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2章 登州知府

第2章 登州知府

    戚建业曲起右脚,两手撑地,努力想起身,但一用力就感觉头疼欲裂、浑身乏力。试了几次,头皮就冒出豆大的汗珠。最终还是放弃了。

    “刘大哥,还请帮个忙,再搀扶我一把去府衙走一遭。”戚建业转头唤着刘能。

    “建业兄弟,且慢着点,你身体还虚,俺扶着你。来,慢点,慢点,……”刘能殷勤上前,先把腰刀取下挂在后背,再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戚建业的左手搭在自己脑后,右手托着腰,用力把戚建业搀扶起来。

    戚建业此次立了功,入了知府青眼,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可得好好报答。

    瘦弱书吏也关切道,“戚书吏,陶府尊说不用着急,徐行前往便是。目下,府尊正和同知、通判、指挥使等大人们商议公事,估摸着还要些许时辰,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说着,也上前搭了把手,二人扶着戚建业步履蹒跚、一深一浅慢慢向府衙走去。

    一路上,家家户户关门闭户,窗户也都关得死死的,丝毫不见往日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路上除了卫所军卒,就是从各家各户抽调上来的民壮。各街坊、墙上都贴着戒严告示,仿佛昭示着之前金军来犯、大敌当前的紧张局势。

    约摸慢行了一刻钟,三人行至府衙。府衙内外,人来人往,异常繁忙。据登州卫沿途派出的多路斥候回报,金军确已逐次北撤,向京师附近的金军大队汇合。

    这才让登州府阖府上下松了口气。

    金军退去后,府衙各房、捕快也没有空闲功夫,难以停下来喘口气,按照知府的命令加紧处置后续城墙修缮、民众抚恤等各项事宜。登州卫也有一些军务需要地方协助处置。

    此刻,知府陶行先正与同知崔直浩、通判沈统、登州卫指挥使戚显宗、指挥同知郑国昌等主要职事官吏在府衙正堂议事。

    陶行先,字伯言,时年三十八,浙江行省金华府浦江县人,大吴大业元年丙辰科二甲进士。

    大吴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仅取进士三百人。一甲三人,二甲五十人,三甲二百四十七人。每逢国有大庆喜事,皇帝偶会加试恩科,但未成定例。

    故能通过大吴科举入仕者,除特旨加恩、家世显赫、家学渊源者之外,无一不是十年寒窗、饱读诗书之士。

    陶行先出身浦江县富裕小地主家族,苦读四书五经、专研举业十余年,从二十岁通过县试考中秀才之后,一路突飞猛进,顺风顺水,举业有成,在自己二十六岁那年就中了二甲进士,可谓年少俊杰、春风得意。

    他的运气也非常好,当时的座师正是时任礼部侍郎、当今次辅叶向高。陶行先也是个会钻营的,经常出入叶向高府邸,或请教学问,或赠送礼品,或帮着老师家里处理一些私务,或上门与几位叶公子交流经义,只要是有益于老师家的事,可谓事无巨细,尽心尽力。

    陶行先这么卖力表现,叶向高也自然看在眼里。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陶行先入仕后,在叶向高的推荐和安排下,先进入内阁观政,后如愿进入吏部文选司任主事。虽未入选庶吉士进翰林院,但在文选司协助主管天下正四品下官员选授,位卑权重,深得各部尚书、侍郎看重,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后逐次升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吏部考功司郎中,仕宦生涯和同年相比,不说一骑绝尘,决计也是只快不慢。

    这都要感谢恩师的提携栽培啊。

    转任登州府知府,也是得到座师叶向高的指点,出来刷地方官履历,方便后续回京继续提任。毕竟,本朝太祖出身百姓,深知身居庙堂的衮衮诸公们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登基后定下铁律:非历州县者不得进中枢。

    故大吴朝廷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等正三品上的堂上官,不论愿意不愿意,都有地方官任职经历。

    当然,能下去还要能上来。如果朝中无人,一旦从京官任上下放地方,无人提携看顾,辗转多地任职,一去经年,白了少年头,黄花菜也要变凉。毕竟,官场上年龄是个宝。多少官员在地方上蹉跎了一辈子?

    “诸位,此次东虏入寇,横扫京畿、直隶、山东,十室九空,哀嚎遍地,生灵涂炭。赖皇上天威,诸君效死,将士用命,东虏在本府碰到了硬骨头,崩掉了几颗牙,虽然不是什么大胜,但也着实挫了东虏锋锐,振奋了军威民心。”陶行先边微笑边用右手捋了捋颌下短须。

    自从得知金军南下劫掠后,陶行先日夜忧惧,坐卧难安。

    本就是个文臣,手无缚鸡之力,入仕做官后身在中央阁部,接触达官显贵,往来不白丁,谈笑有鸿儒,何曾想过在登州府会经历生死。

    老师让他来登州府,就是考虑到山东行省非九边前线,安全无虞,日常就是处置百姓诉讼、征缴税赋等政务。只要顺利完成一任,除了自己原来在吏部的老关系,在老师的安排下,大考时得个“上等”,就能升任行省布政使司参政,随后找个机会转迁回京。

    没想到,在登州也会遇到鞑子。

    此次金军入寇犀利,四万八旗军分作五路,一路掠京师,一路掠直隶,一路掠保定,一路掠山东,一路掠河间。金军兵锋进入山东后,登州周围多个府县先后被攻破。知府、知县殉国的不知几何。真真是寝食难安。

    好在登州府上下都知道陶知府是个有后台的,虽然新任府尊,但同知、通判、各房司吏等大小官员都不敢欺生。陶知府说话还比较管用。

    大吴朝廷以文制武,登州卫戍守地方,职责所在,这次守城也是尽锐出战。输了,万事皆休。赢了,还要靠陶知府上奏折叙功,故也不敢怠慢。

    同知崔直浩和通判沈统对视一眼,相视一笑,率先道,“府尊过谦了,此次东虏入寇,周边府县沦陷敌手,百姓受难。登州骤临危难,民心浮动,如今能安然无恙,全靠府尊和指挥使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崔大人言之有理。此次东虏来势汹汹,狡诈凶悍,多次攻城未果,死伤惨重,都是府尊临机决断,亲临一线,不惧生死组织民壮与卫军死力协守的硕果。指挥使大人亲冒箭矢,从容应战,拒敌于坚城之外,也是此战大胜的关键。”沈统附和道。

    花花轿子人抬人。都是混官场的,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登州卫指挥使戚显宗闻言也是眉开眼笑,朗声笑道,“诸位大人过奖啦,本卫戍守地方,职责所在。幸与各位大人通力合作,才有此战胜果……”。

    近年来,吴军军势颓废,将领畏敌怯战,军卒视敌如虎,对阵金军鲜有胜迹。此战是真刀真枪和东虏对阵的。不论如何,固守城池,逼退金军,收获十几级东虏首级,已经算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陶行先内心大振,对自己提前转迁回京的信心更足了。“诸位,接下来,本官拟向朝廷上奏此战情形,奏折如何写,功劳如何叙,还请诸位一起计议。”

    “大人所言极是。吾提议,府尊大人、指挥使大人为首功,同知、通判大人为次功,……”坐在一旁的登州卫指挥同知郑国昌心有所感,知道是时候自己开口发话了。

    ……

    众人假意你推我让一番,最终定下了向朝廷奏报内容以及最重要的叙功等次。

    此时的戚建业已在正堂边上的厢房等待多时。

    待正堂上大人们结束商议,下人向知府通禀,“启禀府尊,戚书吏到了。”

    “哦,快请”。陶行先听闻,起身准备相迎。

    此次登州城保卫战,就属此子给自己的惊喜最大、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