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情系集体户 » 第567章 雷晓颖再帮云鹏

第567章 雷晓颖再帮云鹏

    雷晓颖很愿意和云鹏合作,两人见面后,她便上了云鹏的车,带他看了她确定的30个改建点。

    云鹏以为是每个公社5所学校呢,走完了才知道双城和后高家各7所,碱锅5个和沙城子各5所,莲花4所,宝泉2所。便问她为什么这么定点,公社没意见么?

    雷晓颖说:“公社当然有意见了,县里出40万,一个学校1万3333元。我们算了,要建一个小学起码要一个年级两个班,就得建12个教室;一个教室得4间房子,才能坐下60人;加上办公室、教研室、教师宿舍,就得60间房子。”

    云鹏一听,比他的计划超出了10间房子,便问:“一个大队也就1500口人,有那么多学生吗?老师还需要住宿吗?”

    雷晓颖说:“我们原来统计人口时,忽略了学龄前儿童,你现在到各家看看,哪家没有三四个孙子孙女。我兼管计划生育,66年到76年是全国生育高峰,家家的目标都是满桌子,就是一对夫妻4个孩子。公社就一个公安特派员,农家孩子不到上学不落户口。咱们碱锅不再是10万人口了,现在已经13万6了。那3万6都是学龄前儿童,平均每个大队450人,除以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75人。学校建砖瓦房是百年大计,不建得宽敞一点,会落后的。”

    “现在不是搞计划生育了吗?以后人口会减少的!”

    “从计划生育工作理论上说,人口基数大,得50年后才会出现负增长,多建点教室,不吃草不吃料的,可以做美音体教室啊!也可以搞勤工俭学啊!总之,要干就干他个五十年不落后的。”

    “咱们现在财力有限啊!”

    “我算了,建集体户时,10间砖瓦房是6000元,60间3万6000元,三股劲儿,县里出1万3333元,还差2万3000元左右,大队出1万3333元,社员出1万3333元。大队的钱可以从生产队积累中出,一个大队8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摊1666元,从去年的积累看,不是问题。就按原来全战区10万人口算,一个大队也有1250人,今年每人又分了200斤麦子,拿出100斤就是15元,合1万8750元呢。”

    云鹏让她这么一算,觉得有可行性了,县里有面粉厂,麦子可以随时变现,用苞米补充口粮也就是少吃点细粮而已。但是,社员能买账吗?于是他问道:“你这个想法各公社同意吗?大队啥意见?社员啥反应?”

    雷晓颖说:“我没找公社,因为三种劲儿里边没有他们,就没让他们掺乎进来,而是直接找了大队,给30个点的大队书记开了会。我说,这是给你们子女造福,现在恢复高考了,你们不希望子女有出息吗?要希望他们有出息,就把学校建好了,象现在这样,哪个好老师愿来啊!来了也留不住啊!给咱们的孩子造福,县里给拿一部分钱,咱们是赚了。县里资金有限,不是谁想要都能得到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们不干,我再找别人。”

    “他们怎么说?”

    “你想啊,全战区有80个大队,我就找了30个大队,这意味着便宜不是家家都有的,他们能不动心吗?你放心吧!这30个大队都同意了,社员也都支持他们,说不就是少吃点馒头饼吗?不差这一年,原来一家才分200斤麦子,不也活过来了吗?紧上一年,让孩子享福6年,值!”

    “那你为什么这么定点呢?”

    “这30个点都是偏远的大队,校舍也都最破烂,还都是四年制的,旧校舍可以放弃。新校舍至少得三个月建成,旧校舍可以当做校田地,新校舍重新选址,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云鹏说:“虽然如此,教室仍以3间房为标准,能摆开4排24张课桌,坐48人,够用!省下6000元能換300套新桌椅,可以实现桌椅标准化了。”

    雷晓颖说:“社员那还多出2000多元呢,上篮球架子、买风琴、上广播。”

    云鹏说:“还要栽树、建花池子,实现校园绿化美化。我马上找徐佩瑶设计一个标准图纸,你负责落实校址,种完荞麦就开工。”

    雷晓颖说:“我之所以没找各公社商量,是因为怕他们掺乎进来,会打乱定点布局。从长远观点看,所有大队小学都得改建,公社这块的积极性也应该调动起来。现在6个公社都有企业了,应该出一笔奖励资金,奖励先进大队,才能有发展后劲!”

    云鹏受到了启发,开始捉摸评选教育先进公社了,让这40万资金成为杠杆,撬动120万,乃至更多的资金。物质鼓励加精神奖励,才会事半功倍,三年规划才能得以实现。他跟雷晓颖说:“等这30个学校建成后,我调你到教育局。”

    雷晓颖说:“我就算了,听说各县都要建电视转播台了,把我家那口子安排了吧!”

    云鹏答应了她后,便去于家窝堡找到了徐佩瑶和陈思文,两个人带上测量工具便跟他来了碱锅。

    三个人到了后高家公社和辽河县交界的高家店大队。这个大队有8个生产队,1700多口人,现有小学生160人,4个年级,每个年级40人,还有210名学龄前儿童。另有32个半拉子,其中24个牛倌、羊倌、猪倌。只有16个去公社中心校、中学上学的,而12到18岁辍学的女孩子还有48个。

    这里离公社16里地,大部分孩子念到4年级就不上学了,尤其是女孩子。学校在大队部旁边,有两排干打垒房子,一排7间,两个教室一个办公室。前面有一个50米宽30米长的院子,后面有50米宽200米长的校田地。学校只有校长是公立老师,兼4年级班主任,两名民办教师,一名代课教师,各兼一个年级的班主任。

    这所小学原有两名公立老师,都调到中心校去了,校长没办法只能兼课了,又聘了一名知青当一年级班主任。因为没有体育老师,操场和校田地连着,便都种上庄稼了,所以体育课也不上了。

    班级的桌子是用两个砖墙搪上木板做的,条凳的腿都拔卯了,只有黑板还像样,是一块胶合板镶了木框,挂在墙上的,窗户的玻璃是用

    条拼的,显然是用了亮子上的玻璃,因为亮子是用塑料布封的。

    新的校址挪到了大队最东边的一片瓜地里,长200米,宽50米,足足的一垧地。两个人支上仪器便开始测量了,雷晓颖和大队书记及通迅员带着木匠,钉下了界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