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浪荡少年千年剑 » 第五十一回 猫贴饼子狗烧火

第五十一回 猫贴饼子狗烧火

    (一)

    听到徐杰轮的称赞,槐三妮脸生红云。

    “看够了吗?”槐三妮说,“到底是什么大餐?”

    徐杰轮听了槐三妮的话,忙收回目光,说,“大棚里请——”

    大棚里面别有洞天,暖意洋洋,蔬菜在小路的北侧,南侧是两个池塘,“这里面这么大,外面没看出来呢!”

    “这一个棚有4亩地呢。在外面的原野上看,房子也是个小墨点。”

    “真不错。”槐三妮看到,在大棚与小房间的连接处,有一个灶台,泥巴混着麦秸砌就,秫秸秆的锅盖……灶台是连着小房间的炕洞子的。

    徐杰轮先把槐三妮领到尽头的一片莲藕塘。

    藕塘随形就势,比旁边的池塘高出半米左右,残荷莲蓬立在塘内。“水清泥肥,莲藕胖长。”徐杰轮介绍,塘水前几日就已经放干,里面都是稀泥残水……从塘沿底部,徐杰轮拿了一把大掀开始挖,几锨过后,一棵藕芽冒出。

    “我去换上双高筒胶鞋。”徐杰伦说着坐在高堂旁边的枯树墩上。

    “还有吗?我也换上进田!一闻到土地的味道,我就兴奋。”

    “那边有一双女士的,是给我未来的女朋友准备的——槐姐,你先凑合着穿,看看合脚不?”

    顺着徐杰轮的目光看去,在大棚的北墙下的农具边,还有一个枯树墩,枯树墩下面有一双红色的高筒女士胶鞋。

    “谈着了?”槐三妮换上胶鞋,不大不小,量身定做的一样,“女孩是哪的?”

    “还没谈着呢。”徐杰轮说,“买这双鞋的时候,我就想,谁穿上它,谁就是我女朋友……”

    槐三妮的脸更红了,装作没有听见。

    一锨重一锨轻……摸摸软泥下边的莲藕走向……

    白花花的藕节也一点点露出来,一大联三节白藕!“里面还有一堆呢,这一根就够吃几天了!”徐杰轮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小刀,切下半截白莲藕头,放旁边的水桶里里洗一洗,再甩上几甩,递给了槐三妮。槐三妮咬一口,嚼咽下去,一股甘甜,妙不可言。

    “明年盛夏时节,大棚外的池塘里、河流里将是一塘青叶,清香徐来。”徐杰轮告诉槐三妮,在蓝天、白云、沃野的衬托下,这儿不就是世外桃源?!

    “就想在这个大棚里住一辈子?”

    “我女朋友想,我也不想。”徐杰轮说,我这几年在洗浴中心整地钱都用了这里——这里就是个试验基地,如果试验成功了,就去托管更多的土地,唤醒更多的村庄,“我已经考上了大学生村官,这个地方、这个大棚就会归弟弟管理了,他明年就不去南方打工了。”

    (二)

    “槐姐,提鱼篓……”

    徐杰轮一边把

    藕塘的塘沿封堵好,一边示意槐三妮去提鱼篓。

    槐三妮这才发现,

    藕塘的清水里小鱼儿往来迅疾,“这是小麦穗?”

    “是。小麦穗。这个季节吃上小麦穗,算不算大餐?”徐杰轮说,“我掌握了这种鱼的规律,计划大面积养殖呢。”

    槐三妮把鱼塘边的挂着浮子的鱼篓提上来,里面满是活蹦乱跳的麦穗鱼。

    我做饭!槐三妮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贴饼子熬小鱼!”

    徐杰轮竖起了大拇指,“英雄所见略同,熬小鱼的时候,再放上藕片。”

    槐三妮用清水在盆里反复洗了几遍,再把水沥净。徐杰轮把打好的鸡蛋液端过来,槐三妮把鸡蛋液滚在鱼身上,用手均匀搅拌,让鱼身上都粘满鸡蛋液。

    徐杰轮把灶火生着了,让火起微小的火苗,炙烤着锅底。

    “技术挺全面啊。”槐三妮望着徐杰轮的样子,打趣道。

    “就我与弟弟,我得多干些,不会就去问婶子大娘……”徐杰轮说。

    槐三妮不再说话,在锅里倒上油,然后鱼放到锅里煎着……

    “要是用沧海本地生产的‘鸡跳脚’小实棒子的面子粘在鱼身上,还会香!”

    “是呢,可是种子都难找了……”槐三妮把所有的鱼都煎好后,又重新在锅里倒上点油,再放葱段姜片、酱油盐醋,接着把藕片、煎好的鱼放进去,添足水……这时,徐杰轮开始大火猛烧,灶膛里的火势熊熊。咕嘟咕嘟后,槐三妮大叫,“改慢火!”徐杰轮连忙把多装进去的环保燃料块拿出几个,用小火慢慢烧着。

    “你还什么都会呢?”槐三妮说,“技术方面,有待提高。”

    “你是有妈妈教……”徐杰轮说,“我是满处问的。”

    槐三妮觉得眼睛里咸咸的。

    “和面子啊,愣着干嘛。”徐杰轮催促着。

    槐三妮答应着,把玉米面倒进盆里,用水和着——这种感觉,怎么就像自己的男人的说话语调?“柴米油盐酱醋茶”间,不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槐三妮在面盆里揉着搓着攥着,一会儿玉米面成了面泥。

    “别愣神了,换我的吧。”徐杰轮看着槐三妮慢吞吞的样子着急,洗了手就进了面子盆。槐三妮的手来不及退出,徐杰轮的手正好碰到她的手。两个人愣了一下。徐杰轮赶紧说,“你烧火,我贴饼子!”

    徐杰轮掀开锅盖,开始贴饼子。他看见灶膛的火一闪一闪地照着槐三妮的脸庞,心里温暖极了。

    “看啥呢,贴饼子!”

    徐杰轮把一块玉米面团崴出来,“槐姐,你真,你真好看!”

    “你贴不贴?”槐三妮笑着瞪他。

    徐杰轮把团成片状的玉米面,啪的一声拍在锅帮上,呲拉一声……

    “猫贴饼子狗烧火。”槐三妮想起这样一句俚语,笑着说了出来。

    贴完饼子,徐杰轮就坐在槐三妮旁边帮着她烧火……

    徐杰轮拿了把蒲扇轻轻扇风,又把环保燃料块慢慢向灶膛里推着。槐三妮觉得温馨,沉醉似的盯着锅盖上冒出了的热气,手也是往灶膛里推着环保燃料块。就这样,他俩的手又碰在了一起,这回,没有急急地松开……徐杰轮攥紧了槐三妮的手,嘴巴就贴到了槐三妮的脸上……

    渐渐的,鱼香、玉米面香弥漫开来……

    曾经不期而遇的两个年轻人,走过一段岁月,保留着某种天然的淳朴、纯洁友情。这种情谊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淡,而且在这个烟火的氛围下升华、凝聚。

    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生活,真实得让人感动,往往孕育着难以忘怀的欣喜。世事的艰辛、凶险与疲惫,加剧着这两个年轻人对平淡如水的怦然心动。两个人相聚,捡拾点点滴滴的温暖,抚慰疲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