无愧地笑着对他说:

    “回来了?”

    只是,如同阿强所说的:“文城,没有人知道文成在哪里,也没有人真的能够到达文城。”

    其实生活或许有种种不幸,但总会有支撑着你活下去的美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