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41章 于谦,你好大的胆子!(求追读)

第41章 于谦,你好大的胆子!(求追读)

    对于秦朝强盛,后世的历史书上给出了很多解读。

    “是因为商鞅废掉了井田制,将土地分给了天下百姓,商鞅政策的核心在于以战养战,扼杀国内一切牟利的渠道,让国民只有通过耕战来获取功名利禄。如此,国民为了获取财富,就会变得好战,军队也就变成虎狼之师,战无不胜。这是必然兴起的原因,致使秦朝走向了战争体制国家。”

    朱见深眼神中流露出光彩,有些激动道:“秦国王室奋六世余烈,最终让秦朝一统天下,秦始皇雄才大略,设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堪称千古一帝,与汉武帝一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圣君。”

    于谦看着小皇帝满脸向往的样子,顿时眼前一黑。

    陛下你是怎么回事?!

    您可不能学秦皇和汉武两个暴君啊!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大新土木,新建阿房宫,长城,秦皇陵,不可谓是劳民伤财,为防止六国百姓造反律法严苛至残忍,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秦二世而亡。

    汉武帝穷兵黩武,闹民伤财,在位期间数十年南征北战不断,使天下十之存五,如若不是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西汉就亡国了,从汉武帝开始,西汉也就走向下坡路了。

    甚至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评价:“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陛下,您就算想找个榜样,也可以学学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这些人才是您该学习的榜样啊!

    勤政爱民、关心百姓、视民如子,才是真正的好皇帝啊!

    “既然陛下认为秦朝如此伟大,那为何赳赳老秦喜迎沛公,恐不为关中王呢?”

    他深吸口气,知道想要说服朱见深不是那么容易,想了想决定开门见山,干脆直接问道:“前朝大宋太师司马光更是直言汉武帝刘彻,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秦朝之所以灭亡,除了自身体制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天下人都希望它灭亡。”

    “六国遗民希望它灭亡,老秦人希望它灭亡,甚至连秦国高层都希望它灭亡,希望它继续存在的,恐怕除了王室外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秦始皇用牺牲一代人成就皇图霸业,却疏忽掉秦朝国家体制的本质是战争,战争掩盖了秦国的很多隐患。”

    “而必然失败是因为以战养战其实是转移大秦内部的矛盾,通过掠夺其他王朝的财富来换取自身的稳定,但由于自身并不能生产财富,所以一旦掠夺停止,没了经济来源,内部矛盾就会爆发,进而王朝崩溃。”

    “陛下,前朝覆灭缘由,不得不被后世铭记啊!”

    于谦说这番话,是在提醒他。

    你朱见深还是个年少不更事的小皇帝,虽然盲目崇拜秦始皇和汉武帝,但是如果秦始皇真如你口中所说是圣君,那么汉高祖刘邦为何被秦人喜迎进城呢?

    你朱见深想要学秦始皇和汉武帝,直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肯定会激起大明百姓造反,到时候人人得而诛之,最后在史书上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看着朱见深面若寒霜,于谦跪伏在地,朗声说道:“臣此言,只是想告诉陛下,您太急了!”

    “朕太急了?”

    “陛下,您年幼登基,想建立一番功业,证明给天下人看您的英明神武。臣作为太保辅政多年,见陛下如此,心中甚喜。”于谦再度说道:“但是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此计不成,必定动摇大明国本,致使大明动荡不安!”

    “陛下肯定也知道卫所制的缺陷。”

    “根据臣的猜测,陛下不是想重建卫所制,而是另有他意吧?”

    朱见深听到之后,满脸的不高兴。

    他知道于谦虽然在讨论秦始皇和汉武帝,但是却句句都在劝谏,心中有些恼怒,倒也没反驳。

    直到于谦戳穿自己的真实想法,朱见深彻底变了脸,大声怒斥道:“于谦,你好大的胆子!”

    论史就论史,你特么一个臣子戳穿我干什么?!

    瞧把你能耐的!

    “自成化元年起,陛下每次想做一件事情,就会故意将事情扩大化,抛出一个看似无理,而且令群臣无法接受的条件,群臣义愤填膺之时,陛下就会再度提出本就想做的事情,促使群臣退让,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谦脑袋磕在地上良久,才郑重的说道:“陛下肯定知晓卫所制的缺陷,再加上如今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自然想利用卫所制,来实现自己的真实意图。”

    “身为陛下的老师,臣有劝谏之责!”

    “陛下可将真实想法告知于臣,若是真的可行,那就让臣来做吧。”

    “若是成功,则天下臣民一心,使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若是无法成功,那就恳请陛下拨乱反正,将臣这个危害大明的奸臣,推到午门外斩首示众!”

    替皇帝背锅,本来就是一种政治游戏。

    皇帝永远都是圣明的,之所以做错了,完全是因为奸臣蛊惑。

    等到天下民怨沸起的时候,将奸臣砍了,便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而皇帝,依旧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于谦辅佐朱见深多年,早已摸清楚朱见深的脾气。

    虽然皇帝年纪小,但是皇帝想法很多。

    在短短几年间,大肆提拔新人,掌握京营。

    发展经济,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甚至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

    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作为陛下的三位老师之一,于谦是非常高兴且满意的。

    皇帝虽然年龄小,但是却展现出了一代明君该有的样子。

    但是在苗地设置军屯卫所一事,绝非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大明国本带来巨大的动荡。

    更何况,太祖高皇帝建立的卫所制,如今已经名存实亡。

    陛下肯定想借着这件事情,来完成他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