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31章 跟我来,向前冲

第31章 跟我来,向前冲

    就在清军劫营的当晚,揭重熙率领义军,在赣江上游渡河,出现在南路清军的侧后。这样一来,清军前有赤军,后有义军,形势大为不利。

    南赣总兵胡有升与副将高进库商量,说道:“昨夜劫营,赤匪竟有防备,观其营寨阵法,皆有章可循,不容小觑。

    “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为迅速西撤,返回赣州老营,凭坚城固守;中策为先强后弱,先打赤匪,再打揭贼;下策为先弱后强,先打揭贼,再打赤匪。”

    胡有升久经战阵,又被清廷赏赐子爵爵位,自然有些见识。

    他已经看出来了,赤军不同于一股的农民军,那个沈先生更是诡计多端,很得民众的拥护。再加上揭重熙的义军,南路清军的处境已经有些不妙了。

    高进库略一思忖,说道:“爵帅,上计绝不可行。国朝法令最严,武将不战而退,不死也要罚戍边疆。下策也不可行,若我军先打揭贼,赤匪必会乘机缀其后,则我军腹背受敌,危矣。”

    胡有升点点头,说道:“也只能这样了,派一名裨将率领五百人马牵制揭贼,我们两个全力对付赤匪。”

    昨晚胡有升亲自带队劫营,没好睡好觉,浑身疲乏。尽管如此,他还是亲自指挥,率领两千两马前往石湖挑战。

    南路清军有三千人马,五百人牵制揭重熙的义军,五百人守卫老营,胡有升只剩两千人过去叫阵。

    赤军的计划是,与揭重熙的义军夹攻清军,赤军在北,义军在南。但义军组织较为涣散,昨晚渡江筹划不密,船只配合不力,只渡过了一千人马。

    要不是赤军在石湖牵制清军,清军完全可以“半渡而击”,全歼赣江西岸的义军。

    揭重熙在赣江西岸急得直跺脚,就是没办法提高渡河速度。大部分义军滞留在赣江东岸,苦于船只太少,无法到赣江西岸参战。

    不过,揭重熙虽然能力一般,抗清的意志却是非常坚决的,也是不怕死的。他率领一千义军,挡住了五百清军的进攻,却只能招架不能反击,无法支援赤军。

    沈赤心得报,知道指望不上揭重熙了,便率领三千义军出营列阵,迎战胡有升的两千清军。

    通过一系列准确的预言,通过几次大胜,人们已经相信沈赤心是弥勒下凡,对他无比崇敬。此次对阵胡有升,赤军满怀必胜信心,甲仗鲜明,旌旗飞扬。

    赤军列为左、中、右三队,绵延一里宽。左队由步兵一营组成,靠近赣江;中队由近卫营、骑兵营、火器营组成,实力最强;右队由步兵二营、步兵三营组成。

    胡有升见赤军布阵严密,决定使出杀手锏:红衣大炮。

    崇祯六年,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后金,除了带去满清急需的水师战船外,还带去一批葡萄牙籍铸炮师、几百名技艺娴熟的铸炮工匠。

    皇太极欣喜若狂,亲自率领王公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自此之后,清军完全掌握了明朝的火器技术。

    满清为新兴国家,制度比明朝更为严格,吏治更加清明。清朝的火器技术后来居上,到入关前后已经超越了明朝。

    最典型的火器有四种:红衣大炮、冲天炮、子母炮、鸟枪。

    红衣大炮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弹道平直,发射实心弹,常用来攻城,包括武成永固大将军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等多个型号。

    冲天炮实际上是臼炮,射程较短,弹道弯曲。由于冲天炮膛压小,可以发射爆炸弹(开花弹)。清军已经掌握了爆炸弹的制作方法,后来承平日久而失传。

    两百年后,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费尽心机寻找爆炸弹的制作方法。结果,满清在京营八旗仓库里找到了尘封百年的开花弹。彼时,满清的开花弹技术已经完全失传了。

    子母炮为后膛装炮,由葡萄牙佛朗机炮改进而成。

    鸟枪则是单兵最重要的火器,比明军鸟铳威力更大、使用更为方便。

    一个历史冷知识是,八旗兵后期火器装备率很高,一度超过80%,对火器过度依赖。鸦片战争时,清朝陆军战败的最大原因不是器不如人,而是不敢白刃战。

    可以说,八旗兵堪称是东亚最能战的骑兵。再加上先进的火器技术,八旗军队如虎添翼,征服了华夏有史以来实控面积最大的领土。

    赣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南路清军多为赣州守军,打败过金声桓、李成栋,装备较为精良,士兵作战经验较为丰富。

    胡有升的南路清军同样携带了大量红衣大炮,预备用来进攻吉安府城。这种红衣大炮威力很大,可以轰破城墙,常被清军用来攻城。

    除此之外,南路清军还携带有可以发射开花弹的冲天炮,对付步兵方阵、骑兵冲锋更为有效。

    听斥候说清军推出了红衣大炮,沈赤心顿感不妙。赤军没有红衣大炮,作战经验也不足。一旦阵脚动摇,就有全军溃败的危险。

    他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冲击清军。只要赤军冲过清军的炮袭,只要赤军与清军短兵相接,就能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与清军展开对抗。

    器不如人,只能用血肉之躯冲击清军的炮火了。沈赤心身披甲仗,手持一张大弓,腰挎一口马刀,对左右喝道:

    “兄弟们,跟我来!向前冲,与清虏短兵相接!战死沙场者,升入天堂!”

    沈先生带头冲锋,赤军士气大振,纷纷大喊:“冲啊!”

    近卫营、骑兵营一马当先,率先向前冲去。近卫营官兵尤其勇猛,争先恐后冲在沈赤心面前,替他挡冷枪冷箭。

    清军的红衣大炮开火了!所幸火炮装药太多,炮弹大多落在了赤军后队。

    红衣大炮虽然厉害,发射速度却很慢。操作熟练的炮手,也要七八分钟才能打出一发炮弹。

    前膛炮射速本来就慢,发射完炮弹后还要使用湿布擦拭炮膛,熄灭残余的火药。要用干布再次擦拭,吸去炮膛中残余的水分。然后再装火药,捣实,装弹,捣实,操作极为繁琐。

    趁着两波炮击的空隙,沈赤心带领赤军骑兵,向前冲了一里多路,与清军只到不剩一里了。

    很快的,清军冲天炮又开火了。这种冲天炮身管短粗,实际上就是迫击炮的前身,由于膛压低,可以发射开花弹。

    开花弹落地爆炸后,弹壳破碎形成破片,飞迸四射,对士兵的杀害力比实心弹大得多。

    很快的,开花弹相继爆炸。

    只是,赤军冲锋过于凶猛,与以往农民军大不相同,眼看就要冲到清军阵前。清军炮手惊慌失措,炮弹精准度、火炮射速都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如此,仍有七八发开花弹在赤军阵中爆炸。赤军当场损失了十几个骑兵。沈赤心胸口也中了一枚弹片。

    幸好他穿着盔甲,弹片没有侵入肌肤。回望身后的近卫兵,很多人面露惧色。他们都相信沈赤心是弥勒下凡,所以敢冲锋陷阵。

    可清军炮火过于猛烈,打死了不少赤军兄弟。难道,沈先生不能保佑大家?

    沈赤心见状,大声喊道:“兄弟们,不要怕!往前冲,战死了大家一起升入天堂,世世代代享福!”

    沈先生继续往前冲,赤军士气复振,继续冲锋。既然沈先生都不怕死,既然死后能上天堂,还有什么好怕的?

    离清军只剩两百步时,赤军已经清晰地看到清军阵前的火炮。只要冲过这两百步,赤军就能与清军接仗,硬碰硬拼白刃战。

    在这种距离上,能发挥作用的有火铳、鸟枪、弓箭。火铳威力有限,无法贯穿盔甲。鸟枪威力较大,但造价昂贵,射速较慢,清军并未大量装备。

    最有效的还是弓箭。当然,两百步的距离,对于大多数弓箭手来说还是太远了。

    赤军骑兵速度很快,顷刻间又往前走了五十步。这时候,清军火铳大作。

    沈赤心弯弓搭箭,瞄准一名旗手,奋力向他射去。嗖的一声,弓箭飞出,旗手应声而倒,大旗随之仆倒。

    赤军骑兵见状,纷纷向前射箭。骑兵冲击速度本来就快,弓箭自带初速度。大家刚才一直被清军火炮压着打,早就窝了一肚子气,纷纷使出浑身力气,弯弓搭箭,射向清军。

    胡有升从未见过如此凶悍的敌军,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弓箭手手上。清军弓箭手原地射箭,气势上已经输了一着,听说对方是弥勒下凡,更加胆战心寒。

    一波箭雨朝赤军袭来。近卫兵见状,争先恐后地挡在沈赤心面前。

    胜利在望,大家再也不害怕了,只想尽快冲到清军面前,与清军决一死战。

    顷刻间,赤军距离清军只有七十步了。胡有升眼见挡不住赤军,只好下令骑兵出击。

    赤军骑兵速度快,犹如猛虎下山。清军骑兵速度慢,如老牛爬坡,在气势上又输一着。

    清军火炮横在阵前,炮手失去掩护,率先崩溃,丢下火炮向后撤退。胡有升见状,令手下亲兵连斩四个炮兵,才总算稳住阵脚。

    没有炮火威胁,赤军更加奋勇向前,大队人马眼看就要冲击过来。

    清军马步兵阵脚动摇,眼看就要崩溃。胡有升策马来回奔走招呼,指挥亲军来回冲杀,拼命稳住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