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亿元的游戏 » 第七章 第六个小时

第七章 第六个小时

    胡春明在拥挤的地铁上突然收到了信息,他设置的铃声是德国战车的彩铃,嘶哑的怒吼声不绝于耳,想关都抽不出手,他只好在地铁停靠站时准备挤下车。

    他拼命用手扒着前面人的肩膀,身体扭动穿过人群中的缝隙,不小心碰到了女士的哪个开关,一句“流氓”的骂声流出来,也不回头,终于跌出了车厢。

    手机里的信息提醒他,那个他寻找了半天的盘,被人激活了。

    就象一记耳光从空中降临,抽得他天旋地转。

    他原来只是想测试这种新盘的功能,潜伏进不同的公司,专门找管理严格的公司去招聘,当他成功地进入这家地产公司内网,并成功下载了资料后,盘却突然不见了。

    他只得再上网,找招募测试者的商家,又要了一个盘,才算完成任务,但没想到今天他丢掉的盘在召唤他。

    想到有人能破译他设下的密码,必定是一位同行天才。

    他镇定下来,打开盘发来的定位,找到了长安街边的这座楼。

    如果説一扇窗户代表一户人家,这座二十多层的高楼,至少里面有百十来户人家,而定位只定到了这座楼,説明盘的设计不够精准,还有缺陷。

    他打开电脑,查找到他在公司考出来的资料,很快找到了这座楼里,委托业主的人名与房间号,没多想,上楼就敲门。

    他心里想好的词就是:看到网上的资料,您的房子一直没有租出去,我想租您的房子。

    而屋里的汪寒山同样纠结,开不开门?看来胡同事知道他的盘在这个屋里,他是过来拿盘呢还是其它?

    他扭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决定花十分钟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幸好自己把盘收拾好。

    门打开时,胡同事呆了,他资料中的房东是个老人,而眼前的这位,仿佛依稀好像,看着眼熟。

    “您是房东张先生吗?”

    “不,我是替他看房子的小汪。”

    汪寒山假装不认识对面的人。

    “哦,这间房租出去了吗?我看网上资料还是待租状态。”

    他小心地试探。

    汪寒山不想浪费时间。

    “是胡春明吧。”

    对方吓一跳,只好承认。

    汪寒山把他让到茶桌前,请他倒了一杯水。

    胡同事一饮而尽,刚才挤地铁又跑得火急火撩,一口气喝干了水。

    “説吧,你肯定不是来租房子的。我叫汪寒山,正好分配到你座位,我们曾经擦肩而过,今天我也被开了,不巧师傅小仙女帮助我收拾时,拣到一个盘,误以为是我的,我也没看,带回来了。”

    他走到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了手机盒。

    胡同事长出一口气,确认了的确是他的盘。

    “你看了里面的资料?”

    他开门见山。

    “我也很奇怪,你是怎么把内网的资料弄下来的,而且还找到了我。”

    作为小白,汪寒山没想太多,他以为触发了盘里的哪个地方,才会很快招来主人。他想尽快打发走这位前同事。

    胡同事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设下的密码无人能破解,这肯定是同行里的高手,不过过招怎能轻易放过,好在他也被开了,想必不会告发自己,想到这点,他放心地问:

    “汪哥也是学计算机的?”

    “影视专业。”

    “那你怎么会激活这种根本就没有上市的量子新盘?”

    “从电影里得到启发。”

    汪寒山把他的思路讲了一遍,他知道不如实説,不会很快打发走这个人。

    看得出,胡春明的眼里闪着崇拜的光,这让汪寒山很享受,他想图灵在世,也不过是这种待遇吧。

    “你了解盘里的内容吗?”

    胡同事冷不盯地问。

    “我看了文件夹,以为是电视剧,想看剧就打开了,不过都是工作图表,没啥意思,你要是不找来,我还想找到你还回这个盘。”

    汪寒山敷衍。

    的确丢了一个盘,让胡同事陪了钱,但他拿不出二千块钱,只得又接了测试店家的另外几单,才免强过关,这个盘失而复得,他就能要回工钱。

    汪寒山却在想,如果发明者如此厉害,都有了跟踪系统,还能进入终端,那一定会知道得很多,于是他问:

    “既然你都能找到这,那怎么着丢在办公桌里都没能定位?你们是怎么做到资料的实时更新的?”

    显然对方没有听明白他的意思,回答:

    “虽然这个盘某些地方很超前,但也做不到联网就能实时更新,那样的技术非常复杂,需要......,这么説吧,这还是个测试盘,没激活是不能定位的。”

    説到一半他打住了,跟一个影视专业的人讲计算机,不在话语框架里。鄙视链还是有的。

    看来它和手机还是不一样。

    汪寒山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谈话已超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看到和自己一样,同样是穷困潦倒的人,或许可以利用他的技能,帮助自己在这一堆图表中,找到能在一个月实现的亿元项目,哪怕给他分点现金,也比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要强很多。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在他只找到一个,还是自己送上门的。

    想到这,他站起来,给小胡倒了杯水:

    “我有一个项目,要得特别急,朋友需要投资,想选择地产行业投资,资金为一个亿,但又规定不能投资地产,指纯地产类投资,就是买房再卖房这样的交易不允许,炒房不行,听明白了吗?限定在一个月内就能看到收益,我理解的就是地产盈利模式的创新,哪怕只盈利一分钱。”

    毕竟受过三个月的中介培训,小胡很快就理解了同事的项目:

    “就是建模,找到目前地产行业的新出路对吧?”

    “找到把存量变为增量的办法。”

    汪寒山的脑子里出现了这个词。这算是这份方案的中心词。

    “是这回事吧。”他回答。

    两个不同专业的前同事,联手合作,虽然专业不同,但共同点就是“穷。”

    穷则思变,何况目标在前。

    “可以建模试试。”胡同学跃跃欲试。

    “还没吃饭吧,我也没吃,先点快餐,解决肚子问题。”

    汪寒山的制片作风,不自然地就流露出来,仿佛面前坐着的是一位投他剧组的金主。

    他打开手机,点了唐宫家的一份牛腩饭套餐、一份河粉和熬夜的零食饮料。

    他隐瞒了自己已经吃过快餐。

    在送餐的间隙,汪寒山并不急于让小胡开展工作,而是让他先去洗个澡,清洁一下,仿佛是大战开场前沐浴更衣的仪式,他也把自己清洁一番,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么重大项目开工前,同样需要仪式感。

    “我们的框架从哪里开始先搭?”

    小胡问。

    汪寒山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又过去一个小时,他还有18个小时可以利用,接下来,每一分,每一秒,都象是子弹,一定要射中靶心。

    两个被单位扫地出门的人,开始了追梦旅途的搭档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