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浪荡少年千年剑 » 第六十二回 盐碱梆子

第六十二回 盐碱梆子

    (一)

    保东去商店买了一身崭新的衣服,对照戴桐城借给自己的衣服。

    他买了一件贵的。写了张纸条,“戴哥,谢谢。这件衣服还给你”,然后估计戴桐城要回家时,放在戴桐城的住所的门口。远远地,保东看了戴桐城进了楼宇门,才笑着离开了。

    戴桐城在门口,看见了衣服,拿出了纸条。他读着,阳光从楼道的小窗户上透过来……他觉得暖暖的。

    戴桐城与保东跳河救人的时候,很多市民用手机记录着,视频在各个平台火了起来。摩托车前,王双然力推戴桐城的视频,随后也在运河监控里面被发现,被工作人员放到了网上……“酒醉司机肇事,三青年见义勇为”的报道也在当地晚报刊登出来。

    王双然正要出院,听医生说那天救人的小伙子,叫保东的,又过来换药了。

    她飞出病房,在急诊的处置室遇到了刚换完药的保东。

    “谢谢你。”王双然握住保东的双手。

    保东脸红了,“正巧碰上的……”

    两个人就在急诊室的条椅上聊了起来。

    “你才是女英雄。”保东说,我看到了那天的视频,你是救人才被肇事摩托车拖下运河的。

    王双然说,你才是英雄,用头砸冰,“谢谢你,保东哥。”

    得知保东平常蹬三轮运货物为生,王双然说,“我们集团有两个大型的活动,布展搭架子你能做吗?”

    “能做。”保东说,戴桐城戴哥也给他介绍了布展搭架子的活儿,“可是跟你说的是一回事……”

    嗯嗯。应该是。王双然笑了。

    “以后,有这样的活儿,我替你留意着。”王双然接着说,“一会儿,我请你吃个简单的午饭,你不要推辞啊。”

    保东笑了。

    王双然把保东领到了谢奶奶的“爱心餐厅”。一进餐厅,谢奶奶喊了一声,“英雄来了——”

    王双然与保东一看,爱心餐厅的墙壁上挂着王双然、戴桐城、保东的救人的视频截图。截图上面写着几个红色的美术字:我们的榜样。餐厅的志愿者与吃饭的客人都站起身鼓掌,王双然与保东红着脸摆着手想退出去。谢奶奶连忙对大家说,“咱们个人忙个人的,让双然与保东静静地吃顿饭,好不好?”说着,她把王双然与保东安排在一个偏僻的角落。

    吃完饭,王双然与保东又来到那个惊心动魄的桥面。被肇事摩托车撞坏的栏杆已经换好。王双然与保东聊起了自己的家乡,江南的雾,江南的扇,江南的牛……保东跟王双然说起自己家乡的盐碱梆子,土得掉渣的词语演唱一个个古往今来的乡间故事……

    两个人越说越兴奋,都恨不得把对方带到自己的家乡看看。

    保东的手机响了,李花打来了电话……

    “公司忙,我学的东西太多,刚从网上看到你的消息。”李花说,“你伤得重不重?我这边太忙,大事小情太缠手,也不能去看看你……”

    没事的,你忙你的。保东挂了电话后,对王双然说,“一个老乡……”

    “女老乡?对你挺关心的呀。是不是对你有意思?”

    “也许吧。”保东说,“都过去了……她还哪能看再得上我?我们之间谈不到一块了……”

    王双然看着保东,眼睛直直的。

    保东唱了几句盐碱梆子:“说那个汉子哎得自重,不要把那个美人啊圈养在家中,该成木兰哎咱不能拦,把那个祝福哎藏在心中……”

    王双然听得痴了。

    (二)

    大鹏物流园资助的沧海文化春节布展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连着两天,王双然没有看到保东,就问保林王。

    “保东跟着大篷车演出呢——临近春节,盐碱梆子的演出多,人手不够,团长就三番五次给保东打电话。”保林王说,保东唱得是真好,早晚得跟着大篷车当演员。

    他去很远的地方演出吗?王双然问,保东还回来吗?

    那得看他的性子了。一哼哼上盐碱梆子,他性子野着了。保林王介绍说,“保东今天就在离咱们不远的一个村里演出——那个村叫小李辛庄。”他说,“盐碱梆子大篷车”的戏是从方圆几百里夫人盐碱地了里“长出来”的。大篷车满载着这样的戏,就给盐碱地里的老百姓看——家长里短、英雄末路、鬼怪狐仙……一谈起盐碱梆子,旁边一个装卸工就哼哼起来,“夕阳沿着盐汪子洒下金光,印照着一群群上下翻飞的鸟翅膀……”王双然听着鼓起掌。保林王说,“保东不在,他才敢唱,保东一亮嗓子,他哪还敢张嘴?!”那名装卸工连连称是。

    春节临近,“盐碱梆子大篷车”四处转。保林王继续介绍,前几年梆子剧团收入不行,保东需要挣钱,才拼蛮力挣,可他没有忘记盐碱梆子出发前,一有空就哼几句,翻来覆去细细打磨。有时,保东还翻开笔记本,写满了他听到的观众对盐碱梆子的评价和建议。

    “前些年条件艰苦,唱盐碱梆子的往往分散住在老乡家中过夜。”保林王说,“现在条件好了,演员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保东早就动心了!”

    王双然开车找到小李辛庄时,正是中午,保东与演员们正在大棚伙房里吃饭。看见王双然,保东竟然没有惊讶,还递给王双然两个包子,一肉的一素的,“那边有水,先洗洗手,顺手拿个碗来,有汤喝。”

    王双然就坐在保东对面吃了起来。

    保东介绍说,这个盐碱梆子剧团的历史很悠久,当初是由我们村的几位民间艺人发起的。还曾经“国营”过。剧团的团长是他表叔,60多岁了,在剧团里呆了40多年。保东从小跟表叔学艺,大年跟前就跟团演出……剧团现在有30多人,这些年,他们的大篷车从这个村庄转移到那个村庄——大篷车也从拖拉机换成了能带组合舞台的大卡车……不管走到哪里,锣鼓声响,慷慨激昂。

    在农村演出不容易。保东说,早些年他跟团挣得不如干建筑,更比不上进城蹬三轮送货。这些年,虽然待遇提高了,但好演员还是一个个跳槽,“不能眼瞅着黄了……”

    “好消息越来越多,上级专门派人来考察‘盐碱梆子大篷车’的演出效果,还派来了一家企业专门指导大篷车的改装方法。”保东说,“盐碱梆子大篷车”要成为“文化大篷车”了!他试着拿起笔写剧本。每次演出,只要不上场,他坐在观众中观察大家的反响,“我还想把谢奶奶搬上舞台呢,你看行不行?”保东说。

    好!王双然十分激动。

    盐碱梆子是这个地方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艺术形式,保东说,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都深受欢迎。但

    满足于仅仅演出传统剧目是不行的,还在不断根据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创排新剧,“和亲身见闻相结合,演的流畅,观众看了也亲切……”

    演出定在下午两点。1点10分,保东与演员们在后台开始收拾戏服、化妆。

    大幕拉开了。

    盐碱梆子的传统讽刺喜剧《墙头记》上演了——这是讲述兄弟二人不愿赡养父亲,后来又因贪财遭到惩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