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的生活妙哉妙哉! » 第一章 一周年

第一章 一周年

    “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

    2006年年初,经历了亿元大片涌现的华娱电影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疯传,这使得想凭借此片冲击奥斯卡的楷歌导演愤怒无比,于是留下了那句名言。

    细想之,倒也不能怪陈导如此生气。

    毕竟三亿的投资,几年的心血做出来的“巨作”还比不上一部二十分钟短片的下载和播放量。

    那可是拨号上网的时代啊!

    至于说第二件大事,许良重生一周年庆。

    “许哥,里面是另一把车钥匙和大绿本您收好。”

    花乡二手车市场,穿着甩尖子皮鞋的销售员笑嘻嘻的给许良办理交割。两人身旁,是一台还算新的四代大众高尔夫,时下最流行的银色。

    “这几天麻烦你了,上牌都让你帮我跑一趟。”许良瞥了眼车牌,顺势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一包乍眼像中华的天子牌香烟。

    “哪里的话许哥,刚过完年回来来买车的人也少,闲着也是闲着。”

    销售员客气的接过一根香烟,别在耳朵上。

    接着,见许良拉开车门准备离开。销售员扭捏的冲他笑了笑,拿出一张女明星的写真照。

    “许哥,听您说您是北电表演系的学生。刘艺霏您肯定每天见吧,照片您拿着,什么时候有空帮我要一个签名。”

    一元一张,十张八块。

    年龄与许良相仿,虽处事装作老练但看着却十分青涩的男销售,在拿出这张在天桥上买的明星写真照时耳朵已经红完了。

    06年二月,刘艺霏成为了北电大四的毕业生。

    十五岁考入北电的她,星路堪称开挂。

    金粉世家,神仙姐姐王语嫣,仙剑里的赵灵儿,已经杀青待播的神雕侠侣。

    在这个没有水军,没有刷榜存在的时间段,几大热播剧在手的刘艺霏就是顶流,一出道就达到了无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人气。

    “我要到了签名,怎么给你?”

    许良接过照片,迟疑了一下。

    说真的同为北电的学生,05级的许良还真没见过刘艺霏。不是一个年级,再加上刘艺霏片约不断,有好几次刘艺霏回学校上课,恰好许良有事在外边。

    错过了。

    他其实是想拒绝的,可想了想说没见过岂不是跌份儿。

    再者,销售小哥也不信啊!

    之前和销售小哥的接触,在他的口中像许良这种北电表演系的学生,未来一定就是大明星。

    就连许良这样式儿,在娱乐圈没有一点名气的人,销售小哥竟也要了一张他的签名。

    “您邮件给我就行,发哪个快递都行。”

    销售小哥欣然一笑,似乎早已想好了计策。

    听到这,许良略微愣了愣。

    是啊,怎么忘了这一茬。重新回到20岁的年纪,这个时候也不是很落后。网络购物,快递服务虽然不及23年,但还是存在的。

    就连他手里的诺基亚N90,还是去年高中毕业在淘宝网上买的水货。

    当时还得去邮局打钱,商家那边才发货。

    此时回想起来,许良都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哪来的胆子。

    真不怕被骗,嘿嘿,谁让他有个有钱的爹呢。

    “好,地址就留你们店的。”

    “谢了哥!”

    “您慢走!”

    1.8L自动款的四代高尔夫,虽然起步流畅性不及手动款。

    但这不到三个月的“准新车”动力十足,开起来嗷嗷叫,两个大灯明晃晃的,尾喉也没有发黑的迹象。

    并且只要十二万,很划算。

    离开花乡,驶入高架桥后。燕京二月的天,很冷。但许良还是按下了车窗,任凭寒风涌进。

    车里的香水味儿太冲!

    必须要散一散,许良有理由怀疑他订车的这段时间,店里的人偷摸开出去喝酒吐在了车内。

    再者,即便回来了一个月。

    许良看着眼前截然不同的燕京景色,依旧是不习惯。

    许良的老家在蓉城,父母经营着一家效益还算不错的房地产公司。零几年的蓉城房价还在朝着两千迈进,燕京三环内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

    差距是有,但无论在哪儿,只要是国内这段时间的房地产都是赚钱的。

    许良家有钱,要不然老头儿也不会支持他读什么表演系。

    要是那个时候不乱投资就好了,许良开车拐进一个十字路口,停在红灯前。

    思绪纷飞。

    22年,也就是距今十六年后。国内的房地产行业萎靡,品牌暴雷层出不穷。同在一条船上,许良家的公司过得同样不好。

    他爹许平财为了将几个未完工的项目顺利结束,大手一挥用家里的资产填补了窟窿。

    可这一来,公司算是半死不活了。

    家里也从原先的十亿资产,瞬间萎缩到了千万级别。

    本以为老俩口心态会受此影响,但他们却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说“咱也风光了大半辈子了,能留下个几千万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可过惯了富二代日子的许良见状,不干啊,这差距太大了。

    作为北电05级表演系学生,许良毕业后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小红。

    身高一米八二,长相不比潘安,但比潘帅。

    十几年时间跑了无数个龙套,最好的一次演了个男三号。

    许良没有机会在演艺圈混出名堂,没能在各大电影节和颁奖礼留下自己的大名,是个遗憾。

    他的同班同学们,一个个红得发烫,有人晋升成了圈内资本,有人黑红,有人历经十几年一朝翻红。

    但他也不是白混的,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脉!

    许良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天生的帅气和亲切感。结识了圈内众多资本和大佬,每逢去洗脚城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许良。

    就这样,在大哥们的赏识下许良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参投电影!

    一部全球上映,五亿投资,由一众年轻顶流,实力派大咖领衔主演的大片!

    许良自诩很有眼光,这部片子一旦上映,票房少数二十亿打底。

    若是运气好的话,三十亿,甚至四十亿也不是不能想!

    就这样,在许良一阵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中二老终于同意放权。变卖仅有的几间旺铺,房产,折了三千万给他。

    本来。

    如果。

    顺利的话,三千万会变成一个亿。

    但……

    一想到这儿,许良攥紧了方向盘,他恨不得那个姓“吴”的男顶流去死!

    大片中道崩殂,打入死牢。

    大哥们有钱,不在乎。

    毕竟这年头重资拍的电影,几年都上不了院线,甚至没法上映的太多了。

    可许良不行,那三千万是他家的所有。

    重拍至少还需要三个亿投资,AI换头需要五千万,但效果会大打折扣。

    无论哪种方式,许良都掏不出一点钱了。

    那一日,阳光明媚。许良现在都还记得天台上的风有多凉,刺骨的寒。

    他没有想不开,只是站在天台上抽了一包烟。

    就着晚风,睡着了。

    当意识回归,许良站在了十九岁的路口,他刚通过了北电三轮艺考。

    “噔噔等等灯!”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

    那头,一个夹杂了太原腔的声音响起:“老许,我回燕京了。有空出来碰一下,谈论下《石头》的宣发和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