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57章 回京前夕

第57章 回京前夕

    众人听到“且慢”一声,回首望去,原来是站在袁可立身旁的大同镇总兵刘松发话了。

    刘松带着大同军“力挫”金军,狠狠地在袁可立这里刷了业绩。袁可立多次在私下场合召集刘松进行密议,将刘松引为心腹。刘松本来就想主动贴靠袁可立,两人双向奔赴,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

    这次叙功,刘松虽然不如杜豫,不过也被授予兵部侍郎衔,封子爵,也成了大吴朝廷近年来少有的新晋勋贵,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这其中既有刘松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有袁可立在其中来回协调、居中往来的结果。

    庆功宴上,袁可立、刘松除了场合上的应酬,之后基本就在一起交谈,看得出来也是交谈甚欢。刚才,他们正在商议战后大同镇的兵力补充、装备轮换包括继续加强边境防御等公事,正是热切之处突然发现大营中梁震和戚建业、黎玉田等在顶牛。

    袁可立、刘松对其中缘由心知肚明。袁可立倒是给刘松脸面,叫刘松出面缓颊,大喜的日子不要坏了气氛。这样子反而不美了。

    刘松心领神会,出面发话,遂有了刚才的画面。

    “老梁,这次我军大胜金军,靠得是天子英明、督师指挥,咱们大同军、辽东军的通力合作,还有建业兄弟顺天府的民壮们,那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不容小觑。”

    “黎总兵这杯酒你想喝还喝不上,不够格,黎老弟,某陪你喝一碗。”刘松大步流星,边走边说走到黎玉田身旁,脸上堆着笑、亲热地道。

    梁震可以不给黎玉田面子,但是自己顶头上司刘松的面子不敢不给,登时就不吭气了。再说了,梁震是为了给自己的下属找面子,也不是为自己的事,自己这么一遭对手下也算有交代了。

    “刘总兵,您太客气了。小弟敢不从命。”黎玉田刚刚被梁震扫了面子,正待发作,见刘松如此客气,也就见坡下驴、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端着酒杯用力碰了一下,“彭”的一声,酒花四溅,剑拔弩张的气氛消散于无形。

    “戚老弟,来,老刘也和你再干一碗。倒酒。”刘松此人粗中有细,到底是带兵的出身,非常注重下属的感受,和黎玉田干了一碗之后,也没有把戚建业拉下。

    戚建业做出受宠若惊的样子,与刘松又盘桓寒暄了一番。戚建业脑袋已经昏昏沉沉,但是心知决不能在大营中出丑,一直在用极强的意志力在强撑。

    刘松笑着道,“戚老弟以后在京营中高就,是天子亲军,可谓鱼跃龙门,自有一番造化。以后有机会,老哥我有事求到贤弟这里,贤弟可不能推脱啊。”

    刘松久在军队官场,深知底下人的心理。这些底层军卒想得都是出人头地,被别人尊重看得起,只不过以往机会不多,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炮灰或碌碌无为过一生。

    底层逆袭哪有那么容易?

    刘松如此客气,折节下交,不管是真心还是表面做做样子,都足以让戚建业心存感激。在梁震等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刘松在大同军说一不二,何曾与底下人如此和颜悦色过?

    戚建业一饮而尽,笑一笑道:“久闻总兵大人骁勇善战、威震边关,本次大战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闻名不如见面。小人初到京营,对军务还不熟悉,以后少不得写信或当面叨扰大人,届时大人别嫌小人聒噪罢了。”

    “哦?”刘松本来也就是和戚建业客气客气,没想到这小子有点意思,顺杆上爬,要和自己常来常往?

    “还有黎总兵,黎总兵此次反戈一击,和大同军一起围歼金军精锐,可惜小人不能亲历现场,要不然和大人一起并肩杀敌,是何等畅快。以后请总兵大人也多加指点、不吝赐教。”

    黎玉田、祖大训、梁震三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个年轻人。这小子虽然新晋军职,老是说自己粗鄙不堪,不过看着举止谈吐,倒还算得体。官场应对一看就不是新手。

    “好说,好说。戚兄弟前途无量,以后我们常来常往、多多亲近。”黎玉田快意地应了一声,也不犹豫,一口喝干。

    随后,戚建业又主动来到袁可立面前,说了些话,敬了一杯酒,在兵部尚书这里加深加深印象,得到了袁可立的嘉勉后就退回自己的位置休息。

    ……

    夜宴风波有惊无险。

    梁震在刘松的眼神压制下,不敢再造次。

    戚建业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刻意与辽东军、大同军主将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联系。以后,就可以借着讨教军务的由头经常联系了。

    关系这个东西,就是要经常走动,走的多了,关系就近了,走的少了,关系就疏远了。

    勉强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后,戚建业找到茶壶,猛灌了几口水后就卸甲脱衣,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照三竿。因袁可立军令大庆,除轮值守备军卒外,营中不点卯,所以也没人来吵戚建业。刘能、徐正、宋安等登州兄弟来了几次,见戚建业在呼呼大睡也不敢叫他。直到中午饭点,几人又帮着戚建业打了饭过来寻他。

    “有事说事,没事的话,我吃完再睡一会。”戚建业看着这几个人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好笑,故意说道。一边拿起饭菜就开始大快朵颐。

    此战叙功,除了戚建业授予军职,其他人也都各有封赏。不过,像刘能、徐正、宋安等人虽然也有手刃金兵的功劳,奈何要么编制在登州,要么就没编制,所以封赏以金银为主。

    像刘能,得了个忠勇可靠的评语,拟回登州府再另授新职,一般来说就是回登州再给个捕快头子的差事。像徐正、宋安,因为没有编制,升迁基本是轮不到的,主要就是金银奖励了,再就是朝廷给了个“义士”的头衔,鸟用没有。

    “戚司吏,不,戚指挥,我们几个兄弟凑了点份子,祝贺您高升,还请您笑纳。”刘能三人中,刘能和戚建业关系最近,另外二人推举他代表发言。

    “他么的,刘大哥,几天不见,你怎么变得这么文绉绉的了,这可不像你啊。咱们是自家兄弟,不兴这一套。”戚建业一边站起身来,一边给三人倒水,笑骂道。

    “俺就说嘛,仲文老弟不是那种人,你们俩偏不信,憋死我了。”刘能性子直率,见戚建业仍旧像以前一样态度对待自己,心中忐忑一扫而空。徐正、宋安二人也是傻笑不已。

    “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无事不登三宝殿吧?”戚建业追问道。

    “仲文,这次回京你就留在京营了,估计短时间也回不了登州。俺们几个合计了一下,有个事思前想后还是想请你照应照应。”

    “什么事?”

    “俺们几个兄弟想继续跟着你干,你看成不成?”刘能边说话边瞄了眼戚建业。徐正、宋安坐在一旁,有些紧张,略显局促不安地看着戚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