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15章 御前军议(三)

第15章 御前军议(三)

    承乾宫内,兴平帝召集众阁臣、兵部、京营及三镇总兵商议军机。

    兴平帝听了众臣的禀奏,心情也随之不断波澜起伏。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兴平帝也知道金军凶悍,兵凶战危,不能轻易与金军野战。但是,国朝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国朝的尊严还要不要了?尤其是金军已经再一次兵临京师城下,可谓把大吴朝廷的脸面和体面扫荡地一干二净。

    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大吴王朝的统治者,作为一个自诩要仿效先贤、励精图治的君王,如何忍得下这口恶气。

    兴平帝突然打断赵率教的话,内心也在做剧烈的思想斗争。潜意识当中,他对方从哲、赵率教的话是认可的,但也是抵触的、回避的。任何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何况是自诩为天朝上国、堂堂中华的大吴。女真人,蛮族野人耳!但是,回到当下的现实局面,将军们底气不足也是肉眼可见的。

    兴平帝还是拿捏不准。这时,他朝身边总管太监高起潜使了个眼色,沉声道,“宣龙禁卫王宪。”

    龙禁卫遵皇帝谕旨已派出多路探子打探城外金军虚实,也该有点眉目了。

    只见宫外王宪长身而入,下跪行礼,只听兴平帝说道,“王宪,刚才殿内诸公的议论你可听到了?两军对垒,除了排兵布阵,要害在于摸清敌我虚实。朕让你着人打探东虏虚实,可有见效?”

    “启禀陛下,龙禁卫不负皇上重托,确有要情上报。”王宪跪在殿中,声音略有沙哑,满脸风尘,看起来非常疲倦。

    这么些年,作为皇帝控制朝局的重要力量,龙禁卫的人在朝野、军队民间、三教九流中渗透得非常厉害。可以说,哪里都有龙禁卫的人。

    金军攻到顺天府城下,能够进出军营的,除了金军就是被金军掳掠去被迫给金军运送粮草军资的吴人。龙禁卫中会女真语的人也有不少,找了些机会混入金军大营也不是什么难事。

    “启禀陛下,吾卫勇士多人混入金军大营,探听到一些军机。从多名东虏甲喇额真、牛录额真口中探听到,目前,东路其他四路偏师或快或慢,正在向京师方向集结,速度不是很快,快的三日路程,慢的还有六七日路程。这是其一。”王宪先禀报了金军兵力情况。

    “其二,此次来犯金军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代善统领。东虏军卒和属下的人喝了酒,口不择言,不经意透露了一些东虏内部的秘辛。他们直言阿济格等人与皇太极不和,此次大军来犯国朝有他们内部的意气之争。阿济格有意要拉拢一些东虏内部贵族与皇太极打对台。”

    “其三,东虏此来匆忙,并未来得及与蒙古察哈尔部、科尔沁部串联,属于孤军深入。大同镇如能截断喜峰口,严守关隘,阻断通道,可呈关门打狗之势。”

    “其四,东虏此次已劫掠大量的金银、人口,据探子回报,各路人马均是兵无战意,归心似箭。”

    “其五,……”

    王宪刚在殿外听到兴平帝的话语,知道皇帝心里犹豫不定,想打又怕打输,正是犹豫不定之时。骤然听宣,就晓得皇帝是要拿他这里的消息去壮一壮殿中各人的胆气。

    龙禁卫随扈皇帝左右,打探到的军机早就呈报皇帝,何须多此一举?之前未公之于众,无非想再看看众大臣的态度。

    兴平帝听王宪说完,抬眸又扫视了众人一圈,目光明亮、逐渐锐利,“各位臣工,龙禁卫刺探到的军机,各位有何看法?”

    方从哲人老成精,见皇帝埋下了这个伏笔,哪里还不知皇帝的心意,率先出列道,“皇上圣明,宸光烛照,洞悉内外。如龙禁卫打探到的军机属实,为臣倒是觉得,敌虚我实,不妨一战。可请兵部与诸位将军好好筹划御敌之策,择机与东虏一战,重挫东虏锐气。”

    说完这番话,方从哲又回头看向兵部右侍郎袁应泰,“大来(袁应泰,字大来),兵部职方司上报的军机未如龙禁卫这般详实,要多派人手啊。”袁应泰作为兵部右侍郎,分管兵部职方司。

    方从哲这个时候还不忘再踩兵部一脚,言下之意就是兵部提供的军机线报不够详实准确,误导一众大佬。这是明显的不得力啊。职方司不得力就是分管的右侍郎不得力。右侍郎工作不得力就是兵部尚书不得力。兵部尚书不得力自然就是分管兵部的李三才不得力了。

    李三才此时低着头,眼皮跳了跳,“这个老杀才,这个时候还要搞党争,真是……”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主动跳出来遮掩。谁主动对号入座谁就是自入其毂。有些时候越描越黑,一动不如一静。

    李三才朝袁应泰不露痕迹地微微摇头,示意不要纠缠方从哲这个问题。

    赵率教此时也想弥补之前因直言在皇帝心里掉下来的印象分,拱手抱拳,朗声,“陛下,王指挥使之言倒是解了末将之惑。如今敌虚我实,以我军之有备攻东虏之无措,如好生筹谋,确实可堪一战。”

    刘松一看赵率教这个势头,情知得赶快弥补大同镇失守喜峰口之责,也迅速向兴平帝表决心,“陛下,大同军星夜前来,就是为了拱卫圣君,一雪前耻,末将和大同军士此来已将生死放之度外,只求死战以报君恩。”

    杜豫也不遑多让,厉声道,“末将亦如是。为了大吴,为了陛下,宣府军万死不辞,……”

    徐勤祖:“……”

    李三才:“……”

    兴平帝听了也是龙心大悦。这才有大吴军将的气势嘛!现在京师聚集大军近二十万,背靠京师坚城,有什么好怕的?

    “诸位臣工,诸位将军,你们的心意朕明白了。此战要打,此战必打。这不仅是为了大吴,为了百姓,更是为了你们自己,这是大吴的尊严之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定计,在京师战东虏!”兴平帝双手撑桌,整个人站了起来,雄心勃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