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17章 给朕拿下徐程,打入天牢

第17章 给朕拿下徐程,打入天牢

    此时的大同城内。

    英国公张辅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的尸横遍野,心下感慨不已。

    战争就是绞肉机。

    今日瓦剌的一场攻城战,不仅死了数千瓦剌士兵,更是死了不少明军,造成的代价太大,幸好城中粮草和军用机械准备充足,对战倒也不痛不痒。

    “还是要准备好瓦剌的下一波进攻,拖住大部分部队,为京师减轻压力。”朱寿来到了张辅的身边。

    英国公张辅皱了皱眉。

    “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老国公为何有这种想法?瓦剌想要进入大明,只有两种法子,一种是夺取宣府大同,另一种是选择绕路……”朱寿说着说着,脸色变的有些难看起来。

    “正是担心如此。”英国公张辅皱眉,对于瓦剌的下一步行动,他也有些摸不准。

    “应该不会吧?”朱寿脸色难看的说道:“他们又不知我大明内部各军事重镇的数量,盲目选择绕路有很大的风险。”

    “太上皇在他们的手中。”英国公张辅直接戳破了现实,“若是瓦剌选择绕路,拿下紫荆关,而后直取京师,到时候就麻烦了。”

    “那就只能出城阻拦了。实在阻拦不住,就只能指望于谦抵挡住瓦剌攻城,而后我们便可跟随在后包围也先,迫使也先投降。”朱寿开口道。

    英国公张辅神色严肃的摇了摇头道:“太过冒险。若是我们出城与瓦剌决战,胜了能让大明安然无忧。可若是败了,几十万边军全军覆没,独留下空虚的京师,到那时我们便是亡国之臣。”

    张辅思考问题比较全面,他看出了大明如今的艰苦局面,也看出了瓦剌如今的艰苦局面。

    现在的瓦剌要想摸清楚大明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等着大同城内的将士们全部出城,另一种就是通过太上皇朱祁镇。

    这是仅有的两种可能性。

    英国公张辅盯着城墙外面,久久沉默。

    一旁的朱寿再度开口道:“老国公,我们主动出击与瓦剌也先决战吧。”

    “现在我们手里有几十万兵马,还没到需要破釜沉舟的危险境地。”英国公张辅摇摇头道:“全线出击,固然能拖住瓦剌的大部分主力,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大明在关外的布局土崩瓦解,这个风险太大了。”

    “我等在这大同城内公然违抗太上皇,而今新皇帝既往不咎不说,还勉励我等这些武人安心打仗,于公于私,我觉得都要保住京师!可……可若是也先真的选择绕路突袭京师,那我等必定被满门抄斩!”朱寿急眼了。

    大明不仅有京师中坐镇的两岁皇帝,还有各路勤王大军呢。

    一旦京师出了事,各路勤王大军揭竿而起,无论谁笑到最后,他们这些镇守大同的勋贵武将们,还能有个好下场?

    “新皇帝岁数还小,对朝堂影响不大,现在老夫只能相信于谦。”

    张辅深吸口气:有于谦在京师,我们“派遣斥候暗中盯着瓦剌军队动向,若是瓦剌真的绕路,我们紧随其后跟上包抄他们,让他们成为瓮中之鳖。”

    最终,英国公张辅还是拍板决定了。

    听到张辅的安排后,朱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因为张辅有便宜行事之权,并且未被朝堂收回去,那就说明在大同城内张辅的权力最大。

    在军营中,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权力最大的人。

    过了数日,瓦剌军队再度不要命的攻城,而后被大明守城将士击退,瓦剌军队后退至五十余里。

    而后此消彼长,瓦剌军队后退越来越远,渐渐拉开与大同城的距离。

    大同军队心下确定瓦剌数次攻城只是为了迷惑罢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绕道直驱京师。

    斥候传来消息后,英国公张辅第一时间命人快马传消息到京师,将此消息告知于谦,希望于谦早做准备,并且派遣军队前往宣府,希望能够阻拦住瓦剌军队。

    结果……

    这一次的也先,并没有发兵宣府。

    他知道绕路直取大明京师,拼的就是时间,能早一日抵达大明京师,就能多一丝胜利。

    但是也先并不知晓,大明京师中的将士们,在于谦的带领下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甚至就连英国公张辅都紧随其后跟着。

    大明准备将瓦剌军队团团包围。

    可能是因为土木堡之变的缘故,大明军队追击瓦剌的时候并没有全力以赴,而是相隔上百里地,不断有斥候走在最前面打探虚实,就是怕中了也先的埋伏。

    当也先直奔大明京师而去的时候,来自大同的战报早就到了京师皇宫朱见深的御案上。

    朱见深穿着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

    朱祁钰站在龙椅旁边的位置,始终不说话。

    朝堂上的臣子们依旧在不停争吵,好在这些日子以来于谦招募了大量的百姓和士兵,守在京城各处,稳定了乱糟糟的朝堂。

    有人觉得京城安然无忧,也有人觉得瓦剌军队强大,为了国朝着想,应当尽快南迁。

    最典型的人便是徐程。

    “陛下,现如今我大明军队的精锐力量,全部都在宣府大同等地,若是他们无法赶回来,岂不是要将陛下和太皇太后置于危难境地。不如尽快南迁,留下于谦保卫京师。”

    就在徐程开口的时候,于谦出列大声说道:“恳请陛下拿下朝堂上扰乱军心的不臣之子。”

    于谦的声音很大。

    在他看来,他有十足的把握守住京师,击败敢进入大明的瓦剌军队。

    但是在击败瓦剌之前,朝廷的思想一定要进行统一的,绝对不能让某些胆小如鼠的臣子在朝堂上刮起一阵妖气,影响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判断。

    “于谦,你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蛊惑陛下!”

    徐程冷笑一声,拂袖一甩,朝着朱见深行礼道:“陛下,于谦祸国殃民,图谋不轨,恳请陛下将其打入诏狱,从中发落!”

    所谓的诏狱,指的是皇权下诏钦查案件,办案人员可以直接缉拿,不需要行政和司法过问,认供就可以直接定案杀掉,单纯就是走个流程。

    徐有贞这番话,是妄图将于谦给除掉。

    朝堂官员们所有的争论,都是为了利益。

    尤其在大敌当前,人人都想趁着混乱更进一步。

    朱见深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即看向徐程,开口问道:“朕把于谦打入天牢,徐卿可能担负起保卫京师的责任?”

    “陛下,臣乃翰林院侍讲,不擅打仗。”徐程顿时哑火了。

    “那你在放什么狗屁话!”

    朱见深猛地站起身,朝着殿门外大吼道:“来人啊,给朕拿下徐程,打入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