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情系集体户 » 第482章 秦玉再次巧汇报

第482章 秦玉再次巧汇报

    柳维嘉出了化验室,便听到吉普车声,急忙从饲养场过道穿过来,见石书记正在抬头看“文体之家”那块匾,便迎上去说:“哎呀!石书记你咋来啦!”

    石书记说:“我咋就不该来呢?我想看看你们的集体户不行吗?你不欢迎啊!”

    “欢迎!欢迎!云鹏——石书记来啦——”柳维嘉大声喊道。

    这一嗓子,把云鹏和秦玉都喊出来了,云鹏先把秦玉介绍给了石书记。

    石书记说:“秦玉?我在省招生委员会看到你的名字了,你的分数考得不低呀!评卷老师都说你字写得好,门口那个牌匾也是你写的吧!怎么人才都出在你们户呢?可惜了,你报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差了25分没进推荐线,但是上东北师大没问题了。”

    “那我呢?”柳维嘉急忙问。

    “我还真留心你的考分了,180分及格的卷子才推荐到省里,你考了168分,但是,你考了外语救了你,也被推荐到省里了,因为你只填了一个志愿,你就等农大的录取通知书吧!咱们约定的事你可不能反悔啊!我这常务副部长的职位会给你留到毕业的。”

    柳维嘉没有尖叫,而是异常平静地说:“没考上就是没考上,录取通知书来了我也不去!我不想要这个照顾。”

    石书记说:“好样的!你不走我最高兴了。”

    柳维美挤上来了,怯怯地问道:“那我呢?”

    石书记问:“你叫啥名?考了多少分?报的哪个学校?”

    “她是我妹妹,叫柳维美,考了172分,报的是长春光机学院。按您说的,她落选了是吧!”柳维嘉说。

    “也不算落选,180分以下的由地区级院校和中专按招生名额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还是有希望的。全省170分以上的才5000多人左右,占考生比例的4%。”石书记劝慰道。

    “那我也不走了,明年再考,我就想考光机学院,那里的学科和化学物理都有关,今年我也学外语。”柳维美说。

    石书记笑着说:“你俩还真是一个妈生的,都有志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明年6月份就举办第二次高考。”

    “天冷了,进屋里唠吧!”秦玉提醒道。

    “不冷,我想先看看这个酒厂,谁带我去看看。”石书记说。

    “这酒厂原来是集体户的,现在归生产队了,让四队队长云鹰带你去吧!”秦玉把云鹰叫过来说。

    云鹰说:“柳维美是酒厂的化验员,我俩一起去吧!”

    “行啦!你就是不出头,你俩跟我一起去吧!”秦玉说。

    “云鹰?你和云鹏是?”石书记试问道。

    “他是云鹏的弟弟,我们户老知青走的走,提的提,就剩我了,有五个老知青的弟弟妹妹来接我们班了。”秦玉边走边说道。

    石书记风趣地说:“这挺有意思啊!你们挑到了一个好大队,弟弟妹妹也跟来了,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这句话惹怒了秦玉,但是她没有外泄,仍用绵里藏针的介绍起了四队户的创业史:

    在酒厂她先简单地介绍了工艺流程后说:“我们刚下来时,这个四队是大队日值第三高的生产队,您猜多少钱?”

    石书记说:“看你们大队部的架式,咋的也得勾1元钱以上吧!”

    秦玉笑了说:“你说高了,那时只勾3毛6分钱。啥概念呢?就是一个劳力除了领全家老小的口粮外,只剩40多元钱,平均一人一年只有8元钱的生活费。是柳维嘉当了队长后,引进优良麦种,搞米麦间种,75年才实现了翻番,日值勾到了8毛2,而那时大队的平均日值才5毛钱。”

    “只凭科学种田吗?就没有多种经营收入吗?例如这酒厂。”石书记问。

    “这酒厂和砖厂都是云鹏在75年创建的,但是75年不仅没沾上光,而且大队还背上了债务。1976年又给酒厂配套了架子牛育肥场,可是砖厂却被公社抢走了。还是靠科学种田,通过卖种子,这一年四队的日值又翻了一番,达到了1元8,那大队是公社返还了砖厂和木材加工厂的股份利润后才建的。柳维嘉的米麦间种不仅使大队日值勾到了1元钱,而且带动了四个窝堡的日值都达到了6毛以上。”

    “你是说云鹏和柳维嘉一个干工业,一个干农业才改变了这里的面貌?”石书记问。

    “云鹏不仅干工业,而且干商业,他能升到现在的职务是干出来的。柳维嘉不仅会使粮食增产,而且处处考虑到社员增收。他俩都是人才,现在已经把北部战区带起来了,我相信,他俩今年会把全县农业生产推向一个新台阶,只可惜,柳维嘉要走了。不过,她妹妹接过了她的班,他和云鹰又是一对优秀的组合,今年我们大队还能再持续一年,明年,她再走了,可就不好说了。”秦玉不失时机地推荐了柳维美和云鹰。

    石书记不问了,他想多看一些,加深对秦玉所说的话的印象。在饲养场,他又听了酒厂和架子牛的链接后,没有进户里,看完大棚后,提议去砖厂了解了一圈,又对十字街的供销点、狗肉馆、波澜成衣铺、大车店、牲畜交易市场、拖拉机站以及四队的豆腐坊、五队的粉坊、三队的油坊、二队的磨米厂进行了走访,对云鹏和柳维嘉的事迹越听越多了。

    他不想走了,要住下来,秦玉把他和司机安排到了大队部住。这次他体验了地炕和火墙的神奇,更对苞米剝皮机和脱粒机感了兴趣,这时他才知道那水泥地面是大队的场院。

    秦玉利用当向导,在临上学前为云鹏、柳维嘉、柳维美和云鹰在新书记面前做了铺垫和推荐,这块压舱石完成了她最后的使命。

    云鹏和柳维嘉跟到大队,把计划交给了石书记,他看后说:“看来,我的思路要改动一下了,最近有一种思潮,叫做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受到了影响,现在我要加上一句“无农不稳”!这三者是相辅相承的,于家窝堡就是这三者结合的致富典型,我要好好解剖这个麻雀。”

    秦玉拿出了茶具,给石书记沏了一壶茉莉花茶说:“今晚您是吃朝鲜族风味还是蒙古族风味,我去安排一下。”

    石书记说:“你这茶具和沏茶的手法让我看到了你的文化底蕴,我就想吃四队户的风味,你们去准备吧!不要特殊安排,我就是要体验你们户的日常生活,等我研究完你们的计划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