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42章 两线作战

第42章 两线作战

    金军正白旗甲喇额真达音布正带着四个牛录约一千三百人的正白旗兵力追击辽东军。

    京西平原的原野上,经过战争的洗礼,到处一片狼藉。

    此时的达音布虽然连夜奔波,不过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意气风发。

    得益于这次多尔衮的精心部署,正白旗主力强力一击,打得辽东军措手不及、全军崩溃,连主帅辽东镇总兵赵率教也被击杀,获得了空前大胜。

    平原上,辽东军军卒四散而逃,慌不择路,就像待宰羔羊一般。

    达音布一行不费吹灰之力,一路尾随,已经收获了很多辽东军首级。正白旗军卒们都得意洋洋,自己都感觉战果太盛,对继续追杀有些提不起兴趣。

    “这次大胜对于多尔衮贝勒来说太及时了。没想到这些吴人如此不堪一击,果然和贵人们说得一样,人再多又有什么用,都是两脚羊。遇见虎狼一样的大金勇士们,只能洗净脖子等着挨宰。”

    “甲喇额真大人,斥候来报,前方发现辽东军一部残军,约有三四千人。”

    “哦,哈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传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全歼这部分辽东军,全胜之后返回大营。”作为多尔衮的心腹爱将,达音布对三国话本多有学习,说起话来也能引经据典。

    “是。”

    正如黎玉田判断得那样,金军打赢了伏击战之后,战略重心已进行调整,加速部署押运难民和劫掠物资的物资北返。

    这次南侵收获巨大,不仅劫掠颇丰,还打残了辽东军,击杀了辽东总兵,回国后已经能给国内一个交待,阿济格、多尔衮、代善等人的威望必定更上一层楼,料想皇太极也说不出什么,也不敢说什么。毕竟,最终还要靠实力说话。

    当下,关键是要牢牢保住这此南侵的胜利果实,不能出差错导致前功尽弃。

    追杀了一夜辽东军之后,多尔衮逐步回收正白旗兵力,只留下达音布一部继续扫荡,其余三部陆续收兵返回大营,一部与镶蓝旗兵马护送劫掠物资和人口,一部北上会合多铎部,攻击居庸关打通北返之路。

    至于擒杀吴军,吴国人口亿万,一时也杀不完,不急于一时,以后多来几趟就是了。

    这是金国上层统治者的普遍想法。吴国大,金国小,攻灭吴国对于现阶段的金国来说只是个梦想,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对于金国来说,依托强横的军力不断对吴进行劫掠,以战养战,从吴国身上吸血强大自身,是最现实的发展捷径。

    随着达音布下达的命令,金军行军速度陡然加快,不惜人力马力,迅速向辽东军靠近。

    得知正白旗兵马已向己方杀来,黎玉田、吴襄、祖大训等人没有慌乱,心情有些复杂,既有紧张,也有激动,更多的还是期待。

    有了宣府军的援助,辽东军残部原本慌不择路的逃命心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特别是经过黎玉田、吴襄等人的战前动员,挑起了满军悲愤,现在倒是呈现出了哀军之势。

    哀军必胜。

    之前那一战打得实在憋屈,偷鸡不成把主帅都折了进去,辽东军众军将、兵卒心里憋着一口气,要挣点脸面回来。

    黎玉田给众人大气道:“金军此来,意图要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原有军阵也作了对应部署。大训,你辛苦一些,亲自坐镇前军,带上你部三四百军卒,散落前军引诱金军来攻。金军来了,你们假意四散,引他们冲击我们中军。一旦他们进了包围圈,你配合宣府军把他们后路断了。你们直接面对金军前锋,要万分小心。”

    “末将接令,谢指挥使大人。这次,俺老祖非要留下他们的狗头不可,给大帅和兄弟们报仇雪恨。”祖大训脸色一肃,恶狠狠地挥舞着手持的大刀。想起这一路的经历,祖大训说不出的郁闷。

    “吴将军,你负责中军左翼,我负责中军右翼,宣府军和我军的所有的弓箭手都集中在中军后阵,只要我们死死守住防线,坚持到宣府军包抄杀进来就是胜利。”黎玉田现在是辽东军最高官阶的武官,也不和吴襄这个主帅副将客气。

    “就按指挥使大人说的办。目前咱们手下的军卒都已经乱了建制,如何安排听您统一安排。”吴襄已经恢复了平静,现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接下来的大战上。

    “只要众人齐心,此战我军必能一扫前耻,我军必胜。”黎玉田眼神坚定地看着周边将校。

    “必胜。”众人神色坚毅,异口同声。随后分散去做准备。

    ……

    就在辽东军、宣府军在合作引诱金军进攻之时,远在昌平大营的讨虏督师、兵部尚书袁可立接到了宣府镇总兵杜豫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

    “赵率教殉国,辽东军大败,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袁可立看着手中的军报,脸色苍白,面色忧虑,双手不自觉地颤抖。

    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是因为害怕,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监军太监曹化纯坐在一旁,看着袁可立递过来的军报也是一脸震惊。皇帝对此战有多看重,他心里是清楚的。如果大败而回,皇帝震怒,后果……不堪设想。

    “他么的,高起潜是不是坑我,还说这次出来能捞点军功,看样子别把小命丢了?亏我平时还较好与他。”曹化纯看着手里的军报,心思却已经飞回了紫禁城,不断咒骂着承乾宫都总管。

    “诸位怎么看?”袁可立扫视大营中的随军司马。

    “大人,看来金军主帅提前洞悉了我军意图,来了个将计就计,东虏狡诈,不可小觑。”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吴国用道。

    “大人,为今之计,金军正白旗、镶蓝旗主力北上,与我军对阵的就只有阿济格的镶白旗、代善的正红旗,我军的兵力仍然占优,不用太过忧虑。”龙禁卫千户王岗通过龙禁卫刺探到的金军动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军新败,原定的大同军和宣府军伏击金军北上援军的军略已经毫无意义,吾建议速派大同军、宣府军北上支援辽东军。”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周昂结合军报,迅速提出了建议。

    “大人,京营火器营也已经到达大营。虽然金军强悍,但兵力少,目前我们大营集结的大军足以应对阿济格和代善,不用过于忧虑。”兵部武库司郎中童焕沉声回到。

    这个时候,心里要稳住,如果心里稳不住,容易出昏招。

    随着众人的出谋划策,袁可立稳住了心神。

    其实,最让他放心的还是杜豫。还好杜豫事前提醒,早做准备,宣府左卫、右卫的一万人马已经北上接应。

    据杜豫随军报一起递送过来的私信消息显示,宣府军其他人马在接到杜廉的紧急军报后,已经迅速北上应援了。

    按照预计,可能目前已经和正白旗接战了,只要能消灭成建制的部分军马,对朝廷也能有个交待。杜豫胆大心细,可堪信任。北线就交给他了。

    想到这里,袁可立不再迟疑,迅速发令:“令大同军迅速北上,会同宣府军、辽东军组成北线军团,由宣府镇总兵杜豫为北线指挥,合力攻击正白旗、镶蓝旗,务必歼灭其一部。”

    “昌平大营全军戒备,迅速向高梁河对岸列阵,截断镶白旗、正红旗北返之路,让金人尝尝咱们火器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