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49章 朱祁镇的慌张

第49章 朱祁镇的慌张

    看着朱祁镇油盐不进的样子,杨善彻底怒了。

    他懒得再跟朱祁镇多费口舌,干脆从怀中取出纸张,就地研磨之后,走上前去,递给了朱祁镇。

    “太上皇,还是尽快写下来吧。”

    朱祁镇看着近在咫尺的纸张,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开口拒绝。

    他接过纸笔。

    而在看到朱祁镇准备写下锦衣卫名单时,杨善并没有后退,而是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

    “朕接下来要写的乃是大明的机密,又岂是你这个臣子能看到的,速速给朕退下去,离朕远点!”

    “臣要看着太上皇,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写完,而后派人前去核查,确认太上皇没有说谎才能离开。”杨善笑眯眯的说道。

    朱祁镇闻言顿时气急败坏,但是却毫无办法。

    不过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况,他没有丝毫拒绝的能力,毕竟现在的他没有丝毫的权力。

    有权力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若是没有权力,那就与大街上的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区别。

    朱祁镇皱着眉头,最先写下的就是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是当年宣宗皇帝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宣宗皇帝认为将来苗地必乱,而这个名字世代都在苗地调查,若有需要可以直接启用对方,来获取一些只有皇帝才能知道的事情。

    杨善看到这个名字后,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气。

    这个名字的主人,虽然从未见过,但是却听说过,只记得似乎是哪一年的进士,被宣宗皇帝点过名,而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竟然隶属于锦衣卫密探,隐藏在苗地之中。

    接下来朱祁镇又接连写了好几个名字。

    有的名字,杨善倒是听说过,然而更多的名字他闻所未闻。

    “太上皇,你确定这不是你胡乱瞎写的?”

    杨善的眼中带着质疑。

    “你个大逆不道的臣子,竟敢质疑天子?!”

    朱祁镇听到杨善的话语后,顿时气急败坏道:“朕虽然如今身处地牢,哪里也去不得,但朕依旧是大明的太上皇!宣宗皇帝临终前将大明江山交给朕,自然也把很多事情托付给了朕!又岂是见深那个小孩子知晓的?”

    “我儿见深被你们这些奸臣贼子扶持上位,并未经过朕托付大明江山,流程根本不合规,自然不知晓皇帝该掌握哪些臣子们不知晓的东西和秘密。”

    看着朱祁镇满脸鄙夷的样子,杨善非但没有尴尬,反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朱祁镇,一字一句道:“陛下是大明继承大统的天子,在位已有七年,在这七年里,大明朝堂平稳,百姓富饶,再无宦官奸臣作乱,更无荒唐君主祸乱神器。”

    “太上皇,请你记住,陛下才是大明真正的天子!”杨善抬起脚步向前,贴近朱祁镇,一字一句的大声说道:“而太上皇已经殡天!现如今整个大明都知晓,在太上皇下葬之日,陛下哭至昏厥!”

    听到这话的朱祁镇,顿时哑口无言,但还是支支吾吾道:“若非你们挟持我儿见深,朕又怎么可能在大明已经殡天。”

    朱祁镇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底气已然不足。

    说实话,他也非常矛盾。

    当初在京师城外,他的儿子朱见深公然怒骂他,让他非常生气。

    这些年在地牢里,他偶尔也会觉得当时的朱见深才两岁,怎么可能说出那一番话?

    肯定是朝堂上的奸臣贼子逼迫朱见深说的!

    “我儿见深,如今长多高了?”朱祁镇叹了口气,抬头问道。

    七年未见,也不知道朱见深过得如何?

    “陛下过得很好,已经开始亲政。”杨善想了想回应道。

    等到朱祁镇将名单上的名字写完,杨善也往后退了好几步。

    “自成化元年起,陛下便一直跟着三位老师学习,朝臣皆赞陛下英主之相。”杨善沉默一下,又开口说道:“而且,这些年的财政,也因为土木堡之变的缘故,在陛下的英明决策下,也逐渐恢复到正统十三年的财政水平。”

    朱祁镇听到之后,看向了杨善,眼神中带着怒意。

    “你,你这个奸臣贼子,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太上皇,臣说的都是实话。现在臣要去验证名单真伪了。”杨善说着,看了一眼身旁的将士,身旁的将士心领神会,差人出去告诉跟随杨善一同前来此地的锦衣卫,速速去进行调查。

    “朕又怎么可能骗你?!”

    他骨子里的那种执拗,又显现了出来。

    这该死的臣子,竟然连他这个太上皇都不相信了!

    还有他的儿子朱见深,哼,这些年从来没有看过他这个父皇,甚至连一封挂念的信都没有写过,真是不孝顺!

    “臣也是为了以防万一。”杨善冷声说道。

    听到杨善的话语后,朱祁镇又狠狠瞪他一眼,无奈的叹了口气:“我儿要这份名单做什么?”

    他是真的搞不懂。

    现如今的儿子才九岁,好吧,就算他开始亲政,大可以从小事情慢慢开始做起,为何一上来就找他索要苗地的锦衣卫密探名单?

    难道儿子就不明白,做事要以小见大的道理?

    “太上皇,臣可以提醒你一下,以后不会再有苗地了。”

    说着,杨善阴恻恻的看向了朱祁镇。

    朱祁镇满脸懵逼,好奇问道:“什么叫以后再有苗地了。”

    “说实话,臣也不知道。”

    朱祁镇顿时哑口无言,而后又抬头看了看杨善,他实在忍不住了,“皇帝让你做事,你却连皇帝最终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做臣子的?连最基本的领会圣意都不知道吗?”

    杨善沉默不语,只是盯着朱祁镇。

    朱祁镇被杨善盯得浑身不自在,臣子连皇帝的最终目的都领会不到,这不应该啊!

    可是当杨善说完接下来的一句话后,朱祁镇彻底变脸了。

    “陛下虽然年幼,但有自己的章法,往往做好了决定,便不允许臣子反对。”

    “臣此行奉陛下旨意,前来调查当初在正统年间苗地蒙能叛乱一事,只能猜测到会有很多人死。”

    “黎民百姓,朝堂官员,勋贵武将,甚至各地藩王,都有可能会因为牵扯到叛贼蒙能而死,满门抄斩,一个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