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佑传 » 第二十二序:随军军师黄义文,土豆推广为长久

第二十二序:随军军师黄义文,土豆推广为长久

    黄玉

    武力:51(平平凡凡)

    智力:93(智計不凡)

    统率:79(三流巅峰)

    政治:89(二流巅峰)

    魅力:80(能服众人)

    他是闯军的核心智囊,在军中地位崇高素有信义,若不是事发突然,朱天佑的胆魄过人,黄玉也不会为李自成挡险被俘。

    历史上,他的功绩也是可以和刘伯温相比,如果闯军能够夺取天下,他的名声也许也会更上一层楼。

    纵向比较他就是小刘伯温,大吴用,横向比较他就是清军的孝庄,南明的刘玄初。

    当朱天佑再次来到他的面前,黄玉仍然是一副拒不配合,誓死不从的样子。

    朱天佑心知想要让他投降,似乎是有些困难,不过他连皇帝都能劝服,自然是有办法对付他的。

    “黄玉?你可想好了?”

    ……

    “嗯……黄玉老哥你以前有字吗?”

    黄玉的脸色一变,冷淡回应道:“我还在考科举的时候有,但从我们家被皇明官府抄家以后,我就已经没有字了,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不起义军,就是你下令把我凌迟,我也不会投降。”

    朱天佑早就意料到,一般的武力手段根本无法让黄玉改变心意,他不急不还描绘到:

    “未来的皇明,会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海内清明,没有腐朽官僚压迫,天威悠悠,汉民族与四周的所有民族,会组成一个新的伟大民族——华夏,没有农耕与游牧的仇杀与互相侵略。”

    黄玉只是不怵的撇撇嘴,想要出声斥驳,却被朱天佑的继续打断。

    “那个时候的人们,能够享受免费的官学教育,人人皆识字,大家都爱国,没有饥饿,也没有地主的压迫……”

    黄玉眼神一变,他原本以为朱天佑不过是个武力过人的暴发户,没想到他竟然比大部分义军官员都明白百姓所需,他有些意动,但他还有些顾虑。

    黄玉主动询问道:“你怎么能够保证以肯定土地不会被地主兼并呢?”

    “因为,直到目前皇明官府控制了周边所有土地,甚至包括皇亲国戚,并且时候我还在一天,没有任何人可以将土地私有。”

    “王莽改制?”黄玉的眼睛睁的浑圆,心中咯噔一下,这种想法他年少时也想过,但这太难了,也许比拯救皇明更难。

    参加了义军以后,他明白义军也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改变现实,最大的意义就是把残暴的地主和官府赶走,换上新的地主,给百姓一个苟且求生的机会,这些年,他已经忘记了这些,安心的当自己的谋士,希望有一天能开创新朝,重新整治天下,但他明白义军还是那个样子,地主依然会回到土地,说句实在的,也许过个一两百年,大顺也会再次被义军推翻。

    他的心中隐隐觉得朱天佑说的是对的,他清澈的眼神,真切的心灵,有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他知道他该做出选择了……

    黄玉一个人默默无言,默默的听着,他想要继续了解,了解这超凡的知识,超越时空的理想。

    ………………………………

    就这一个人说,一个人默默的倾听。

    不知不觉中,过了不下两柱香时间,朱天佑说的有些口干舌燥,他明明看到黄玉的眼中光芒闪现,却又迟迟等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以为是黄玉还在等,也许是自己的诚意不够,也许是他看不上现在已经风雨飘摇的皇明朝廷,也许是他放不下他跟朝廷的深仇大恨,朱天佑只好叹息一声:

    “黄玉,你实在不愿意的话我就走了,下次我回来,便是不知几时,你要明白这个天下,不仅仅是给有能力的人去改变,也是给愿意去改变世界的人,皇明朝廷虽小,也有智者可以取代你。”

    说着有些无奈的拂袖离开,苦恼起朝廷臣子的安排。

    却不想黄玉此时出声阻拦到:“我愿意,我愿意向你投降,但是我只给你投降,我不投降皇明朝廷,我也不会出力对抗闯军,以后能让我长伴你身,做我最擅长的事情——谋划,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谋士,可以吗?”

    “可以,我就等你这句话了。”

    朱天佑一阵意想不到的狂喜,他刚才还以为黄玉已经没有希望招揽了,可能是封建礼教束缚了他,也可能是个人的深仇大恨,没有希望,他也不愿意在此浪费时间。

    黄玉又紧接着提出两个请求:“李自成将军与我有恩,而且心底里也是关爱百姓的,我希望日后将军如果抓住了他,不要伤及他的性命,除此以外的闯军兄弟,没有罪大恶极的如果他们投降,也请摄政王对他们网开一面。”

    “好,这些我都答应,孤之得黄玉,如太祖得蓝玉也。”

    黄玉不禁出声吐槽道:“蓝玉可是将军,而我是谋士,而且蓝玉的下场好像不怎么样吧?”

    “哈哈,你都知道你是黄玉了,太祖做的事情,我也不会做,天下的利益大于一国一姓的力利益,我绝对不会对国家功臣动手的。”

    “那得看你日后的表现了,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我忘了说,如果将军日后违背了誓言,做不到你所讲的话,请将军不要拦我,我还是想要回到老家去做一个普通老人,从此远离尘世。”

    “好好,好,我答应你,不过我想你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是就最好,愿国家太平。”

    “呐,黄玉,历史上的名人大多都是有字的,你既然过去的字不愿意提起,我在这里给你取一个可以吧?”

    “这一点都不合礼数吧?”

    “谁说的?古代尊亲长辈者,可以为后备取字,我难道不算尊贵吗?”

    “……”黄玉发现自己还是少讲一些话会更好。

    朱天佑在一旁嘟嘟囔囔的给他取了一个字“义文”,朱天佑觉得他大义凛然,遵守信义,又是一个文士,取字“义文”是最好的。

    后是历史中经常被提起的一个人物“黄义文”诞生了,虽然它的主人不愿意取字,但这个字,却作为一个美谈被广泛流传。

    君与臣,有同样志趣者的美谈。

    …………

    朱天佑离开前对朝廷进行了最后的安排,主要是官员任命与部署,顺带最后推广一种“神奇”作物。

    原本王冬明是很想要一直守卫明皇的,但是朱天佑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很快要远征女真,对于自己这位独眼善射的的老上司,兼传授武艺的恩师,还是给予了重任,允诺此次出征后,便给他封官顺天总兵。

    但昔日一同讨贼的师徒二人,现在已经是有些心生间隙,但是明皇在他的手上,王冬明你也不会对这种事情有所抗拒,只是二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当以前,明明才过去俩个月左右来着。

    朱天佑有些无奈的叹息,王冬明是一个朴素而死忠于皇明的将军,那些大理想大志向,以及什么细枝末节的事情,或是没有用,或是不应该,二人就保持着这样的普通关系,彼此留有隔阂,维持着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没有亲密,也没有仇恨。

    也许在他的眼中,朱天佑已经是一个权臣了,但他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做些什么,为了明皇的安全,也不应该贸然做什么。

    朱天佑每天早上操练霸王战法时,会时不时想起自己的师父,可惜现在一切都无法告诉他,他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奥意。

    朱天佑扫去心中的一些不快,做出了如下安排:

    先是所谓“神奇”的作物,即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土豆,亦名马铃薯,是从美洲漂洋过海的稀罕物,目前基本局促于皇宫之中,没有开始普及民间,土豆为清朝康乾盛世的粮食产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以皇明朝的种植条件,预计土豆至少亩产俩千五百斤,皇明时期小麦亩产仅有百斤左右,水稻种的好则能达到三百四十斤。

    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土豆可以供养更多的百姓,长远上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土豆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后期,人口由一万万增长到四万万同胞的有力推手。

    简简单单的对比便开可以看出土豆的巨大潜力,土豆作为爱尔兰人的主食,是具有充当主要粮食作物的潜力,营养比较全面,可以长期健康食用。

    朱天佑临行前给苏思源定了个目标,将国库里所有的土豆取出,先进行小规模试验,然后以军屯民屯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能种多少是多少,官府先行,优惠补贴推广民间。

    土豆能够尽早推广,必将裨益后世。

    土豆是他仔细思考以后做出的解,因为土豆水土条件要求低,比较抗寒,在明末这个小冰河期也能够顽强的生长,即使是山中也可以广泛种植,而且种植技术并不困难,如果是太平盛世,朱天佑甚至可以肯定五年内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