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圣米线 » 第十八章 梳理情况

第十八章 梳理情况

    “这就是汤底!”

    余小清此时也有一些自信在的:“汤和配料,才能搭配出浓郁醇香的汤底,才能吸引人!”

    童孃和余阿叔对此深以为然,两个人都拼命点头。

    余小清也继续往下说:“接下来,就是配的肉了……”

    配的肉,也很重要。

    比如弄鱼汤就不适合弄牛羊肉,不搭配。

    同时,另一个问题就是配的米线。

    既然是米线店,那当然是要卖米线的,米线是主流。

    不过,除了米线,还应该有很多东西可以供顾客选择才行。

    比如说卷粉、面条之类的。

    好在童孃会制作手工的,不管是卷粉、河粉还是米粉,原材料几乎都不变,区别只在于制作过程和添加的调料。

    像牛肉粉、羊肉粉,余小清就在上海吃过,比如淮南牛肉粉之类的,非常好吃可口。

    而面条也有广东的洗面和东北的粗面,甚至像山西、江西等,面条也各有特色。

    粉、面、条这些东西,需要有,但是不需要精细化。

    大多数其实可以通过购买来达成,像卷粉什么的则是可以由童孃制作出来。

    “……说到这里,老娘,要不要带个学徒?”余小清看向童孃。

    童孃原本也不年轻了,估计干不了几年了,必须要找好接班人才行,

    余小清肯定是不行的,包括她哥余宏也是。

    毕竟一家人不能全都在一家米线店吊死,这样没有风险抵御能力。

    “我之前也想过。”童孃也有些惆怅:“但是没得人啊!”

    算起来,他们也有亲戚,不过不在蒙自,都是在金平,红河的另一个小县城。

    “要不,让小美彤来?”余小清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挺重要的。

    手作米线,当日现卖!

    这是一个极大的噱头。

    毕竟手作米线的卫生条件是肉眼可见的,而不像工厂那种见都见不到。

    同时,食品安全方面也可以保障,没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最重要的是,口感、味道等各方面都很好。

    但是,余小清不想童孃那么累!

    苦了半辈子了,小时候拉扯余宏长大,等余宏长大了又是余小清。

    本来余小清考上研究生了,童孃和余阿叔可以歇息一下了。

    结果,春得园来了。

    童孃现在每天做手工米线都要从很早就开始做起了,不然根本满足不了当日所需。

    从四五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一两点才结束。

    结束之后又要开始准备米线的其他原料,准备到傍晚才能休息几个小时又要赶紧睡觉。

    这样下去,身体根本吃不消的!

    更别说童孃年纪也大了,那么多重点工作全部压在她身上,一旦她垮了,那米线馆也会垮了。

    目前来说,米线馆就是一家人的命根子!

    倒了下去后,以余宏和余小清还没毕业的水平来说,根本养不活一家人的。

    “之前考虑过小李妹、老五孃……”童孃说着,开始面露难色。

    毕竟……

    这些姐妹们以前都还好,最近却显得有些离心离德。

    “今天你们不是说过了?”余阿叔闻言好奇:“意思不行?”

    “也不是……”童孃摇了摇头:“但是他们始终都是外人,没有自家人好信。”

    在很多地区,家族式企业兴起的原因,就在于血脉纽带在很多情况下比起利益关系更加可靠。

    当然了,不是所有情况,只是某些情况而已。

    “那要不,叫老八来?或者老六?”余小清也有些纠结:“他们两个成天游手好闲的,不如叫来干工算了!”

    “那两个废物?”余阿叔有些不乐意,不过想到了自家的情况,也没有继续多说。

    “我到时候问问你六舅和八孃。”童孃也没说什么,反正只是试探性的问:“实在不合适,我们就招一个学徒就好了。”

    当然了,三人也知道,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好了,我们继续往下看吧。”余小清继续看下去:“下一个,还有配料问题……我们每天都去买?”

    童孃点点头:“对,新鲜、便宜。”

    “我记得房顶上有几片空着的土地,是专门给廉租房租户承包的,多少钱一年?”余小清盘问。

    那几片地全是空着的,不过,廉租房住的要么是打工的,要么是做生意的,都是很缺钱的。

    谁都舍不得承包,不然还不如乡下种地去!

    “好像是八千块?还是四千六?”童孃有些记不得。

    余阿叔则是皱眉问:“这个东西我们都要自己栽?”

    无他,栽这个东西太浪费时间精力了!

    最关键的是产量小,满足不了每日所需啊!

    一天都要用掉好几大盆的葱姜蒜,光看那几片地怎么够?

    那几片地加起来也种不了什么东西,所以承包价格才便宜。

    当然了,虽然便宜,但是也没人租,因为租了种地也不一定能赚回租金。

    “我们就种一种东西,一种其他地方没有,只有我们有,我们最新鲜的东西。”

    余小清笑道:“薄荷、韭菜和葱姜蒜什么的太常见,也没有差异性,我们要种就种大芫荽和地椒这两种。”

    “这两种调料很多米线店都没有,我们自己栽种的更好!而且像大芫荽这种东西,长得非常快!”

    “另外还可以栽小米辣,或者韭菜,这些东西都长得比较快。”

    说到这里,余小清继续道:“不过也有问题,就是要防止那些路过的手咸。”

    “这个到没事,我们喷上粪水或者尿素就行。”余阿叔道:“臭的东西和一点小米辣,他们自己会选择的。”

    “嗯。”余小清点点头:“不过这东西我们不急,后面有需要了再说,现在步子不能迈太大。”

    关于这一点,余小清也没有想一次性做到位。

    毕竟,想得很美好,但是有些不切实际:“……所以,这个东西也只是一个设想,实在不行我们去哪儿承包个地,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我们继续往下说……”

    余小清思路很清晰,从汤底、到米线、到配料,一样样一件件,全部梳理了一遍。

    越来越清晰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们不会认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