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骧 » 第七话 天扬正天下 龙骧展六部

第七话 天扬正天下 龙骧展六部

    “龙骧明堂”后山的山路上,一个身影在急速飞驰。不一会,已到后山的庭院中,来人是个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五绺长须,一副得道高人又似是久学大儒。身形停下,恭敬地在后堂门口行礼:“师尊!”

    突然,他若有所感的抬头望向身旁一颗大树,树上一个身影跃下。一头斑白的长发随意用一条粗布带系着,外袍亦是随意披在身上,正是武林第一人的林天扬。向着书生点了点头,道:“进去说。”

    “是!师尊!”书生恭敬回道。

    步入内堂,林天扬随意坐下,书生熟练地走到一旁煮茶,然后便道:“八弟并无性命之忧,只是功力耗损过度,恐怕。。。需得数年光景调理静养,但是否能恢复昔日之功还是……”

    “嗯!”林天扬微一点头,但双眼却是闪过一丝寒芒。书生正在煮茶的双手募地一顿,才续道:“大哥二哥已率人马与八弟汇合,正护送八弟和上官夫妇一家回‘红叶山庄’,预计数日后便会抵达。”

    “那事……准备得如何了?”

    书生奉上刚煮好的香茶,道:“弟子惭愧,还不足六成。”

    林天扬摇了摇头,道:“不足六成,嗯!那已经很不错了,也难为你了。”

    “弟子惶恐!”

    “借此机会,你去通知一下其他人,都去看看小八的儿子吧。”

    书生眉头一皱,但终还是应道:“是!师尊!”

    似乎看出书生所想,林天扬道:“你是担心小八的伤?不用担心,他受伤而回只是个铺垫,或者事情会有新的转机,又或者……至于其他的,还是按原来计划即可。谋事在人但成事在天,你也别过于操劳,去准备一下吧!”

    “是!弟子告退!”

    书生离去后,林天扬移步到窗前,望着天上繁星,自言自语道:“成事在……天么!?”

    ……

    “四煞”一词,指的是大梁国人对四个国家的称谓,即神州大地极西北处的不落神国,大梁国西南的大荒蛮,北方大草原的黑帐与东海的岛国瀛倭这四国。后来也是对这四国在大梁国内渗透后的所成立的势力之称。除掉一些小国,这四国国力虽然比不上大梁国,但也算是能对大梁国露出獠牙的大国了。而且这四国除不落神国比较偏远外,其余三国都是比邻大梁国,更是从上古时期便一直在觊觎着大梁国这一丰饶富庶之地。无数年代以来,大梁国与这四煞之间的战争从没间断过。

    建国已有千多年的大梁国直到德宗梁洪就继位,大梁国在这个文武双全的明君治理之下,不但举国上下国富民强,德宗更数次亲率兵将把四煞的联军重创,让四煞一度惧于他的威名不敢来犯。其后更在横天岭和云纵山上修筑长城,使这东、西两道天然的山脉更加固若金汤,只余下西北处沉沙平原和西北大漠这处唯一的缺口。

    数代后六十多年前仁宗继位,一直安稳的大梁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而这一危机的开端,正是由大梁国江湖上的一个如神话般的武林传说——“四祖帝陵”。

    抛开其他国家不说,中原江湖上的武林门派、帮会与世家,虽然多如天上繁星。但追源溯流不外乎是由儒、释、道、魔这四个教派衍生而成。相传上古时期这四派始祖在开宗立派之后,于晚年之时曾找到一处隐世之地一起切磋论道,相互印证各自的一生武学修为。最终在大圆满时四人一起携手破碎虚空飞升而去,而相传那四位当初论道的隐世之地,便留有四人的一生武学精华。更有其各宗派内所没有的,四人最后论道得道时的最巅峰武学。由于四人这最后的论道本就打算着是人生最后“闭死关”,所以即使是当时最亲近的亲传弟子都不知道四人的论道之地的所在。

    这本来就像是如神话般毫无实据的传说,但因发生了一系列迷雾重重的神秘悬案,更出现了一张“四祖帝陵”的藏宝图。于是乎,武林各派纷纷不断地被卷入其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梁国有史以来江湖上最大的劫难。不但无数门派、帮会和世家因此而覆灭,更是慢慢地牵扯到了朝廷之中。就在朝廷不得已要出兵镇压江湖武林时,现今被誉为武林第一人的林天扬出现了。

    当时寂寂无名的林天扬孤身查出这一系列的事情原来只是“四煞”的阴谋,是“四煞”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和数代人的时间,目的就是慢慢地渗透到大梁国内部,想从内部颠覆大梁国的一个庞大的计划。利用本属于传说的“四祖帝陵”引起武林混乱只是第一步,而其后就是引导朝廷出兵镇压武林。而一旦朝廷镇压武林后,无论是朝廷还是武林势必两败俱伤,这时才配合内部渗透的人发动兵变,最后就是联军入侵,一举灭掉它们一直觊觎多年的大梁国。

    查出这一惊天阴谋后,其时祸乱早已成型,杀红了眼的各门派别说当时寂寂无名的林天扬,就算是大梁国君的圣旨恐怕也没人理会。于是林天扬利用大梁人重武风的特性,先是出手把那所谓的“四祖帝陵”藏宝图抢夺到手。然后在朝廷与千年门派六大派帮助下,以公平比武夺宝为名,召开了一场武林大会。在尽败大梁江湖中各门各派的高手之后,最终才将查到的“四煞”阴谋公之于世,才堪堪制止住相互杀戮的武林各派。

    从此,林天扬便被整个大梁国的江湖奉为“武林第一人”!可惜,浩劫过后的大梁武林已呈颓然之势。无数中小门派早在争夺“四祖帝陵”藏宝图的仇杀中已被覆灭,就算是大门派的精英也是折损无数。一直在武林中负责传递情报的“天机门”更是作为“四煞”的首要目标被灭门。后因情报错失或虚假情报又导致武林不少门派在混乱中被四煞的隐匿势力大肆捣乱,武学典籍不是被夺就是遗失在外。虽有林天扬到处救火,但毕竟分身乏术,难免顾此失彼。直到在林天扬极力撮合了朝廷与武林之间的联合,共同扫荡“四煞”不少隐匿于大梁国的各处势力,才勉强把即将倾倒的武林和朝廷拨乱反正。

    数年后,作为朝廷与武林之间桥梁的“六扇门”,和新的情报传递组织门派“通晓阁”成立后,“四煞”眼见大势已去,便逐渐潜伏了起来,混乱的大梁武林才得以恢复平静和休养生息。虽然浩劫终于大致平息,可惜大梁国的武林剩下的,就只有用“满目苍夷”来形容。各门派武学典籍被刻意毁掉或被盗走拓印,门派中精英折损,青黄不接。还有就是大乱其间各门派间的仇恨虽然被压下,但依旧成为彼此的心病,关系难复往昔。

    ……

    在林羿受伤回归后,接下来的数月内,整个大梁国的武林上下都在谈论着林羿中伏并伤重难愈的消息。消息由专门从事江湖武林情报的“通晓阁”发出,并附带上后续的林天扬对江湖各门派的紧急书信。书信的内容除了证实了林羿伤重之事外,还通告各门派小心防范“四煞”卷土重来。

    往事如烟,如今眨眼间六十年过去,当初的武林第一人已垂垂老矣,而被誉为最有希望代替林天扬的林羿又突然遇伏且伤重难愈。一时间武林上下人心惶惶,六十年前因“四祖帝陵”宝藏引发的武林浩劫的阴影似乎又萦绕着各门各派的心头。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的有心人觉得这是天赐良机,或许有望在这“武林第一人”的称号上争上一争。当然,少不得的便是那些已经潜伏已久的“四煞”。大梁国武林上似乎又罩上无数暗涌的阴云。

    然而,雄狮虽老但余威仍在,抛开武林第一人这一称号,多年来林天扬已在武林里建立了一股不下于顶尖六大门派的势力。那便是当年浩劫过后,林天扬为确保武林安定而决定开宗立派时,得大梁国君仁宗御赐为“龙骧明堂”名号的宗派。

    龙骧,意为勇武。明堂,现为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祭祀的地方。然而在上古时期却是指王族的学习之所。除此之外,当年正值年轻的大梁国君仁宗还亲拜林天扬为师,奉林天扬为天子之师。这些虽然都只是虚名,但“龙骧明堂”却是一点也不“虚”。既然被赐为明堂,林天扬便索性效学府之制,广收门徒开堂授课,并将明堂分为六部,分散于大梁国各处。而林天扬所处之总堂,则隐于大梁国帝都之外的秦岭群山之中。

    六部中的“卫龙堂”和“翎羽门”,处于横天岭西段,俯瞰沉沙平原的关隘之处。“卫龙堂”,擅使刀盾,特制棱尖盾配以半丈钢索,可飞掷杀敌,门下弟子专精群战与战阵。“翎羽门”,专精弓箭,门下弟子皆为百步穿杨之神箭手。而特制的组合长铁弓可拆分为两把弧刃,可谓远能一箭毙敌,近能双刃穿心。这两部处于大梁国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不远处,用意可谓十分明显。而这两部所擅长的武功,也十分适用于战场上两军交战。

    六部中的“磨刀谷”位于古河之东尽,入海之处的古河口城郊,门中“飞云刀诀”注重意境,不拘泥于招式。即便同是门中弟子,因个人悟性有别,虽学同一刀法却是如百花齐放般各有千秋。隐隐与同样以刀闻名于世的大瀛倭隔岸遥遥相对。

    六部中的“逍遥坊”与“天星楼”则处于古河与大江之间相邻最近的千堰山。逍遥坊专擅拳脚,门中“醉破劲”和“梦迴功”变幻莫测,潇洒自在却又刚猛无俦。而天星楼,则门中弟子擅长身法轻功,机关暗器。比之蜀中唐门和南宫世家这种以暗器为专的世家门派也不遑多让。

    六部最后的“剑舞阁”,则地处江南十八连环坞,擅使剑器,取梁国前朝的剑舞名家裴旻与公孙大娘之传承,远攻近战皆宜,取敌性命于惊鸿之舞中。单看这六部分处的位置,便能看出林天扬的布局精妙。“卫龙堂”、“翎羽门”和“磨刀堂”分处东西要点,而“逍遥坊”与“天星楼”则座于两大河流之间,能随时从水陆两路分别策应东西。至于位处江南十八连环坞的“剑舞阁”,则是有坐镇水陆航运要道与农业重区之意。而林天扬八大弟子,除林羿单独在南方外,其余都分别掌管着这“龙骧明堂”的六部。除六部之外,总堂处还设有神铸谷、千机堂与百草山,专事研究铸造,机关,与医药。

    明堂六部的每一部虽不是单独门派,但规模却丝毫不差,而六部更是同气连枝同属“龙骧明堂”之下。再加上林天扬这武林第一人的名头,即便是惯以我行我素的魔门一系都对六部之人礼敬有加,那就更不用说其他门派了。所以林羿重伤消息虽已传出,但在一切还没明朗前,无论是那些别有心思之人还是潜伏的“四煞”终也不敢有太多的动作,只敢躲在暗处做出各种安排和积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