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18章 定计广东

第18章 定计广东

    聊起当前的时局,沈赤心和董士祯都感伤不已。两人都已看出,南明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虽是第一次见面,两人却相谈甚欢。沈赤心胸怀大志,正需要董士祯这样的谋士。董士祯誓死不愿降清,正渴望遇到沈赤心这样的明主。

    满清严厉推行《剃发令》,规定只有道士可以束发。为此,很多汉人改作道士。董士祯兵败,又不愿剃发,只得束发为道。

    哪知道,世间各处都有江湖。道观不同于寺庙,香火本就不盛,田产也少,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董士祯投入道观,有义军为之撑腰,道观不敢不接受。

    但义军败后,头领相继被害。就算是投降满清的义军头领,也受到刘大狼之流的排挤,自身难保。董士祯有黑历史,在道观里难以立足,听说沈赤心以礼相聘,欣然出山。

    他向沈赤心献计道:“沈先生,满清以武力入主中原,驱使吴三桂、孔有德之流为马前卒。他们推行剃发令,激起汉人反抗。清虏在各地大肆屠城,人心不附,势难持久。

    “南明虽为正统,但党争不断,已经无药可救,日后必会败亡。我们要想驱除鞑虏,只得另起炉灶,不必再依附南明。”

    沈赤心点点头,说道:“不错,南明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一条路,就是与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合作,借农民军对抗清虏。

    “可南明小朝廷内部,大臣泥古不化,极力排斥农民军,将来必败无疑。咱们可以奉永历为正朔,在南明败亡之前发展壮大。南明、农民军一旦不支,赤军将成为对抗清虏的主力。”

    沈赤心习惯在亲近的人面前说“咱们”,令董士祯备感亲切。他是举人出身,做过永新县的县丞,混迹过明朝官场。

    清军逼临江西,义军蜂起。董士祯又做过义军军师,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像沈赤心这样平易近人、见识过人的义军首领,放眼宇内都很罕见。

    董士祯说道:“不错,明朝推翻元朝,再造中华,享祚近三百年,国人皆感其德。南明偏居一方,永历帝德行菲薄,但在士子心中仍然享有很高的地位。

    “沈先生愿意遥奉永历年号,足以赢得士子好感,以均田免赋为口号,足以争得民众拥护。只是,南明的形势不容乐观。

    “去年,湖广、江西两省得而复失,对全局影响极大。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为东南六省之屏藩。湖广西接巴蜀、滇黔,北达中原,东连江南,南通两广,为天下形胜之地。

    “南明既失湖广、江西,只能退守岭南、滇黔。永历帝昏聩无能,不思进取。南明势穷力孤,败亡之兆已经明显。

    “沈先生胸怀大志,必须加紧壮大赤军。否则,南明既灭,赤军坐大,一定会召来清虏。”

    董士祯对时局很悲观,沈赤心却不以为然。他很清楚未来的历史走向:

    永历帝在势穷力孤之下,只得与大西军余部合作。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身经百战,比南明正规军战斗力强多了。

    尤其是李定国,为南明后期罕见的名将,一度收复湖南、四川。只不过,大西军内部又犯了内讧的老毛病,最终为满清所乘。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天机秘密,沈赤心不好向董士祯透露,便说道:“董先生,你年龄比我大,我以后就喊你老董吧。相信我,南明一时半会亡不了。

    “咱们仍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韬光养晦,埋头建设赤军。关键是,要先找一块稳定的地盘,获取足够多的财力和物力。”

    董士祯以为沈赤心要取永新县为地盘,说道:“永新县多山,地处偏僻,民力衰竭。以我度之,并不适合充做赤军地盘。”

    沈赤心哈哈大笑,站起身到门楼栏杆处,眺望堡外的赤军。加上方世珍新募来的六百新兵,赤军已有一千多人,刘家堡已经容纳不下了。

    董士祯也跟了过来。沈赤心看看赤军,又看看董士祯,说道:

    “老董,若赤军只有眼前这个规模,固然可以取永新为地盘。若我像有些义军首领那样,组织义军只是为了归降清虏,以换取荣华富贵,固然可以局促在赣西一隅。

    “赤军的目标是推翻满清,是让天下民众都能安居乐业。这就意味着,赤军的规模必须不断壮大,成一万,成十万,甚至成百万之众,才能打败清虏。

    “为此,必须找一块纵深足够大的地盘。湖南、江西都是至关紧要之地,清虏对此极为重视,在此驻有精锐。川蜀人丁凋零,云、贵路途遥远,土地贫瘠。可去者,唯有粤、桂两省。

    “此外,清虏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部四万兵马出兵两广。三藩皆携带家眷,一旦夺下两广,就会就地驻守。此三藩皆明朝降将,战斗力远不如满洲八旗、蒙古八旗。

    “至于粤、桂两省,粤省特产丰富,人口稠密,濒临南海,可进可退。桂省民风剽悍,土司杂处,俍兵名闻天下,但人口、粮产远不如粤省。老董,你怎么看?”

    事情很明了,沈赤心已经决定引军前往两广,但在广西、广东两省间心存犹豫。董士祯略一思索,说道:

    “广西、广东合为岭南,北有五岭天险,南有南海可以通商海外,足为霸业之基。先生若有志于天下,应当先取岭南,整军经武以窥中原。

    “至于是去广西还是去广东,不妨先看广西能去什么地方,广东能去什么地方。

    “依老朽拙见,广西地力贫瘠,梧州、浔州、桂林、柳州等府皆敌我所必争,只有南宁一府差强人意。但南宁地势局促,可自安而难以壮大。

    “相比之下,广东的形势要好很多。沿海的潮州、惠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府,除潮州被郑成功视为禁脔,其余各府皆可充作地盘。

    “广东近几年数次易手,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不管是南明据广东,还是满清据广东,官府都无力征讨。赤军前往广东寻找地盘,正当其时也。”

    沈赤心大悦,说道:“老董此言,正合我意。以我度之,明年三藩很可能会夺据两广,南明将退据滇、黔,广西将成为明清交战前沿。赤军在广东,正可以避开南明小朝廷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