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佞臣 » 第十二章 信任

第十二章 信任

    蓝承的应变之策,说起来并非多么玄妙。

    他辅一进屋,短暂观察之下,巳月的神态就已经露出破绽。

    试问,一个服侍皇太孙才不到半天的侍卫,遇到这样的境况,应是悲伤多,还是恐惧多?

    洪武一朝,刑罚极重,怎会有人不怕?

    因此,丁辰的魂不守舍,才是最自然的表现。

    而在巳月身上,却完全看不到任何恐惧的神色。

    这,就是破绽。

    但即便知道了此一节,蓝承之后的行事,依然是在钢丝上游走。

    若他与巳月争辩真相因果,最好的结果也是二人被双双下狱,严刑拷打。

    有能渗透进东宫的阴谋势力相助,巳月很可能会被保下来。

    而自己呢?

    送自己来东宫为质的蓝玉,在胡惟庸案后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会死命保自己,还是与自己切割以求平安?

    傻子都能想得明白。

    绝境之下,唯有攻心,方为上策。

    蓝承言语中先是故意承认失职,让对手放松警惕。

    而后趁着巳月毫无防备,又劈头盖脸输出了一通看似逻辑缜密,其实毫无事实依据的指控。

    在巳月懵逼的当口,蓝承又充分运用语势相压,不给巳月任何喘息的时间。从而在其脑海中,做实“皇太孙被人下毒”的这个他定然知晓的事实。

    果然,巳月思维错乱,忘记了应该牢牢咬死“皇太孙只是被蛇咬伤”这点。而是本能地去反驳:“下毒的不是我”。

    至此,他已完全落入了蓝承的彀中。

    然而,即便是这样,蓝承还不足以脱罪。

    毕竟就算是侍卫阴谋伤主,他蓝承作为皇太孙的伴读,也同样难辞其咎。

    定个护主不利的罪名,发配流放岭南,蓝承这辈子基本也就断送了。

    而马皇后,便是他所有计策的最后一环。

    在坐实侍卫的罪名后,他才点出此人乃是太子妃所赠。

    其实,这也并不是个非常有力的指控。

    若是只有朱元璋在场,他定会先给蓝承定个污蔑的罪名,暂时留着太子妃。

    毕竟皇室的丑事,焉能外传?

    但马皇后则不同。

    此时她爱孙心切,一腔的怒火无处发泄。

    这种心态,使得先前她与太子妃之间些微的嫌隙,被无限放大,以至于不假思索地直斥太子妃。

    马皇后何许人也,她的话一出口,自然代表了皇家的意志,连朱元璋也不会去公然反驳。

    加之朱雄英并非太子妃吕氏所生,而吕氏的嫡子正是后来登基的朱允炆。

    瓜田李下,这样微妙的关系,太子妃就是长了十张嘴,也是有理说不清。

    有了太子妃这个挡箭牌,朱元璋就没有任何理由治罪于蓝承了。

    至于太子妃是不是清白的......

    只要能自保,他人祸福,与我蓝承何干!

    ..................

    看到马皇后晕厥过去,朱元璋赶忙一把抢过。

    “皇后!皇后!”

    朱元璋声嘶力竭,几欲发狂地一声声呼喊着。

    堂堂洪武帝,此时也已分寸大乱。

    这是蓝乘第一次见到如此失态的朱元璋。

    原来这位看似冷酷无情的帝王,也有如此挚爱之人。

    不多时,马皇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悠悠转醒,经此一事,她的心情略有平复。

    “皇后,你......你感觉如何?”

    “贫妾还好,皇帝放心。”

    “这些个奸佞小人,你要怎么处置,咱家都交由你!”

    “罢了,此事还要皇帝你来谋划,英儿......英儿性命要紧......”

    “逆贼,还不快交出解药!否则咱家定将你碎尸万段!!”

    朱元璋对巳月怒喝道。

    巳月此时两眼失神,已经吓傻了过去。听闻皇帝此言,却是毫无反应。

    朱元璋摇摇头,叹了口气,道:

    “皇后不必过虑,御医说英儿一时半刻还没有生命危险。我马上着仪鸾司严审凶手,定能找到解救英儿之法!”

    “皇后,那太子妃.....”

    看着不远处跪的战战兢兢的吕氏,马皇后摇摇头道:

    “罢了,此时是我莽撞,眼下当务之急是救英儿,旁的事情,还是皇帝你来决定。”

    “咱家就依皇后所言。”

    听闻马皇后如此说,朱元璋心中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征战数十载,开国十余年,这位陪伴皇帝出生如此的女人,无论大事小节,向来克制律己,保持着国母的风范与威仪。

    若是换成市井泼妇,恐怕此时已经揪着太子妃打起来了。

    朱元璋平复了一下情绪,用低沉的声音说:

    “蓝承。”

    “微臣在。”

    “押着这个杀千刀的逆徒,马上赶去仪鸾司!记住,务必交由指挥使毛骧亲自审理。”

    “这是朕的令符,你到时交给毛骧便是。”

    蓝承恭敬接过令符,这是个一寸大小的玉牌,雕琢的十分精美,上面弯弯曲曲的刻着“洪武”、“谕”、“威”等字样。

    这是蓝承第一次拿到至高王权的谕令,虽然只是跑腿。

    “微臣领旨。”

    蓝承恭敬一拜。

    “平身吧,送到后......你也一并陪同审案吧。”

    “无论用什么手段,务必给咱家问出解救英儿之法,你们......可便宜行事!”

    朱元璋的目光第二次与蓝承交汇在了一起。

    比起七日前,这次帝王的眼神中多了些许认可。

    在方才的激辩中,蓝承始终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无需半句虚言,便可在三言两语间洗脱罪名,择出凶手,

    朱元璋略一回味,如此种种,自然看的清晰明了。

    也正因此,他才给了蓝承协同毛骧审案的机会。

    这代表着,蓝承已经有资格,坐上权利游戏的牌桌了。

    不过,这牌桌坐上去,若想要下来,却也不那么容易。

    那么赚的盆满钵满,要么输到万劫不复。

    ..................

    “微臣遵命。”

    朱元璋没有再看蓝承,而是坐在朱雄英的榻前,为他擦洗额头脸蛋。

    宛如垂暮的老人,背影略显凄凉。

    仪鸾司......

    蓝承可谓慕名已久。

    尤其是这位仪鸾司指挥史大人,他迫不及待的想见一见。

    眼下自己虽然危险解除,但若救不得朱雄英,待到朱标一死,自己和整个蓝家还是要跟着陪葬。

    连东宫都已经被阴谋势力渗透成筛子了。天下能破此案,挽救皇太孙性命者,恐怕也只有仪鸾司了。

    再者,仪鸾司直接受命于朱元璋本人,地位超然,毛骧的话更是可以直达天听。

    以后万一再遇到诸如今天这类事情,若是有仪鸾司帮着说话,就远不至于如此被动、如此险象环生了。

    小皇孙命在旦夕,蓝承不敢耽搁,与侍卫们拖着一言不发的巳月,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