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第五十二章 装比的艺术

第五十二章 装比的艺术

    朱慈烺乘坐梭船,在勇卫营亲军护卫下登上水师楼船,随行的还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凤阳道监军卢九德、统帅经营的忻城伯赵之龙、钱谦益、黄得功、高杰等人。

    这份名单是朱慈烺特意安排的,史可法和马士英是文官之首,卢九德是宦官之首,赵之龙掌管南京京营,钱谦益是东林党魁,黄得功和高杰则是实力靠前的总镇。

    朱慈烺要凭借自己对历史的熟知,请他们上船看一场表演,从心理上震慑这群文武大员。

    一上船,众人便看到十来名衣甲锃亮,刀枪齐备的强壮士卒正从底仓中抬出一些颇为沉重的大麻袋,嘴里还不断抱怨着:

    “不知道从山东拉这么多粮食做什么,现在吃也吃不了都发芽了,他妈的还招耗子,要我等下苦力给扔下去。”

    “是啊!真是浪费!”

    “关你俩屁事,当官的让扔就扔,又少不了你俩一口,再废话让当官的听到,非打你俩军棍不可!”

    他们一边说,一边合力将麻袋扔进江里,发出沉重的落水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居然没注意下层甲板上有一群文武官员。

    “放肆!诽谤上官,尔等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曾樱的护卫大怒,上去就是几个嘴巴子,扇得啪啪直响。

    “太子殿下!大人!小的不是那个意思,小的···”

    “殿下!曾大人,小的有眼无珠罪该万死,请殿下和大人···”

    那群士卒这才反应过来,齐齐跪地求饶。曾樱用探询的眼光望向太子,朱慈烺也懒得计较,下令一人十军棍了事。

    南京的官员人等极为震撼,粮食都多到往江里面扔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得多强啊?

    而且这么多的粮食,只要朱慈烺愿意,随时随地能再拉起一支大军来,练他几个月,和建奴打可能差点儿,但收拾南京京营的那些废物和江北四镇的败兵跟玩儿一样,可能只有武昌的左镇能抵挡一两下。

    至于粮食从哪里来的,他们不敢问也不必问,还能哪来的,抢的呗!山东富饶,又靠着运河,这么一支强军在手,抢个几十万斤粮食还是很容易的事儿。

    举目四望,只见附近的战船上旌旗鲜明,巡逻兵丁身强力壮,龙精虎猛,眼神里有种只有杀过人的老兵特有的凶狠。

    透过舷窗,依稀可见底仓中人影攒动,吃水很深,不用问,里面肯定拉着不少兵。

    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朱慈烺的计策,是做给他们看的。

    扔下去的麻袋里都是些沙子,船上那些精悍的士卒也是优中选优拉来撑场子的,至于吃水深,是因为船只底仓里拉着沙子,还有随行工匠以及家眷。

    如果他们其中有人突发奇想,去远处的某艘船上看看就能发现真相。但如果真这么干了,相信他所乘的梭船一定会撞上暗礁沉入江底!

    南京方面的文官武将再次庆幸起来,幸好啊,幸好!

    自己真他妈太聪明了,没有动歪心思,或者说有歪心思但没有付诸行动。

    水陆齐备,粮秣充足。旌旗猎猎,武备精良。

    太子亲军,恐怖如斯!

    幸亏我们选择迎立太子,而不是迎立其他藩王,否则等太子提军杀到南京,我等皆为齑粉矣!

    甚至连黄得功、高杰两个军头也是这么想的,他们旗下那些被顺军当儿子打的军队,唯有被太子亲军碾压的份!

    进到船舱坐定,众人客套几句,史可法正准备请奏登基事宜,没想到朱慈烺突然话锋一转:“众位卿家,本宫听说南京有一位北来太子,可有此事啊?”

    嘶~

    南京官员皆倒吸一口凉气,这事儿我们都是不久前才知道的,太子又如何得知呢?

    便在这时,他们看到太子身后站着的两名卫士,皆身材高大,身着棉甲,不苟言笑,看体型似乎有种···螳螂腿马蜂腰的感觉?

    锦衣卫?难道是锦衣卫!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锦衣卫先是被东西厂压制上百年,人丁凋敝;阉党覆灭后又被崇祯剥夺了情报机关的职能,蜕化为皇帝的仪仗队。

    近年来更是被京城的勋贵高官们当成吃空饷的工具,名册上还有数万人,实员能有一千就不错了,早已名存实亡,怎么可能拥有如此逆天的情报能力?

    朱慈烺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轻轻敲了两声桌子道:“李同知,请为镇守南京的各位文武大员奉茶吧。”

    话音未落,舱门盖帘处天光一亮,身着飞鱼服的李若琏便端着茶盘走了进来,脸上虽挂着笑,但那笑中却夹着刀锋上的森森寒意,重重地钉在了舱壁上。

    南京认识李若琏的人很多,因此朱慈烺压根就没必要,也根本无法让李若琏藏在水面之下,索性让他大大方方地站到台前,成为一把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尖刀。

    反正作为特务头子,李若琏又不用亲自干活,以他的经验和能力,反而更能起到震慑作用。

    “臣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叩见太子殿下!”

    李若琏身上的飞鱼服还是从北京带来的,三月十九城破当日,李若琏穿上这身衣服本打算死战殉国的,却不想最后居然跟随朱慈烺溃围而出,抵达南京。

    “免礼,为诸位大人奉茶吧。”朱慈烺兀自把玩起手上的玉扳指来。

    李若琏应了一声,规规矩矩地为一众文武官员奉了茶,随后挎着绣春刀,面若冰霜地站在朱慈烺右手边候命。

    朱慈烺适时解释了两句:“本宫曾启奏父皇,锦衣卫从事的是情报和内卫工作,不宜大张旗鼓,处处显赫。父皇天恩浩荡,恩准本宫亲自对锦衣卫进行改制,因此锦衣卫并未势微,只是转入了地下而已”

    听完这句话,南京官员手中的这杯茶,喝的是坐立难安。

    中国人自古便讲究一个中庸之道,待人接物当含蓄内敛。

    所谓君子之行,事做十分,话说三分。

    意思是事情要做深做透,但说话要尽量谦虚,更多的时候不明说,而是点拨一二。

    太子就是在点拨我们!

    假太子一事不过发生在几个时辰之前,太子身在军中却洞若观火,说明留都南京必然有一个高效隐秘,且无孔不入的情报网。

    搞不好自己身边的某个大员,就是这张情报网的一环。

    此时又见到李若琏本人,这些文官武将很容易便得出一个结论:太子拥有一支以锦衣卫为主力的情报机关,南京城内的一举一动都在太子的监视下!

    那么也就是说,他们中有些人拥立福王、试图让皇室当傀儡一事,也瞒不过太子的眼睛。

    但太子此刻并未就拥立新君的问题发难,而是亲自过问假太子一案,这说明太子应该并不打算追究拥立福王一事,而是准备解决假太子的问题,为登基扫平障碍。

    诸多文武官员目目相觑,最后眼光落在了史可法身上,那意思很明显:“本兵大人,就请你来当这个出头鸟吧。”

    作为留都名义上的一把手,史可法也不好推辞,他拱手行礼,清清嗓子道:“太子英明神武,是大明之幸!当时臣等正陪同福王祭拜孝陵,确有一小儿自称为太子,但经臣等辨认乃是冒充者,正准备请奏太子殿下如何处置。”

    与其等朱慈烺发问,不如主动承认福王一事,反客为主被史可法这位老官僚玩得淋漓尽致。

    “国不可一日无君,拥立福藩监国也是应当,诸位有功!”朱慈烺先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略一沉吟后道:“把那名假太子送到本宫船上来吧,本宫要亲自会会他。”

    没人敢出声反对。

    众人又商量了一些诸如何日登基之类的问题,朱慈烺便命水军士卒送他们下船。

    一直到登岸,一众文武官员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了,他奶奶的,假太子的事情,殿下几个时辰就知道了,自己干的那些烂事肯定也跑不了。

    但看太子殿下的意思,如今危急存亡之秋,只要自己好好听话用心办事,应该不会被翻旧账。

    万幸啊!万幸!

    此时,朱慈烺站在船边看着远去的一众人等,心中也颇有些庆幸。

    虽说熟悉史书,但乱世之中有兵说话才硬气,自己此刻并没有雄厚的本钱。

    自己有个屁的情报网,刚才拿来吓唬他们的锦衣卫一共就三位,为首的是李若琏,另外两个是他的亲信。

    但愿一切顺利,尽快登基,平稳完成权力过渡吧!

    “殿下英姿,臣十辈子也赶不上啊!”

    深知其中底细的李若琏对朱慈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太子,居然将一群久历宦海浮沉的老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处处料其先机!

    “敢问殿下,习的这是哪路学问?”看朱慈烺心情不错,李若琏大着胆子问道。

    “这叫史···”朱慈烺说的嘴滑,“史书的指引”差点脱口而出。

    毕竟假太子的事情,便是南明史上有名的“北来太子”案。

    他生生刹住了话头,重新组织语言后才缓缓说道:“此学叫做,装比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