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45章 杨善的妙用

第45章 杨善的妙用

    杨善一说完,群臣即刻色变。

    这杨善,妥妥的佞臣啊!

    大家都是读书人,平日里都是要面子的,喜欢的多是抨击皇帝,针砭时弊的话语,才能体验出读书人的风骨,也能体现出读书人的水平。

    古今的官员们都喜欢这样做!

    你一个老家伙,被皇帝看中,一开始就这么舔,真的合适么?

    还说什么陛下神文圣武,文成武德,泽被苍生,乃我大明之福,万民之福的话……

    只怕是太监都说不出这种话吧!

    于谦的脸,当场就绿了!

    之前还在想着陛下挑中杨善这个能言善辩的人来做事,倒是挺好的,如今一看哪里是特么的能言善辩。

    分明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

    杨善将话说完之后,而后看着朱见深,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一向直抒胸臆,心里怎么想的,口中便怎么说。若是有人反对陛下,臣定与那人不死不休。”

    杨善说着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坐着的胡濙。

    而坐在凳子上的胡濙,心中苦笑不已,杨善这个样子,实在不适合接近陛下。

    等到时间长了,陛下肯定会被杨善这厮带坏的。

    反倒是朱见深看着杨善疯狂舔自己的样子,此刻心中也是感觉肉麻之极!

    如此恬不知耻,光明正大的吹捧竟然让他感觉有那么一丝丝受用。

    怪不得自古以来的皇帝,明明知道有些人是奸臣,却从来都不处理。

    读过书的人舔起来,着实有些让人心里飘飘然啊。

    看来,杨善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能言善辩。

    一是因为胡濙是次辅,而杨善想要更进一步,只能与胡濙对着干。

    二来,杨善确实能言善辩,虽然不知道当下是否对自己忠诚,但是目前看来,还是要继续用下去的。

    但是为了表示对太师胡濙的尊重,朱见深还是板起脸怒声道:“杨善你放肆!太师乃五朝元老,岂容你在此阴阳怪气!”

    杨善放下袖子,赶忙退后两步,接着激动道:“吾皇圣明啊!历代皇帝都恨不得给自己增光添彩,对自己的功绩大书特书,沉浸在臣子们的溜须拍马之中。”

    “唯有吾皇竟然时刻保持清醒,只愿接受批评,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陛下竟能时刻反省自身,无异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臣,实在是佩服的肝脑涂地!”

    闻言,胡濙的脸彻底黑了,就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朱见深:“……”

    可怕啊!可怕!

    杨善的这张嘴,真是突破了朕的想象力!

    “够了!不要再说了。”

    朱见深心中现在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只能淡淡道:“杨侍郎,朕知晓你的心意,但是胡太师也是为了国朝考虑,你与胡太师职务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今日,朕在朝堂上问你对苗地一事有何独到见解,就是想着你这些年为了朝政出了很大的力,所以想听听你的看法。”

    朝堂重臣们都知道陛下虽然年纪小,但是说话做事都很有章法,但是曹吉祥却不知道,心中为陛下的话语感到惊叹,然后悄悄抬头看了一眼朱见深。

    而恰逢此时,朱见深的眼神扫来,吓得曹吉祥心中直打鼓。

    陛下眼中带着冷意!

    曹吉祥不知道陛下为何眼中带着冷意,他也不敢问,老老实实待在角落里,听着朝堂重臣们商议国政。

    杨善清了清嗓子后说道:“启禀陛下,臣下朝之后便去内阁,查阅了建朝以来,我大明对苗地的政策,往往以安抚为主,结果每隔数年便有闹事捣乱,甚至就连当地土司都频频上奏朝廷索要银两。”

    “尤其是在正统年间,叛贼蒙能身为武冈岷王府郡王广通王朱徽煤的家僮,而后快速辗转各地,朝廷派兵清剿,结果越是清剿,蒙能手下的人越多。”

    “蒙能的背后,肯定有大量的人支撑,甚至臣怀疑,有位居高堂之人暗中帮助。”

    “陛下,此乃危害朝纲之事,只有彻底清查,让蒙能背后的人知晓谁才是大明的主人,将他们揪出来全部杀光,才能更好控制苗地,亦能更好的震慑苗地土司。”

    杨善大声说道。

    说完之后,还瞥了一眼于谦和朱勇。

    我这个下官,是坚定你们二位杀无赦的做法的,你们二位勋贵也赶紧向陛下请战吧。

    不过于谦和朱勇二人,看都没看杨善一眼,更没有立即奏禀陛下。

    这让杨善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家同朝为官,这么不给我面子的吗?

    朱见深听完之后,淡淡说道:“杨侍郎,你说的这些,和于太保说的差不多,但是朕依旧觉得不够。”

    “只是震慑苗地土司就够了吗?”

    “朕想解决苗地土司,你听懂了吗?”

    杨善听到朱见深的话语后,愣了愣,而后连忙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只是尚不成熟,还是先请朱太傅说说吧。”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杨善的心脏扑通扑通狂跳。

    怪不得陛下会在朝会上询问自己!

    陛下想要的不仅仅是苗地以后永不造反,而是借着苗地一事,解决掉苗地所有的土司,从而使得苗地与大明各地一样,直接接受朝廷的管辖,任由朝廷指派官员!

    更甚至,杨善都在怀疑,陛下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一念至此,他哪还敢说话啊,干脆先把这口锅甩到其他人的身上,听听其他人的建议再说。

    “太傅。”

    “老臣在。”

    “听完杨侍郎的建议后,你还有什么看法?”朱见深看向朱勇,淡淡问道。

    事实上,朱勇这些年除了给朱见深讲解军政之外,基本都不管事儿了,再加上朱勇已经是太傅了,已经升无可升了,肯定不愿意太过冒险。

    但是杨善不同,要不然也不会间接导致夺门之变发生。

    杨善这种人,能言善辩,要将他放到合适的位置给他找事情做,不让他有一刻歇息的时间。

    一旦让他歇息,他都要自己找事情做。

    所以,朱见深便要通过杨善,来达到朝堂上的意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