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6章 兴安帝

第6章 兴安帝

    京师,顺天府。

    顺天府城墙上人头颤动,旗帜蔽日,兵戈之声“叮叮当当”不绝于耳,到处一片紧张、肃杀之气。

    城郊三十里外,金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带领的金军大队两万余人仍未退去,依然在贪婪地窥视着大吴京师。

    自大业元年,大吴皇帝兴安帝张恪继位以来,金军好像欺生一般,每隔两年就入寇一次,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到大业九年,已经是第五次了,其中三次直逼顺天府城下。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次金军南侵,扫荡了保定、河间、昌平等京畿及周边诸地,周边难民成灾,成群结队,纷纷涌向京师顺天府。很多难民无处收容,只能在顺天府中游街串巷。

    七月的顺天府,天气炎热干燥,来京师早的难民们还能找到些遮阴处纳凉,权作休息歇脚之处。还有很多陆陆续续进入京师的难民找不到好位置,只能在刺目的烈日下暴晒。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或窃窃私语,或破口大骂,抱怨官军守土不力,指责朝廷对他们不管不顾,痛骂金军让他们无家可归。

    在这个艰难的七月,不知有多少难民孩子们在父母的怀抱里蜷缩成一团,哭着喊饿,体验着生不如死的悲惨境遇。

    还有的难民没有金银细软,只能用下三滥的手段去偷盗、抢夺、行骗,弄得顺天府登时鸡飞狗跳、治安大乱。因为此事,顺天府尹高攀龙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已被闻风奏事的都察院御史们多次弹劾,指责其治事无能,绥靖地方、弹压地面不力。

    ……

    皇城。

    用完晚膳,兴安帝张恪难得来了兴致,在自己最宠爱的淑贵妃万宝儿处厮混,欣赏了万宝儿新作的《梅雪图》,正待提笔作诗歌,盖上私印预览,殿外的承乾宫都总管高起潜来报,“启禀皇爷,内阁有军务急报,方从哲等一众老大人们递牌子觐见。”

    张恪听闻,眉头就是一皱。好不容易和爱妃谈心赏画,方才勉强忘却前方战事和城外之敌,来了兴致却又被内阁绊住了脚,真是扫兴。

    强敌在外,近在咫尺。为了祖宗基业和自身安危,兴平帝不得不从温柔乡中抽身而出。

    “皇上”,万宝儿莲藕一般的双臂牢牢环抱着兴平帝的脖子,紧紧靠着兴平帝,腻声叫道。这么多天,好不容易才抓住机会和皇帝亲热,万宝儿自然也不愿意白白失去机会。

    “爱妃稍待,朕去去就回。”张恪此时也是百般地不愿意,但军情如火,由不得他,只能睁眼说瞎话,哄哄小女人。那么一大班大臣们还在等着他,他不得不去,也必须去。

    “皇上莫要诓骗臣妾,上次去内阁议事也道稍待就回,最后臣妾从白天等到深夜,也未见皇上回转,……”万宝儿有些不依,撅着樱桃小嘴还想再做争取,眼看着小嘴就要贴到兴平帝的左脸颊。

    “皇爷,轿子已备好。内阁刚刚又派人过来禀奏可否起驾?”殿外又传来了高起潜的声音。

    兴平帝本想再软言安慰一下万宝儿,但听到内阁再次来人来催,心知必是又有什么紧急事态需要自己第一时间知晓,此时再也耐不住性子,用力将万宝儿双手从自己脖子上解下,威严地说,“爱妃听话,稍安勿躁,朕去去就回。”

    万宝儿见兴平帝脸色突然变幻,心知皇帝心意已决,不敢再纵着性子,只得低头悻悻退到一旁。

    “皇上还早些回来,臣妾等着。”万宝儿低声道。

    “嗯。”兴平帝应了一声。

    兴平帝整了整衣冠,走出宫殿,径直上了八抬龙辇,道了声“起驾”。高起潜赶紧侍立一旁,一行人快速往承乾宫行去。

    待兴平帝走后,万宝儿才敢耍性子发脾气,她不敢向兴平帝撒气,只能把账记在高起潜身上,厉声发了狠话:“高起潜这个狗东西,目中无人,只知道偏袒皇后,总是坏我好事,总有一天要你这个狗奴才好看。”

    ……

    承乾宫。

    兴平帝下了龙辇,穿过前殿,迅即走到承乾宫御座后坐下。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叶向高(分管吏部、礼部)、三辅李三才(分管兵部)、兵部尚书袁可立、兵部左侍郎熊廷弼、兵部右侍郎袁应泰、京营总兵英国公徐勤祖等已经济济一堂,焦急地等待兴平帝多时。

    兴平帝一到,众人高呼万岁。

    “又有什么大事?速禀。”兴平帝挥了挥手,让太监们给各位大臣看座。

    方从哲看了看兴平帝,又转过头对兵部尚书袁可立道,“礼卿,你是大司马(兵部尚书雅称),你来说说。”

    袁可立起身,拱手向兴平帝、内阁阁臣及众大臣拱手行礼,言语中掩不住喜悦的心情,“启禀皇上,各位大人,兵部刚刚收到前线战报。大同总兵刘松、宣府总兵杜豫已奉旨各率四万大军、三万大军前来京师勤王。大同军、宣府军前锋已与东虏在昌平接战,小胜两场,斩杀东虏一百余人,目下正在僵持对峙之中。”

    兴平帝本来以为是个坏消息,结果听闻勤王大军已至,心里顿时落下一颗大石。

    “两军大队何时能赶到京师?”兴平帝兴奋地问道。

    “回禀陛下,大同军此次勤王来了两万步军、两万骑兵,宣府军来了两万步军、一万骑兵。据两军回报,除各自五千先锋军之外,其余大军明日可到京师。”袁可立肯定地道。

    此次金军在蒙古科尔沁部的配合下,四万大军突然迅速突破长城天险,直插京师而来。沿途攻破多座城池,大肆劫掠,俘获大吴百姓五六万人,金银细软铁器不可计数。

    东虏贼酋阿济格气焰嚣张,居然亲自率两万大军围攻京师。京师虽有京营大军十万,但保护皇帝重任在身。皇帝严令不得出城浪战,坚守京师拒敌即可。因此,也坐视了金军分兵扫荡周边州县。

    京师被困后,兴平帝一面下旨京营固守,一面下旨兵部速调大同、宣府、辽东三镇军马勤王。兵部信使外出后,朝廷上下可谓日夜盼望援军。

    “善,大善。等两路大军与京营齐聚,再与东虏决一雌雄。”兴平帝雄心万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