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张大官人 » 第四十二章 痴情大牛

第四十二章 痴情大牛

    张小浩找到了那个叫小柔的丫鬟。其实也不难找,回去问问巧儿那个小柔负责李府什么地方的工作就行了。

    “小柔啊,过来一下,姑爷跟你商量个事。”张小浩神神秘秘地说道。

    一个长的柔柔弱弱的小姑娘闻言,从丫鬟群里走出来。

    不愧是叫小柔,瞧着小鸟依人的样子,就让人生不起气。

    走到在张小浩面前,低眉顺眼,问道:“姑爷有什么事要吩咐小柔吗?”

    张小浩来之前措好了词,问道:“刚刚大牛是不是对你做了一些不妥当的举动。”

    问的同时张小浩观察小柔的脸色,害怕引起对方过激的反应。

    只见小柔有些委屈,小声道:“他叫我娘子。”

    没错了,这误会可大了呀。

    张小浩急忙安慰:“我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大牛委托我跟你说一声抱歉,他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即使不是故意的也不能叫我娘子啊。”小柔不乐意了,显然不满意张小浩这个解释。

    只不过在姑爷面前,她没有闹腾,委屈巴巴地说。

    声音很轻,但张小浩依旧是听到了她的不满。

    其实张小浩要想不社死,最简单办法就是以姑爷的身份,命令小柔对这件事缄默不言。

    服从是丫鬟天命,要是张小浩这么吩咐的话,小柔是不敢说出去的。

    不过张小浩并不想用姑爷的身份作威作福。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张小浩从小到大深受这个观念影响。

    见张小浩叹了一口气,神情黯然。

    “其实,大牛这么叫你是有原因的。”

    “有原因的?”小柔不解。

    张小浩双手背在身后,看向远方,努力营造出忧伤的气氛,说道:“这要从一个悲伤的故事开始说起。”

    …………

    哎呀,终于搞定了。看着离开的小柔,张小浩松了一口气。

    刚刚张小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一个悲伤的故事原原本本的讲述给小柔听。

    故事当然是编的,取材来自于著名的牛郎织女,不过田大牛不是因为岳母阻挠导致与妻子分别。

    而是生活艰辛,田大牛不得不背井离乡,打工补贴家用。

    这也算贴近生活是不是,第一次见到大牛,他可不是在临安城四处打工了嘛。

    这也不算撒谎,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大牛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妻子了,一恍惚,竟把你认成了自己娘子。”

    张小浩是这样告诉小柔的,好说歹说,终于把她唬住了。

    小柔也答应日后遇到大牛时,不再提及到这件事。毕竟每一次地提及“娘子”,都是增加田大牛对远方妻子的思念。

    好了,在张小浩地描述下,田大牛已经是一个深情的痴男形象了。

    …………

    一天过去,张小浩“梳妆打扮”,久违地换下“居家服”,穿上长衫,准备和周景去醉仙楼。

    一开始张小浩想直接穿着平时的衣服去参加诗会的。结果在周景你去参加“趴体”就穿这的眼神下,换上了正装。

    可真麻烦,张小浩换好衣服后,再次从李家大门走出来。

    周景眼睛一亮,上下打量,开口道:“不错呀,人靠衣装马靠鞍,好马,好马。”

    啊呸,你才是马呢,你全家都是马。

    真是嘴贱。

    其实周景穿的才叫个华丽,张小浩身上的衣服是来的李家后重新订做的。

    之前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张小浩嫌弃,李家的人看了也隔应。

    张小浩已经是李家姑爷了,得穿符合身份的衣服。

    因此,柳林絮特地请了裁缝替张小浩做了几件上好的衣服。

    张小浩看着被送来的新衣服,满意地点点头。

    正装、休闲装、睡衣、一应俱全。嘿嘿嘿,岳母大人可真爱我。

    可周景可是王府出来的人,一个世子,用的都是皇帝赏赐的布匹,做衣服都是御用的裁缝。

    翻了个白眼,撇下周景,独自上路。

    “诶诶诶,等等我。”周景从后面追上来。

    “你也是书生,待会在诗会上有什么想法吗?”

    周景是个话痨的主,见张小浩不说话,自顾自地开启话题。

    张小浩没多想,回答:“能有什么想法,看个热闹呗。”

    既然回到了古代,能多看多闻,也不虚此行。

    周景与张小浩并排,说:“你是书生呀,文采足够的话,写出一篇好诗,就能换来一晚上的美人。”

    见张小浩无动于衷,继续说道:“即使你不要美人,这个大型的诗会,各方学子都会来参加,可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其实美人是其次,对于一些有追求抱负的书生来说,周景后面那句话才是说到了重点。

    提前积累名声,不管是对以后的科举还是科举后的做官,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这次诗会,不管是为美人还是为名声,都会竞争得非常激烈。

    可张小浩是谁,一个与世无争的新青年。美人不能说完全不在乎,可要是说名吧,就一句话。

    我要那玩意干啥,不能吃不能用的,还没一块布实用。

    至少周景在偷窥时可以用布蒙住脸。

    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醉仙楼。张小浩站在醉仙楼门口,往里望。

    因为花朝诗会的召开,今天的醉仙楼可谓是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跟过年似的。

    门口揽客的妓子都不见了,屋角房檐的装饰一反之前的花枝招展。

    不知情的人一眼看过去,会觉得这是个正经的酒楼,而不是什么寻花问柳之地。

    门口有两个小厮守着,把关着进出的人群。

    穿着书生服饰或者是富态之人,方可进场。若是想凑热闹的老百姓,便会阻拦在门外。

    这次的花朝诗会对应于现代,已经算是高端会场,特别活动了。有头有脸的人物才能进去。

    醉仙楼一个人平常的花销是三四两银子,相当于现代的一万块。

    而什么叫有头有脸的人物,指的是消费能力,是得那些日常消费十几二十两不带眨眼的员外、贵公子、知县老爷。

    张小浩和周景自然是可以进去的。一个打扮成书生,一个穿的衣服富贵的不像话。

    符合今日“宴客”的标准。

    尤其是后者,只是在门口那么一杵,就知道家世不简单。

    两个小厮见到这两人后,急忙上前,点头哈腰地将他们迎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