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情系集体户 » 第512章 罗响留住柳维嘉

第512章 罗响留住柳维嘉

    柳维嘉把罗响让进她住的客房说:“你还说牡丹江好呢,这个旅店的暖气这么差,你要不送皮大衣来,我得冻成冰棍。”

    罗响说:“你住啥旅店啊!到我这来咋不给我打电话呢?有哪个女生住旅店的,要住也得住招待所啊!火车站这儿都是过路客,能给你们好好烧吗?”

    柳维嘉说:“我不是自己来的,是和我们县一个……”她把来意跟罗响说了一遍。

    罗响听后说:“那个厂长真不咋的,是怕你们住不起招待所吧!走!去我们文工团住,我们那女兵有回家过年的。”

    柳维嘉说:“别介呀!我明天还得跟齐教授去催化剂厂考察呢,后天就回哈尔滨啦,才两宿,有这个皮大衣就行啦!”

    “这有牡丹江到沈阳的火车,直通英城,还有卧铺,你从这里直接回去多好,在我们部队过年,多住两天,我带你去绥芬河看看,那里是边境,有不少俄国人,我们部队的车有通行证。”罗响说。

    柳维嘉说:“你就是一个排级小干部,能说用车就用车吗?我不想给你添麻烦。”

    “那你可小看七弟了,我跟我们团长的关系杠杠的,因为你七弟现在是主演,要不然也不能参军一年多就转干了啊!我爷月月给我汇款,谁有困难我都帮助,我和队员们的关系老好了。”罗响说。

    柳维嘉说:“要是这样,你明天用这个车拉我们去催化剂厂,让我在齐教授面前边有个面子。”

    “那你去跟他们说,我明天早晨来接你们。”罗响说。

    柳维嘉见他坚持要拉自己去他们那里,便跟他上了车。

    森警文工团在市军分区大院驻。牡丹江属于边防地区,军分区比英城要大,院里有和边防军、森警部队总部,大院就在江边大道上,从八一礼堂旁边的大门进去,便是文工团的驻地,院里还有两辆军车和一辆吉普车。

    文工团有50多人,营房是在礼堂后面建的三层楼,礼堂是军分区、边防团、森警总部共用的,也是森警文工团的演出场地。

    罗响领柳维嘉进了女兵宿舍区,立刻得到了女兵们的欢迎,她们都在夸讲罗响,说他演艺好,人也好,柳维嘉看出了罗响的人缘。

    文工团的政委是团级干部,亲到宿舍来接见柳维嘉,更让她感到了罗响在文工团的地位。但是,她仍不想留在这里过年,生怕给罗响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她怕人家误会,把她当成他的对象。

    第二天吃完早饭,罗响仍用那辆车拉柳维嘉去了站前旅店,等到了那位姓卢的厂长。

    卢厂见有了挂部队车牌的车拉他们,尴尬地说:“我们厂子不大,没有车,慢怠你们了。”

    那个催化剂厂果然不大,是区办的集体企业,进了厂门便是三面依院墙搭建的化工原料棚,前面便是一个倒山字型的厂房。厂房分4个车间,分别生产氯化铁、三氯化钠、硫酸亚铁3种催化剂,办公室都分散在各𠆤车间,院心里堆着铁沫子,总面积也就3000平方米。

    齐教授跟柳维嘉说:“哈尔滨和牡丹江及大庆的国营化工大厂很多,但是产品都是计划调拨的。我们系协办的生物化工厂都是集体的,得不到计划,只能选这样的小厂合作,因为他们都自负盈亏,和我们是对等的。我选这个厂是因为他们恰好有制作糠醛的三种催化剂。你们那里路途远一点,运输成本高,如有门路,也可以在你们省内找供应商,我不会在意的。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有限,我们如果再建一个厂,他的供给就有困难了。”

    柳维嘉考察后,便想在县里建一个催化剂厂,生产100吨催化剂,产值就达到20万元,原料顶多10万元,就是建车间、置设备得投入一笔钱,回去算算再说吧!

    罗响始终跟着柳维嘉,他说:“你不说把你化验室那些瓶子、杯子、管子換成铁罐、铁桶、铁管子就能建成化工厂吗?跑这么远来买他们这玩艺,运费得多少钱啊?你自己建呗!”

    柳维嘉没想到罗响对自己说过的话记得这么清楚,不由对他产生了好感,认为他真的很早就关注自己了。说道:“你能让我在这个厂多留两天吗?我要打探一下他们的设备和工艺及原材料的来路。”

    罗响说:“没问题,我们政委在牡丹江吃得开,我找他帮忙,让他找总队领导和市里领导联系,你给我几天时间,肯定能行!”

    柳维嘉说:“那我就留下?”

    罗响说:“留下!给我一次机会,看看你七弟的本亊。”

    柳维嘉说:“那我就留下住几天,初五给我买卧铺,我初六回去,初七就上班啦!”

    “你就䞍好吧!我要比办我自己的事还上心的。”罗响表态说。

    柳维嘉以和罗响老同学相聚为由,和齐教授及申广辉辞行了。

    罗响回到文工团找到政委,给政委讲了四队户的故事。政委不仅被他讲的知青情所感动,还看出了他对这位女同学的一往情深,为了调动这个台柱子的积极性,不仅答应给他帮忙,还答应派车让他带同学去绥芬河。为了防止年青人的冲动,政委派了两名女兵陪同前往。

    绥芬河距牡丹江100多公里,和苏联远东的波格拉基奇内陆路相连,是一个人口不到20万的边境小城,对方小城的人更少,也就2万左右,当地人称为格城。但是,中方有不少俄罗斯族居民,小城里有不少俄式建筑和俄式餐馆。

    罗响和两个女兵也是第一次去那里,幸亏司机去过,并会一些俄语,带她们去了俄罗斯族居民区。

    74届知青赶上过72年的教育回潮,开过俄语课,柳维嘉父母都会俄语,她也会一些单词。但是,她说的俄语对方都听不懂,对方说的她也听不懂。

    人家跟她说:“我们会说中国话,你还是说中国话吧!”使她对学外语产生了怀疑。

    罗响请她和两个女兵吃了俄式西餐,还给她们三个各买了一个套娃。其中,给柳维嘉买的那个最大,有10个小娃娃,最小的只有拇指那么大。那里的皮货也很多,罗响还给她买了个貂皮围脖,花了100多元钱。

    柳维嘉被感动了,给罗响买了一块苏联海军表,那表表盘上有一颗红星,里面带指北针、罗盘仪、海拔指示和潜水深度等功能,才80元,比国产的上海表还便宜,罗响把它当做了定情物,珍惜得爱不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