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第四十九章 抵达南京

第四十九章 抵达南京

    什么?关宁铁骑?朱慈烺?!

    关宁铁骑不是在辽东吗?怎么可能跑到南直隶来?怎么来的?建奴能放他们入关?

    就算弃守辽东入关勤王,关宁军不过四五万人,面对北直隶数十万农民军的围追堵截,自身尚且难保,又怎么可能跨越数千里来到江南?!

    最重要的是居然还打着太子朱慈烺的旗号,眼前这个假太子还没折腾清楚,打北边儿又来一个,储君之位啥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在场的都是朝廷大员,互相对视一眼便知道了同僚和自己是一样的考虑,纷纷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文臣提出的尚且是质疑,武将直接就动手打人了。

    高杰一脚将斥候踹倒怒道:“放你妈的狗屁,江南离辽东足有两千多里,目下北直隶、山东全境都在流贼手里,关宁军是鸟啊,飞过来的?”

    斥候赶忙从地上爬起来跪正,斩钉截铁地说:“总镇明鉴,小的是亲眼看到关宁军队伍的,数万铁骑旌旗蔽日,声如震雷。当先龙旗六面,九龙伞两把,正是太子仪仗!”

    “有关宁军把总与我营交涉,兵将皆辽东口音,声称护送太子朱慈烺南下登基,让我等派人先行,通报南京六部。”

    “如有半句虚言,总镇扣了我的眼珠子喂狗!”

    听斥候说完,人群“哄”地一声就炸了。

    龙旗加九龙伞,仪仗规格没错。关宁军向来跋扈,但唯奉皇室正统,应该就是太子朱慈烺!看来他逃出北京后应该是先北上与关宁军汇合,

    再率领百战铁军南下登基!

    还没等他们做出进一步行动,只见远处官道上旗纛飘扬,两员飞骑高喊“紧急塘报!紧急塘报!”便冲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小跑到黄得功面前跪倒:“黄总镇,紧急军情!”

    黄得功上前一步,声如洪钟:“报!”

    “昨日未时,我营夜不收在江阴鹅嘴鼻发现一支水师逆流而上,皆为我大明旗号,旗纛上写‘奉天南下,东宫当立’四个大字,粗估有战船三百,兵船六百余!旗纛遮天蔽日,士卒衣甲鲜明,颇有投鞭断流之势!”

    嘶~

    四周传来倒抽冷气的声音,战船三百,兵船六百,就算按每船五十名兵卒计算,也得足足四万五千余兵马!

    再加上陆路南下的两万多关宁军,这支大军竟足有七万人之多。而且和皆为败兵的江北四镇不同,这支大军能够突破建奴和流贼的重重封锁南下江淮抵达南京,必然是经过了残酷激烈的战斗,并击败了敢于挡路的所有人,拥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想通了这一点,无论是钱谦益、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还是以凤阳总督马士英、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为代表的地方实权派,以及由掌管京营的忻城伯赵之龙带头的勋贵集团,都立刻做出了决定:还立个屁的福王啊,赶紧北上拥立朱慈烺,要是去晚了被别人抢了拥立之功,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如果说见风使舵有奖项的话,这帮人都得是终身成就奖。

    黄得功这下彻底确认就是太子南下,他仰天长笑:“哈哈哈!好!好!太子英明神武,我大明中兴有望,来啊,传我将令,跟我黄闯子一起,北上迎接太子即位!”

    说完也不顾被晾在一边、脸色已经憋得像猪肝的福王朱由崧,兀自翻身上马,带兵朝城外方向去了。

    历史上的黄得功的确曾参与定策之争,拥立福王,也确实曾有依仗手中兵权飞扬跋扈,蔑视皇权之举,但那是因为福王得国不正,本就没有获得尊重的资本。

    但饶是如此,弘光元年,高杰被许定国诱杀于睢州。

    弘光二年,清军攻入南直隶,刘泽清、刘良佐二镇投降,朱由崧仓惶南逃,唯有黄得功带领本部人马试图护送弘光帝南下再造朝廷,死战不退,最后死于叛徒之手,将对大明的忠诚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高杰见黄得功拔得头筹,当下便也不再犹豫,命令所部兵马携带劳军粮秣和物资,随本镇北上迎立新君。

    史可法、马士英、钱谦益等文官,还有赵之龙等勋臣也一溜烟跑了个干净,就连当初极力拥立朱由崧的凤阳监军卢九德也在踟蹰一番后北上迎立去也。

    不多时,现场就只剩下福王朱由崧和几个近侍了,一名面白无须的老太监凑上前来,见朱由崧气的七窍冒烟,便小心翼翼地问道:“王爷···咱···咱现在去哪儿啊?”

    朱由崧可算是找到了发泄对象,一脚便将老太监踹到在地骂道:“问问问,就他妈知道问!老子能不知道去哪儿吗?”

    “赶紧跟随本王,北上迎立太子去啊!!!”说完也不顾下人听没听到,兀自一溜烟便跑远了。

    现场只剩下十几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看守着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家奴穆虎,以及那名已经被打得神志不清的假太子。

    高梦箕来了精神,三言两语便说服锦衣卫放了自己,一瘸一拐地爬上一匹骡子便朝北边去了。

    众人一阵凌乱,都···都这么随便的吗?!

    ···

    信使报信需要时间,骑兵和水师的速度又快,因此一众文武官员刚刚跑到城北的燕子矶,便看到天际线上冒出一支声威惊人的骑兵,正向南京方向急速接近。

    礼部官员赶紧在王铎的指示下摆下香案仪仗,事出紧急来不及准备,桌椅都脏污不堪,王铎直接拿丝锦官袍的袖子就擦,看来真是急眼了。

    这时,远处的江面上冒出一支桅杆,随后是两支,十支,五十支,一百支,一支军容齐整的水师渐渐现出了全貌。

    “楼船!是永乐楼船!”

    有官员失声惊呼起来,天哪,居然是楼船!曾七下西洋扬我国威,痛击倭奴护我华夏的大楼船!

    在他们眼中,楼船就是大明国威的象征!楼船所至,皆为明土!

    南京有大明两大船厂之一的龙江船厂,永乐时期下西洋的大型宝船便首先在龙江船厂建造,因此南京的官员百姓对水师战船并不陌生。

    所谓永乐楼船,便是永乐年间所制造的一种主力战船,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登莱军便拥有不少永乐楼船,东江镇陷落、三顺王降清后还是留下了一些,此番被朱慈烺挑出十几艘状态还不错的,命令曾樱招募到的工匠修复好,随军南下。

    主要的作用是充门面,壮声势,通俗来说就是装逼。因此朱慈烺命令曾樱在船上插满各色旗帜,让那一千多登莱老卒穿上盔甲立在船边,三千多工匠和他们的家人则统一挽起头发扮作男子,扮作水军士卒。

    反正离得远,看不清,登基之前也不会命令水军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