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22章 招募人才

第22章 招募人才

    吉安为赣西南重镇,“襟带岭粤,唇齿荆楚,据赣江之上游,为南北之要会”。

    明朝时,江西与江浙等省一样,属于经济富庶的大省。吉安府城位于赣江、禾江交汇处,人口、经济在江西数一数二,“地广物繁,屹为雄郡”。

    譬如说,明朝为了开发贵州,曾从江西大量移民到贵州。这些来自江西的汉人,大多把祖籍认在吉安府,又以“大石板”和“大桥头”为最多。

    当下,满清准备在广东大动干戈。前往广东的清军,所需钱粮军械大半都要经过江西吉安。因此,吉安府城内蓄积极厚。

    赤军智取吉安,从中获得了大量钱粮物资。仅棉衣、战靴两项,就足够供应全军,让每名官兵都换上一套全新的棉衣、战靴。

    除此之外,吉安府内存银二十多万两,另有弓箭、马鞍、箭簇、火药、铅子、铳炮、粮粮、草料等各类物资,足够装备三四千人马。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吉安府人文荟萃,文教兴盛。华夏行科举制度1300余年,吉安籍进士有2749人,位列全国第一,比大名鼎鼎的苏州府还要高。

    明朝洪武至天顺年间,吉安籍进士共中425人,占全国比例为8.5%。直到成化年间,苏州府才逐渐后来居上。

    如此多的进士,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举其大者,有北宋欧阳修,南宋文天祥、胡铨。明朝则有第一才子解缙、名臣杨士奇、东林党魁邹元标等。

    自建文帝设置内阁,至成化年间,在这八十多年间,共产生39个宰辅(内阁大学士)。其中,江西籍的有12人,吉安籍有10人。

    沈赤心进入吉安府后,第一件事是整饬军纪,第二件事便是招募人才。办大事以得人才为首要,与其获得钱粮物资,沈赤心更希望得到有才识、有名望的人才。

    按照董士祯的建议,他遍发名帖,邀请吉安府的名士豪杰加入赤军。

    很快的,名儒义士纷纷响应。其中一人姓杨名焕,是一代名臣杨士奇的后裔,引起沈赤心的格外注意。

    他亲自出门迎接,见杨焕三十出头,长得眉清目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一气,不由得生出许多好感。

    两人初次见面,杨焕深深一揖,抢先说道:“沈先生,我和士祯是老相识。他自视甚高,却对先生赞不绝口。今日一见,先生气宇轩昂,果然是人中龙凤。”

    沈赤心作揖行礼,说道:“杨先生过奖了。你是赤军中第一个进士,又是杨文贞公的后裔。我有杨先生,如汉高祖之有张子房也。”

    杨文贞公即为杨士琦,死后谥“文贞”。杨士奇历仕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时间之长皆为明代之首。

    沈赤心看重杨焕,除了他本人有些名气之外,也看重了他背后的杨家背景。杨家是江西大族,族人众多。杨焕加入赤军,有助于提高赤军的影响力。

    进屋之后,两人分宾主坐下。杨焕说道:“沈先生,不瞒您说,我虽是大明的进士,却一度对大明失去了信心,觉得满清代明,是正常的朝代交替。”

    沈赤心摇摇头,说道:“若真让满清取代了明朝,对我们汉人来说,不仅是亡国,亦是亡天下。亡国有什么要紧,无非是皇帝换了。

    “可你看,鞑子穷凶极恶,叫嚣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又逼迫我们变换服饰衣着。真要让鞑子坐稳了江山,咱们汉人可就成了衣冠禽兽,真的要亡国灭种了。”

    情到深处,杨焕的眼圈也红了,说道:“我还是太无知,对鞑子抱有幻想。鞑子入据江西后,我耻于做清朝的官,又担心时局动荡,便举家迁往南昌。

    “去年,鞑子攻破南昌,丧心病狂,屠城七日。章江门外,护城河为之不流,尸体顺着赣江漂到了鄱阳湖。南昌百姓死于鞑子屠刀者,不下于二十余万口。

    “我全家老小十二口,托庇于南昌,被鞑子勒逼银钱。可我已不为官,哪有那么多钱?最后东拼西凑,向鞑子献银八百两。鞑子仍不满足,把我家中洗劫一空。

    “全家十二口,当时就死了六口。事后又爆发瘟疫,家里无钱医治,又死了五口,只剩我一人。至此,我才认清鞑子的真面目,心灰意冷地回到了吉安。沈先生,你举旗抗清,我愿誓死追随。”

    满清为了摧毁汉人的抵抗意志,在华夏各地都有屠城的暴行。除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等事件为世人所熟知外,另有大量屠城事件隐匿在了史料中。

    去年,江西总兵金声桓、大同总兵姜瓖举兵造反。事败后,清军为了泄愤,以南昌、大同百姓帮助义军为由,在两地大开杀戒,屠城七日才封刀。

    沈赤心说道:“是啊,我是北直隶顺天府的逃人,同样家破人亡,与你感同身受。国仇家恨不同戴天,如果不能报仇雪恨,咱们还算男人吗?”

    聊到当前的时局,杨焕献计道:“江西虽已由鞑子重新占据,各地义军仍在坚持抵抗。目前,揭重熙有南明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的头衔,声势最为浩大。

    “张自勇、洪国玉皆为豫章王金声桓的旧部,听从揭重熙的调遣,共聚众三万余人,正在赣州府宁都、石城一带活动,与傅鼎铨彼此呼应。

    “傅鼎铨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依附于定南侯曹大镐。曹大镐麾下有一万义军,正在广信府一带活动,不时出入闽北。

    “赤军占据吉安府,民气为之一振。揭重熙的义军就在赣州府,与吉安府相邻。两军联手,必能在赣南掀起一股抗清的高潮。”

    沈赤心对此不以为然。揭重熙、曹大镐、傅鼎铨等人都是南明大臣,身上有很多旧官僚的习气。他们手下的义军,组织涣散,战斗力相当有限。

    赤军则以赤贫的农民为主,以均田免赋为号召,与地主阶层有着天然的冲突。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南明君臣不顾亡国在即,极力排斥大西军、大顺军,无疑也印证了这一点。

    杨焕刚刚归顺,沈赤心不便打击他的积极性,便按照他的建议,派人向揭重熙送信,建议加强联络,携手对付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