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佑传 » 第十八序:思源奇策说天佑,皇明江山归何从

第十八序:思源奇策说天佑,皇明江山归何从

    朱天佑见到到手的人才想要跑,顿时不乐意了,一把拉住苏慕雨,说到:“你若是不把话讲清楚,我就把你抓到后宫去,给人去当洗脚婢。”

    苏慕雨多次挣扎无果后,只得风情万种的白了一眼,无奈道:“那我在此把话说明白,希望将军不要对外透露,更不要嗜杀成性,过于紧张。”

    朱天佑,以手指天发下誓言,“你说吧,我不会为难你的。”

    苏慕雨摇了摇头道:“你还没有说违背誓言的后果。”

    朱天佑突然发觉她很可爱,自己此前把她当做媚骨欲心,贪图权势的艳妇小心对待,甚至抱有敌视,确实显得太过了。

    朱天佑继续说道:“如果我违背了誓言,天打五雷轰,永世不得超生。”

    苏慕雨摇了摇头,抽回了手,好笑道:“那么接下来我说的话无论你怎么想,都不得打断我,我说完了话以后,你也不得拦我,要放我离开顺天。”

    朱天佑催促道:“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苏慕雨清了清嗓子说道:“古之权臣,无一权势不能够权倾朝野,架空皇帝,行事才可以随心所欲。或谋逆,或辅政,其在位之时,帝之言可不信,天下人之言可不管,兄弟亲族之言可不理,若君臣之间势力相抗,则必有一失,古之贤相诸葛亮,被蜀后主一纸调令从北伐大军中撤回,不敢不从,不能不从,不得不从,此乃君臣之异也。”

    苏慕雨抿了一口清茶,继续到:“摄政王陛下以为自己可比之诸葛亮耶?崇祯皇帝又比之刘禅如何?”

    朱天佑此时突然如梦初醒,脑海中种种的疑虑,如清夜闻钟,茅塞顿开。

    他比不了诸葛亮,君主不会对他那么放心,他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私心很重的庸人。

    朱由检的心性更不是刘禅可比,朱由检这个人可以说是小心谨慎,也可以说是——疑心病很重,就他所知的崇祯17年内阁重组50次,兵部尚书撤换14位。

    如此皇帝怎会对权势有所松懈,他现在所表现的一切温和,也许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长久下去,可能明天,可能后天,等到皇帝有一天突然想不开,只要稍加联络,他所能依仗的仅仅只有军队,但是军中将领如果收到了皇帝诏书,他朱天佑一个刚来异世四个月不到的“未来人”,又有何底蕴可以应对?

    而且他还替明皇处理了官员,这对皇明百利无一害,但也将他自己置于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没有任何人会支持他,即使是自己的本部兵马,也有可能离开他,即使他是皇明明摄政王,他刚刚拯救了这个王朝,但只要天子一个念头,他就有可能沦为丧家之犬,因为自己那过剩的权力。

    帝王权术是皇帝用来约束手下的,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便是皇权独尊。

    自古以来,权臣多篡位者,是因为一旦掌权过多,除非激流勇退,退出天下,否则难善其身。

    唯二的成功者,武侯诸葛亮,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不谋私利,而且也对刘禅始终毕恭毕敬的服侍,即使身为帝师,也没有丝毫的逾越;另一个便是周公周公旦,周公旦辅政没有任何私利,没有结党营私尽力辅国,而且还有召公与他制衡,虽贵为皇室,却没有任何逾越,他与成王,也成了一桩“共和”的美谈。

    而且他们两者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主少国疑,为国尽忠多年,不谋私利,不结党羽,没有拥兵自重——而他朱天佑呢?领兵入朝,拥兵自重,诛杀群臣,好大喜功,逾越摄政王之位,这样的他,真的能让皇帝信任吗?

    他自认为他的一切都是为国为民,但其中又掺杂了自己的私欲,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皇明危亡,他甚至可能想篡位称帝……千言万语,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他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兵权,他和明皇之间,或早或晚必然要决出一个天下共主,时间拖得越久,他朱天佑的权势便越发危险,他一个建文之后,如何能让朱由检相信自己?

    朱棣连自己亲侄子的皇位都能篡夺,更何况他们这隔了不知多少代的皇亲。

    他自己的下场早已经在冥冥之中决定了,历史是个怪圈,没有人能逃脱客观规律。

    看到最后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司马懿第二,或者是成为又一个朱允炆。

    天真留给自己,防备留给他人,也许现在的自己还在这里嘻嘻哈哈,背地里明皇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削夺自己的权利。

    现在自己主动退让,只能让他满意一时,等到自己不愿退让时,自己又能怎么样呢?

    他不愿意为皇明做一个单纯的统帅,只愿意做控制一切的摄政王。

    此时,朱天佑突然想起一件事那便是苏善水的宁远总兵之位,关宁军原先从属于宁远总兵,如今的他身上只有一个虚职摄政王,统管一切,换句话也可以说,什么都管不到,名义上手下统一着七万军队,但是王冬明还有三万五的精锐,一旦发生动乱,自己的手下未必会帮自己,可以预想的是,自己只能逃走,自己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

    如此想来自己可以说是非常的无能,仅仅只是一个获得了神力的普通青年,跟历史上这些名臣将相们斗,差了几个维度。

    可笑他朱天佑还抱着自己的功绩,耻笑那吕布狼狈不堪,流落中原最终惨败,殒命白门楼;西楚霸王争霸天下,八年时间屡战屡胜,却也不过是自刎乌江。

    朱天佑以为自己和他们之间差距最大的是赤子之心和过人的睿智,实际上,差距最大的是政治认识。

    吕布三姓家奴,尚可从一介平民,名动天下逐鹿中原,在洛阳朝廷中风动一时;楚霸王再无智,狂妄,却也将自己的军队牢牢掌握,到死之时尚有江东百姓相迎。

    而他自己还有什么呢?

    觉得自己的才能可以和曹操相比拟,德行可以和周公相媲美,志向可以和刘裕匹敌,但这一切不过是他的自厢情愿,你以为的你以为不是你以为。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权臣,一个天真的政客,如果没有苏慕雨的提醒,自己也许突然大难临头而不自知。

    指望东厂来给他汇报危机吗?不可能,他就如一个苍蝇一般,乱窜来乱窜去,唯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权臣之权和周公之名二者不可兼得,欲贪图二者一齐者,不过是最可笑的不自知者罢了。

    想通了这一切以后,朱天佑冷汗直流,一阵心惊胆颤,对前途感的迷惘,对自己天真感到可悲,他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仰仗面前这个女人,她肯定有解决这一切的良策。

    他突然想到一个小细节——苏善水,原本他是打算扶为副手,但是明皇告诉他,“苏善水为国尽忠功绩甚大,应当重赏。”

    这宁远总兵之位,便是朱由检暗示他定下的,要知道他朱天佑的军队大多都来自宁远,某种程度上讲,宁远总兵之位不会比摄政王要轻……

    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害怕。

    朱天佑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她看,出声道:“请小姐出山,为末将效力,假以时日,我以王位报之。”

    她,拥有大智慧可以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办,身死而族灭,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有平定天下威名远扬,完成系统的任务,让华夏千秋万代,成就日不落帝国,最终得道升仙,永享世间福份。

    苏慕雨眉头一皱道:“汝这泼皮,不是说我说完自己的想法,便放我走,现在就食言了?不怕天打五雷轰?不怕永世不得超生吗?”

    朱天佑心中暗道:“男人跟女人讲的话,不叫食言,天打五雷轰,未必批的死他,永世不得超生,自己假以时日得道升仙,还需要转世吗?”

    总之,朱天佑心里明白,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她的帮助,哪怕是今天把她背到床上,也不能放过她,她就是自己的救星。

    苏慕雨见到朱天佑的眼神十分坚定,心中自知自己是难下贼船,心中一软说到:“将军既有意听我之言,我便献策三十字。”

    “天下之道,国无二主,崇祯失德,带甲入朝,毋废天子,新立太子,天下大事,唯君!”

    “无论事情成功与否,都希望将军可以给我备好船,我随时静候将军佳音。”

    她的潜台词便是,如果事情不顺,她只想保全自己。

    欲行天子事,需有天子器,无有亦无妨,须有天子实。

    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是会坏大事的,如果想要改变一切,一定要拥有掌控一切的能量,否则就如墨菲定理,没有人知道最坏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朱天佑明白了,他该做什么。

    他有许多选择,但他只会选择这一种。

    历史的一切都是偶然,也是必然。